見證國產飛機四次首飛,三代從醫齊心抗疫,這些最美家庭伴隨浦東開發一路走來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30年來,浦東的發展讓人心潮澎湃,家庭文明建設也是踏浪前行。日前,浦東新區文明辦、新區婦聯聯合舉辦“家在浦東”——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家庭文明建設專題訪談,用對話的方式分享家庭故事,凝聚小家大愛的強大力量,助推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努力營造浦東家庭的最美風景。

孟見新1980年進入上飛,一干就是40年,從青春到白髮,見證了四次國產飛機的首飛。孟見新的女兒和女婿同樣投身於大飛機事業,一家人風雨兼程、相互扶持,秉持著航空報國的情懷,堅守著永不放棄、精益求精的信念,為祖國的大飛機事業揮灑青春、貢獻力量。

在現場,主持人問道,中國的飛機制造業其實剛剛起步,跟國外有一定差距,如何能夠齊頭並進,甚至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家庭成員會充分討論這些話題嗎?

圖片

孟見新坦言:“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討論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經常加班,有時候家裡面我夫人還不理解。我們的大飛機制造起步晚,有很大差距,目前加班加點就是為了趕這個進度,想要把這個差距趕回來。她現在比較理解了。”孟見新說,做民用飛機的有“四個長期”,就是長期奮鬥、長期吃苦、長期奉獻、長期攻關。“國家做民用飛機非常難,我們面對世界上很多的封鎖,所以我們個人就必須要付出,只要加入這個行業,你就要做好奉獻、吃苦的這個準備,這是放在首位的。”

雷撼家庭三代從醫,夫妻兩人在長期的一線醫療工作中相互理解扶持,分別獲得博士、碩士學位。在夫妻兩人的支持鼓勵下,女兒也毅然走上了從醫之路。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雷撼都第一時間請戰奔赴災區;也曾不遠萬里赴西藏、井岡山革命老區參加義診,開展健康扶貧活動。2020年2月4日,他又臨危受命,擔任上海市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馳援武漢,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共產黨員的家國情懷,於無聲處聽驚雷。

圖片

當主持人問道在一線抗疫的經歷時,雷撼表示,作為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黨員,能衝到前線去,為國家做事,為百姓解難,是一個人的榮耀。“我們做出了努力,疫情能得到控制,感到非常欣慰,非常高興。”他講述了在武漢方艙醫院的經歷,說到自己每天都在接收感動,“危難的時候,大家想到的全是別人。患者面對很多困難,醫護人員也面對很多困難,大家互相幫持,朝著一個目標,體現了良性互動的醫患關係。”

由於女兒也即將成為醫務工作者,雷撼認為,家風家教的傳承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和女兒討論,醫生不僅是要鑽研醫術上,還要對患者有仁心,要懂得換個角度,去理解和體諒患者,這樣醫患之間的內心是相通的。”

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熊豔家庭與一群堅信“父母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的社區家庭,在2012年發起成立社區親子群——金爵創意親子樂園。8年多來,親子樂園舉辦親子活動上千場,覆蓋範圍由小區延展到街鎮,參與家庭近萬戶,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親子互助模式,打造了有溫度的熟人社區。熊豔說:“公益讓我們的社區變了模樣,讓我們的社區充滿溫情。把家安在浦東,我們感到很幸福。”

“其實我們是無心插柳,2012年的時候,女兒還小,我工作比較忙,家裡主要靠老人照顧。為了給孩子湊在一起玩耍的機會,我們就自己開始發起活動,召集有同樣意向的家長,自己搭臺唱戲,慢慢地,金爵創意親子樂園就發展起來了,後來逐年發展裝大。”熊豔說,“我們也會繼續開展一些家長自籌的活動,因為有了這個親子群,大家拉近了關係,幸福感比較多。”

圖片

她覺得,浦東吸引了非常多的新生家庭在這裡安家,能安居樂業,先要把家安好了,安居了,安定了,工作起來更有勁,那家庭的需求是放在首位的。“我們每個家庭能夠去參與一點點、付出一點點,就會發現我們社區的改變也非常大。”熊豔說,“公益拉近了家與家的距離,創造了一個充滿溫情的社區。把家安在浦東,我們很幸運、也很幸福!”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30年來,浦東湧現出了一大批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先進典型。這些家庭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一路走來,家庭夢已融入浦東夢、融入中國夢,越來越多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已經成為助推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進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一支重要力量。

圖片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王志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