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如何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春叔395826944


硬筆書法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

作為習書者,無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都不要急於形成自己的風格,也行不成自己的風格,書法承載著中華文明史,作為初學者,僅靠幾分熱度,寫好字本就不容易,更難言形成自己的風格。

原來覺著把字寫好,認得就行,哪有那麼多的講究?隨著生活圈子的改變,認識也在不斷的改變、提高,書法不僅僅是寫字,而由寫字到書法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說是一次質的飛躍。

當下學習硬筆書法,也要注重取法,《易經》:“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可見,取法之重要,只有取法高了,將來才能夠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學好書法的捷徑就是臨帖,要認真讀帖,務求先寫像,入帖才能出帖,唐孫過庭《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態度決定一切。

只有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的臨習,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讓自己的硬筆書法達到一定的高度,將來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當然,要順其自然,不可強求。(附圖是我的三個小學生寫得硬筆書法)





書畫家張建亭


書法就是給文字美容,哪個字喜歡你,寫出來就會好看。

看了你的三幅字,有很深的行書功底。除鋼筆那幅偏行草,其他兩幅風格相近。應該臨摹過行書行楷字帖,比較方正嚴謹。

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的區別,軟筆偏於藝術,硬筆偏於實用

。但臨和摹個體字都大同小異,找個王羲之或者黃庭堅的字帖,先臨後摹,然後入帖出帖。

字練好了,就可以開始成篇了。成篇的時候不要固守字帖上學會的寫法,要根據整篇佈局,做到剛柔相濟。什麼是剛柔呢?血氣方剛,方的是剛,圓的為柔。啥叫相濟呢,就是相互扶持襯托,不能一個體寫到底,兩種處理手法交替進行,既所謂“方以取勁,圓以取研”。下功夫掌握好方圓,寫出的作品才會靈動而不古板。

漢字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表現藝術,被喻為“無律的詩,無歇的舞,無顏的畫,無聲的曲”。

書法也是大與小的藝術。大和小的平衡藝術。也可以說書是看山不喜平。大小也是高低的搭配。肥瘦的搭配。

上學的時候,老師一直強調寫字要工整,大小統一,方方正正。這些都是正楷的要求,正楷是基本功。以後接觸到其他書法知識,才知道謀篇的重要。

合理處理大和小,會使文字活起來,成為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叮咚而響。翩躚而舞。不會因為整齊劃一,死板無趣。

所謂的大小要根據字的筆畫多少和結構佈局來定,最好量身取材,各取大小。有一個原則,就是常用字,出現頻率高的字要大小使用,藏大身小,得大的小,東大方小。需要自己耐心體會。

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肯定漢代蔡大書法家沒寫過硬筆。我們也可以為硬筆正名:惟筆硬則生奇怪焉。

書法的風格本質是創造。上面我們說的方圓,大小 ,收放,都是基礎手法,當你博採眾家之長以後,就可以創作自己的風格了。風格就是自己獨有的,不同於別人的筆跡。比如毛澤東書法,獨有的風格,別人模仿以後也是毛澤東體書法,成不了你的書法。比如啟功書法,臨摹的人很多,但你寫得再像,那也是啟功體。

要想快速寫出自己的風格,鄭板橋的做法是亂石鋪街。字有竹意。黃庭堅的辦法是,磨字為劍,字字誅心。竹個的做法是,隱字山林,寫出禪意。王羲之的做法是,養字為鵝,風格鵝態,體型優雅。

硬筆書法體現的是一個硬字,硬到不講道理的時候,你就有了換什麼書法工具都行都一樣的風格。

以上是每一位學硬筆書法者都要經歷的一個學習過程,最後博採眾長而自成一家。真正寫好硬筆一定是自創的風格,獨立的行走在硬筆江湖的大俠。下筆即成風格。

最後,祝版主早日掌握硬筆書法精髓自成一家。


雪小浪


硬筆書法如何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書法在我國用於廣泛,特別是硬筆書法更是常常應用。我從事文字工作己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對硬筆書法可以說是太熟悉不過。根據我的經驗淺談幾點認識作為網友們的參考。

一是初學者,先用AB中性鉛筆在田字格本上臨帖書上的宋體字進行練習。練習兩、三年後再用鋼筆練習兩年。

二是把宋體字的結構、筆畫練的成形後,再去掉字帖。根據自己的性格參考宋體字的結構,然後寫出自己性格的硬筆書法。

三是練習時不要受拘束,大膽創新,怎麼好看就怎麼練。

四是儘量不要寫草書硬筆書法,最好寫行書硬筆書法。因草書觀眾不容易認識。

五是最好把草稿放好,不斷對比,好在哪,差在哪。引起以後再寫時注意改進。

六是幹啥操啥心,平時多留意大街小巷、各類人物的硬筆書法,如有好的作品,用手機拍照後,回家再練。

總之硬筆書法需要多看多練多改進,才能寫出自己風格的書法。而不是經常看一種字帖練幾十年,那樣寫出來的書法沒有自己風格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