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原油暴跌,三桶油又說鉅虧你怎麼看?

樓蘭獨步


從“水比油貴”到“負油價時代”,石油企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已經有國外油企撐不住而宣佈破產。

國內也不樂觀,面臨如此境遇,近日“三桶油”集體發聲表示,生存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據中石油和中石化報告,一個月虧損七百五十億。

三桶油是國際原油漲也虧,跌也虧,不漲不跌還虧。

“三桶油”究竟什麼時候才能不虧損?

國際原油幾十幾美元一桶的時候三桶油虧損,前些日子國際原油都倒貼了。國內成品油還5元多一升還虧損,三桶油繼續虧損,實在讓人費解。

據專家教授分析,雖然國際原油暴跌,國內石油勘探成本卻高至50美元/桶,進口原油只佔其中一部分,這基於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所以實際上國內油企尤其是中石油,總體煉油成本並未下降多少,但成品油零售價卻跟隨國際原油下調,這就擠壓了“三桶油”利潤空間,所以才造成他們的嚴重虧損。

總之,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對三桶油來說並不是好事,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三桶油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但對於百姓而言,油價當然是越低越好,低油價對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也十分有利。

如果這樣看,三桶油是虧了,但百姓生活質量提高了,所以也並不是那麼糟糕!



吉林大志


反正這些國有企業公司,他說盈利就盈利。說虧就虧。


花都文哥


油價下跌,為什麼三桶油會虧損?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一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業務構成,三桶油的業務一般分為三塊,上游勘探開發業務,中游煉油和化工業務下游成品油銷售業務。油價下跌對上中下游三塊業務的影響不一樣,我們要分開了分析。

第1塊,上游原油開採業務是虧損的主力。

三桶油石油開採成本大概在40~60美元,也就是挖一桶油,成本是40~60美元,而國際油價是20美元,所以就是挖出來的油就是虧損,每桶虧損20美元,上游業務虧損嚴重。

中石油海內外3億噸的油氣能量中石化還能有1億噸的油氣當量。按照一噸原油大約等於7.33桶(原油)換算,中石油自產大數21億桶、中石化大數7億桶,分別虧損400億美元和140億美元。注意這是概算,因為油氣當量中還有天然氣,天然氣虧損,不會這麼厲害。這是概算數,也就說明為什麼中石油中石化虧損這麼厲害。

第2塊,原油煉化和化工業務。

理論上,原油價格下跌,煉化的成本下降對煉化業務來說是有好處的。從長期看來的確如此,但是在疫情期間,由於經濟活動減緩,油品銷售放緩,所以三桶油煉化業務增長緩慢,利潤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由於出口受阻,成品油市場上地方煉廠的成品油大量進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也擠佔了三桶油的煉化業務利潤空間。

所以疫情期間三桶油的煉化業務也在簡歷雖然不至於虧損,但是利潤也遠遠不足以彌補傳統油上游業務的虧損。

當然隨著經濟的恢復,煉化業務利潤增長會持續加速,但是要預計到5月份6月份以後。

第3塊業務是成品油銷售。

受疫情影響成品油的需求顯著下降,成品油銷售的利潤也在不斷的降低。這一塊兒隨著經濟的恢復,會有一個好的起色。

從利潤總額的結構來說,以中石油為例,2019年中石油大數1200億左右,煉化100多個億,然後銷售是虧損的,中石油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上游。

那麼2020年在低油價下讓中石油整體虧損那是必然的!即使煉化業務再發力,銷售再發力,也彌補不了1000多億的虧損。

那麼低油價下石油企業虧損怎麼辦?

虧損是危,也是機,給企業提供了轉型的時機,也促使了企業的轉型。

怎麼轉?其實國際先進石油公司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樣板。

轉型的方向似乎比較明確!當前,企業不是猶豫轉不轉,而是要好好謀劃怎麼轉、紮紮實實推動轉、實現高質量高水平轉。

第一,向綜合能源集團轉型。我國貧鈾油少氣,國內石油石化企業資源稟賦並不好,開採成本比較高,企業負擔也比較大。我國原油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達到70%左右,天然氣海外依存度達到40%左右。在這樣一個劣勢背景下,面對一場新能源轉變和能源革命,我們唯有搶佔先機,贏得先手,在綜合能源發展獲得更早的佈局,這樣才能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佔據主導地位。具體來說,就是改變單一油氣能源結構,向油氣、氫能、太陽能、風能等多能源提供商轉變。其實國外石油巨頭已經開始佈局新能源,像氫能的研發、儲能技術的研發、太陽能清潔能源都在穩步推進。一些老牌石油企業開始在提前為明天佈局。世界著名石油巨頭BP也高調入場,大手筆投資新能源領域。道達爾2016年在巴黎總部成立了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事業部,將清潔能源作為重要戰略發展方向。道達爾CEO普納瑞(中文名字叫潘彥磊)提出,公司將在2035年成為全球無汙染能源供應商的前三。國內石油石化企業也要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加大轉型力度,改變單一的依靠石油這樣的一個能源結構,變成依靠石油、天然氣、風光核等清潔能源的綜合能源提供商。

第二,向價值鏈高端轉型。目前,我國煉油能力全球第一,嚴重過剩。化工低端過剩,高端化工供給不足,化工還是處在比較低端的層次。比如說乙烯和px的海外依存度都達到50%左右,而且高品質的產品我們還是比較緊缺的,海外依存度比較高。未來石油石化企業要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等方向轉變,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比如說高品質碳纖維,高品質的甲苯、聚乙烯等等,比如醫藥、航天材料等高科技化工。

第三,向低成本企業轉型。低油價時代,成本為王!低油價時代,石油企業競爭的底板是桶油成本。 沙特生產石油的單位成本全球最低,桶油總成本僅在9美元左右,遠低於俄羅斯(19.21美元)和美國(頁岩油平均成本為23.35美元,傳統石油21美元),這是其發動價格戰的底氣!也是低油價生存的殺手鐧!道達爾以成本控制著稱,潘彥磊說,“我們不懼怕低油價,即使是每桶零美元!”我們國內石油石化企業,能都在長期30美元下保持現金流為正?成本控制是關鍵!

低油價已經把國內三桶油逼入到了生死的邊緣,現在全年預計現金流會非常緊張,現金流為正也是十分困難的,更別說巨幅虧損。希望三桶油加快轉型,減少對上游油氣資源的依賴,從而也減少我們國家對整個全球油氣資源的依賴。

還有就是題外話,三桶油對保障我國我國油氣資源的安全,保障居民的生產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我們國家是一個重要的骨幹企業,所以三桶油的健康發展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