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為什麼一個兒子都沒有呢?

編緣3


宋朝諸帝子孫夭折比例極高,往往只有一兩個可以活下來,甚至仁宗高宗絕嗣,不得已過繼,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皇宮的建造格局和內部的管理問題。

理論上說如果長時間居住在很大很空的房子裡,人的熱量容易分散,所以造成身體內部的調理不好以致不利於生育,宋代初年的建築格局應該是有類似問題的。

直到後來徽宗時建造艮嶽,大面積改造皇宮內部的環境,子嗣因而顯著增多。

宋朝皇宮在駐基時,為了防蟲蛀,用了大量的鉛汞等重金屬

在其中生活的皇妃皇帝日積月累重金屬影響下變成絕育,而在這之前的皇子皇女,也因為重金屬積累而先天不足,容易早夭。

兩宋皇帝雖然有昏君,但基本都很勤政,

連像南宋寧宗這類評價不高的皇帝都是經常處理政事到通宵,然後基本又都熱衷男女之事,性啟蒙也非常早,所以各種生活習慣破壞了健康,導致帝系一支子嗣少得可憐。

若說趙家的身體不好也有點道理,因為有遺傳病史的記載。可是除了帝系,其他的一些親王支系子嗣卻非常昌盛,而且享壽也很長,所以遺傳病不會是關鍵原因。


鍋小震


宋仁宗趙禎是宋真宗趙恆第六子。乾興元年(1022年)三月,宋真宗病逝於延慶殿,趙禎奉遺詔即皇帝位,年僅十三歲。

趙禎即位後,奉遺詔尊劉皇后(劉娥)為皇太后,因其年少,軍政大權已完全掌握在劉太后手中。

一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太后病卒,趙禎才開始正式親政。

此前,趙禎十五歲時,由皇太后劉娥做主,為他立前勳戚郭崇的孫女郭氏為皇后,他不喜歡郭氏,心裡很不滿,因他彼時正熱戀著和郭氏一同入宮的張才人。他有意疏遠郭後,晉封張氏為才人,不久又進為美人,以此來表示對太后擅權的不滿。

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天降大災,乾旱、蝗災接踵而至,有大臣建議應改元以應天變,以導迎瑞氣。趙禎於是頒詔,明年改元“景祐”。趙禎對由劉太后做主為他立郭後一事,始終耿耿於懷。故趙禎最後還是以郭皇后無子為藉口,將其廢黜並責令她剃度為尼,幽居長寧宮。

郭皇后被廢黜後,趙禎專寵尚美人、楊美人等,沉溺於酒色中,鐘鼓絃樂之聲,晝夜不斷,逐漸荒廢了政事。

尚氏等人見趙禎懶理政事,竟在後宮以“教旨”發號施令,趙禎本人則因荒淫無度而患病。一時間宮廷傳言,流佈道路,村氓野老皆知,朝野訾議洶洶。

文武百官憂慮國事,紛紛上書,要求皇帝整肅後宮,保慶皇太后楊氏也親自規勸趙禎。景祐元年(1034)九月,立開國功臣曹彬的孫女曹氏為皇后,后皇之爭暫告平息。

史載,從十五歲起,劉太后就為趙禎立皇后郭氏,又遴選美女充實後宮,可是在此後的十幾年間,竟無一嬪妃為他生出一個皇子。趙禎喜好女色,後宮佳麗如雲,卻廣種薄收,不知何故?

直到寶應二年(1039),苗美人為他生下一龍子,不僅趙禎欣喜若狂,闔宮上下都替他高興,趙禎親為兒子取名趙昕,還迫不及待地給這小嬰兒賜爵加官,不料趙昕只活了一歲半便夭折了。

慶曆元年(1039),朱才人再為趙禎生下一子,取名趙曦,封鄂王,但是養至三歲時即病亡。

此後,宋仁宗趙禎就再也沒生子了。皇嗣成為當時朝廷內外最關注的大事之一,後來竟發生過有人冒充皇子的事件。

嘉佑六年(1061)閏八月,知諫院事司馬光上書,復以早定繼嗣為國家至大至急之務條陳,隨後面見仁宗時力請。仁宗聞聽司馬光所言,卻沉默無語,他暗想:幾年來群臣百官密請立儲的奏疏接連不斷地送進宮來,看來不能再拖了。他對司馬光說:“卿所言是不是讓朕選宗室為嗣”?司馬光未正面作答,而是說:“臣言此自認為該死,但還望陛下虛懷聽納”。趙禎漫不經心道:“這沒什麼,這樣的事古來就有”。司馬光見仁宗不願再深談下去,遂起身怏怏告退。

九月,知諫院司馬光、殿中侍御史陳洙、江州知府呂誨等人再次聯名上奏,乞選宗室子弟中的賢者立為嗣君。趙禎不得已,說:“立嗣之事,朕已有意多時了,只是一直未得其人”。然後環顧左右侍立之臣問道:“究竟誰可為嗣”?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琦上前奏道:“此事非臣等敢私議,還請陛下自擇”。趙禎這才慢悠悠地說:“朕在宮中嘗養二子,小的雖純(淳樸)不慧(聰明),就立大的吧”!韓琦請趙禎指名。趙禎說:“就是宗實”。趙宗實是宋仁宗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兒子,他被仁宗立為太子,並賜名趙曙。

嘉祐七年十二月,趙禎因太子已立,困擾多年的心病總算放下,心情得到寬慰。二十七日,他在群玉殿設宴款待群臣,酒酣耳熱之際,他異常亢奮地說:“如今天下太平無事,朕欲與眾卿共享今日之樂,一醉方休”。

嘉祐八年(1063)三月二十九日晚間,宋仁宗趙禎崩於福寧殿,歿年五十四歲。他在位四十二年,是兩宋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諡號“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廟號“仁宗”。



(發文不易 嚴禁搬運)

(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宋仁宗絕對擔得上一個“仁”字,他一直實行仁政,以仁孝治國,在外的名聲是很不錯的。按說這樣的一位皇帝應該上天眷顧多子多福才對,但是卻造化弄人,宋仁宗最後連個子嗣都沒有,最後的皇位是傳給了侄子趙曙,讓人唏噓。這到底是為什麼?歸根究底,宋仁宗這樣的仁君也沒能躲得掉後宮爭鬥,承擔了宮斗的後果,其無後的原因讓人心寒。

後宮並不缺女人

宋仁宗沒有子嗣,但是後宮的女人並不少,別的嬪妃不說,只皇后前前後後就有三位。宋仁宗繼位之後,因為年紀尚小,由太后劉娥代為管理朝政,劉娥成了宋朝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太后,史書上稱她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宋仁宗趙禎從小就害怕劉娥,在其成為太后垂簾聽政之後更是難以抗拒,劉娥不僅在朝堂上強勢,對於趙禎的感情也是管的很寬。

凡是趙禎喜歡的女子劉娥一律不同意,強迫他娶了勢力比較大的郭皇后,這讓趙禎心裡一直不痛快。而且這郭皇后也不是個溫順的主,從小錦衣玉食慣了,性格也頗為囂張跋扈,趙禎本就不喜歡她,她還不自知,一直在後宮跋扈得很,沒有一點一國之母的樣子,郭皇后還攔著趙禎不讓他去找其他嬪妃,這樣的舉動無疑是讓趙禎更加厭惡,但是礙於太后的面子,趙禎也不敢真的廢了她,只是對她處處冷落。


直到劉太后死後,趙禎尋了個無子嗣的理由將郭皇后給廢掉了,本以為可以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做皇后了,但是群臣表示:”當求德門,以正內治“。於是趙禎又立了相貌平平的曹皇后,想必大家也能猜到,相貌平平又不得趙禎喜歡,這曹皇后在宮裡過的也不怎麼樣,趙禎呢更是一直寵愛張貴妃,對曹皇后視而不見。而第三位皇后就是張貴妃,生前沒有做過皇后,死後才被追封,但是生前的張貴妃極盡尊容,雖不是皇后卻也要比皇后過的好得多。

後宮也不缺孩子

那麼有人問了,宋仁宗趙禎的後宮並不缺女人,沒有子嗣難道是因為自己不能生育嗎?實則不然,後宮女人多,也不缺孩子,郭皇后和曹皇后並沒有為趙禎生下一兒半女,這與趙禎並不喜歡她們有很大關係,而溫成皇后也就是張貴妃卻是為趙禎生下了三個女兒。加上其他的嬪妃,宋仁宗一共有13個女兒和3個兒子,有這些子女足以說明趙禎的身體是沒問題的,不能生育實則荒誕。只是趙禎這僅有的三個兒子卻並沒有平安長大,都早早地夭折了,在古人眼裡,綿延子嗣唯有男孩子,沒有男孩,趙禎是真的絕後了。

後宮嬪妃爭鬥的後果

由於趙禎幼子早夭,其餘嬪妃生下的孩子又皆為女孩 ,一度讓趙禎很是苦惱,沒有子嗣,這江山就要拱手他人,焦急之下,趙禎對後宮放話:只要生下兒子,就立刻立為皇太子!這樣的旨意無疑讓後宮沸騰,無論是高高在上卻無子嗣的皇后,還是獨享寵愛的張貴妃,抑或是下面的小嬪妃,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想法。大家都知道母憑子歸這個說法,生下太子就意味著富貴和權力,有野心的嬪妃蠢蠢欲動急著懷孕,沒本事卻懷孕了的嬪妃膽戰心驚怕保不住性命選擇墮胎,再加上有的嬪妃為了不讓其他妃子懷上孩子就痛下殺手,所以後宮裡能夠出生並平安長大的孩子幾乎沒有。趙禎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求子心切,卻害了這麼多沒有出生的孩子,真是可悲!

趙允讓的報復

這種說法只是大多數人的猜測,但是也是有跡可循的。趙允讓是趙元份的第三子,為什麼跟他有關呢?因為如果沒有趙禎的話,這皇位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宋真宗趙恆的兒子趙佑去世之後,為了後繼有人,趙恆將趙允讓接到宮中撫養,有讓其繼位的意思。但是之後趙禎的出生讓趙恆喜出望外,但對趙允讓來說卻是晴天霹靂,沒錯,有了趙禎,趙允讓被無情的拋棄了,他被趙恆又送回了府邸,“一夜回到解放前”。

雖然後來真宗給趙允讓封了官,但是趙雲讓內心的失落是怎樣也彌補不了的,所以他內心很是記恨趙禎。所以趙允讓為了報復拋棄他的趙恆和搶了他皇位的趙禎,就想讓趙禎也沒有子嗣。想要做成這一切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買通宮裡貼身服侍的宮人,在其飲食藥物中做手腳就可以了。一方面趙允讓暗地裡不讓趙禎有子嗣,另一方面又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目的就是在趙禎後繼無人的時候,自己的兒子能夠成功繼位。

如果這樣的猜測是正確的話,那麼趙允讓的報復是成功的。在趙禎真的沒有再生出兒子之時,將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接到了宮裡交給曹皇后撫養。最後趙宗實被立為皇太子,更名趙曙,公元1063年,趙曙繼位,曹皇后輔政。趙允讓成功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皇帝,了了自己的遺憾,也確實笑到了最後。

結語

宋仁宗在朝政國事上是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在男女感情和家事上卻是輸的一敗塗地。自己喜歡的女子沒有得到,連子嗣都被算計,其真相也確實是令人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