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展現量,與閱讀量有關聯嗎?怎麼辦?

暮倉雪


悟空問答裡“展現量”和“閱讀量”的關係還是很密切的,想漲粉或者增加收益的作者,應該密切關注這兩個數據。




其實,把展現量和閱讀量分開是今日頭條進入4月以來才調整的,之前只有一個閱讀量。

平臺指出,這個變化只是改變了數據統計方式,對收益和內容推薦沒有影響。但是對於創作者來說,多瞭解一些數據,對漲粉和提高收入都是有好處的。


下面把我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1、展現量和閱讀量的含義


展現量: 就是系統把你發佈的問答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數量。

閱讀量:就是讀者點開展現在他面前的問答,去閱讀裡面的數量。




2、展現量與閱讀量的關係


大家在網上閱讀信息通常是兩種方式:

1)主動閱讀,就是帶著需求找自己需要的內容,比如主動搜索就屬於這一類。

2)被動閱讀,沒有什麼明確目的,在網上逛著玩。來到首頁,在系統推薦的內容裡向下划動(這裡讀者看到的就是展現量),看到有興趣的點進去閱讀(這時產生了閱讀量)。


總體來說,被動閱讀要比主動閱讀的量大的多,所以這就體現出二者的

第一層關係:通常來講,展現量>閱讀量,而且會差距很大。



有人說:展現量越大,閱讀量越大,這隻說對了一部分。

根據今日頭條的推薦機制,系統審核通過後,開始第一輪推薦,如果閱讀、點贊、評論、轉發數達到要求,就會進入下一輪推薦,否則就停止推薦。

由此可見,閱讀量其實反過來對推薦量也是有影響的,而且是重要的參考數據。這就體現出二者的

第二層關係:閱讀量和展現量相互影響。




如何運用好展現量和閱讀量的數據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一般如果展現量和閱讀量的比例在10%左右,就是比較好的


比如,你的一個問題推薦量是1萬,有1000的閱讀,如果比例能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或者再大一些,那麼就有可能持續被推薦,閱讀量也會增長。(當然,有轉評贊數據會更好)


那這個比例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不一定。


舉個例子——

有時一篇帶情緒的回答因為表達出了讀者的心聲所以閱讀量很高,但平臺認為價值不大,所以並不積極推薦,此時展現量就不高。


再比如,有時候你寫了一篇很有價值的回答,平臺認為有觀點,有乾貨,就會積極進行推薦,但是讀者並不一定買賬,他們可能覺得專業性太強,太嚴肅,所以不願意點開來看。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問答得了青雲,可閱讀量並不高。


因此,如果你想多漲粉,多有收益,可以好好利用一下這兩個數據,來衡量你的問答。

當展現量遠遠大於閱讀量時,請考慮你文章內容是否忽視了讀者的感受:

當閱讀量與展現量差距很小時,請考慮你的文章在提供價值方面是否需要進一步提高。




總之,推薦量更多地代表了平臺的價值標準和引導方向,而閱讀量則更多地反映著讀者的喜好。

如果只注重平臺標準,讀者不喜歡就沒有閱讀量,最終不會再被推薦;如果一味地迎合讀者口味,不考慮媒體的引導功能,平臺打壓,就算有讀者要看,系統不展現也是枉然。

所以只有兼顧展現量和閱讀量,才能得到更多的推薦,以及更好的讀者反饋;才能漲粉,增加收益。


以上是我的經驗和理解,希望對你有用。


覺知舫


做為一個比較長時間地混跡於頭條上的半資深條友,我就不揣冒昧,好為人師一番,談一下個人的看法,請朋友們批評。

首先,頭條上對文章的統計方式所做的改進時間並不長,也就一個月左右吧

。我收到系統推送的通知是這樣的。請看截圖。

平臺發佈的《統計方式調整詳細說明》的內容也很明確,請看截圖。

這就清楚地表明,所謂的統計方式的改變,其實質性的內容可以概括為:1、只適用於微頭條和悟空問答這兩大板塊,其他板塊不適用。2、展現量這個指標,實際上代表了系統推送給讀者的實際次數,也就是平臺的認可程度;悟空問答的展現量指標僅創作者本人能看到;而微頭條的展現量對所有人開放。3、原來的“閱讀量”這個指標,其實就是現在的展現量;現在的閱讀量代表的是:讀者們看到系統推送之後,實際點擊具體的文章頁面,實際閱讀的次數

4、展現量和閱讀量兩個指標,在個人主頁上還是隻對創作者本人開放,其他任何人也是看不到的。

其次,展現量與閱讀量又是什麼關係呢?先截幾個本人兩個帖子的截圖,具體看一下。

第一篇是個微頭條,結算收益45.03元,我單篇收益最高的,展現量138萬,閱讀量17.8萬。閱讀量佔展現量的比例12.90%;第二篇是個回答,結算收益115.85元,展現量231萬,閱讀量26.3萬。閱讀量佔展現量的比例為11.39%。要說明的是:這兩篇是我近期最受歡迎的小帖子,閱讀量佔比超過10%,收益也高一些。有些帖子,實際閱讀量低到我都眼紅心跳,低到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令人難堪的程度,極個別甚至是零閱讀。實際閱讀量能超過500次的己經令人欣慰了。

也就是說:閱讀量永遠小於展現量,展現量是系統推薦,閱讀量才是實實在在的讀者們的閱讀次數。閱讀量佔比越高,系統越喜歡推薦,進一步推高閱讀量

。所以,閱讀量才代表了真正的讀者的認可程度和受歡迎程度。不論展現量多大,你又如何妙筆生花,沒有實際閱讀量的展現量,只是表示:你的大作其實只是一堆文字垃圾,毫無意義,也無人認可。隨著閱讀量的逐漸上升,系統也不斷加大推送力度,閱讀者們收藏、評論、轉發,又會進一步推高閱讀量。這就形成了一種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合作共生關係。說到底:文章質量是決定性的因素,但也必須考慮到閱讀者(或者本人創作領域的讀者)的接受能力和程度,要追求通俗易懂,平實準確,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很簡單的道理,教授們寫一篇很專業的文章,一般的閱讀者根本連閱讀的想法都沒有,不是文章水平不高,只是曲高和寡。因此,在公眾平臺上,陽春白雪毫無市場,下里巴人式的文章肯定更受歡迎。這提示每一位創作者:千萬別給讀者們玩高深,玩你有文化、有知識。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什麼是展現量,與閱讀量有關聯嗎?怎麼辦?基於以上分析,概括而言,可以這樣理解:現在的展現量就是原來的閱讀量,現在新的閱讀量才是讀者們打開你的文章,真正閱讀的次數。也就是把系統的推送與真正的閱讀,進行了更加精準的區分。這種區分意義重大:

對於創作者來說,閱讀量/展現量的比值,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即受歡迎的程度。比值越大,越受歡迎;比值越小,越不受歡迎;一旦零閱讀,表明你的大作其實只是文字垃圾,根本無人理睬

因此,新的閱讀量這個指標,其實是一個清醒劑,它始終提示每一位創作者:真正應該追求的有用指標是閱讀量,而不是展現量。要從這兩個指標的對比中,認識到自已客觀上存在的問題,認真學習和研究大神們的寫作方法,不斷地加以反思,不斷地充實自已的知識結構和運用技巧,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不斷輸出自己的優質作品。這就是我的看法和心得。


水波不興3291


展現量與閱讀量的區別,打個比方。就是你開了一家店。展現量就是你店鋪裡的產品被外面的人看了1800次,是在外面看,沒進來。閱讀量20人就是有20個人走進來,瀏覽量80次,就是這20人如果每人在你店裡看4樣東西瀏覽量就是80,當然也可能有的人只看了一樣,有的人看了20樣,這樣就是21,看的東西可以重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