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5,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5,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一、历史沿革

明天顺元年,太子少保于谦被诬“谋逆”遇害,相传其子避祸远逃,隐居于太行深处南峪村,成化末年其长孙于有道因生活所迫迁至此处,至今已五百余年,生息繁衍发展了24代。清初实行联庄制,以该村为核心组建白庙庄,后因于氏家族居住一村而更名为于家村,现为于家乡政府所在地。全村1600余口人,绝大部分为于氏家族成员,成为于谦后裔的繁衍盛地。村保护规划2011年11月省政府批复,核心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基础设施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4年8月市政府批复。

二、现状概况

于家村位于河北省井陉西部太行深处,东距石家庄市区约50公里,东北距井陉县城约20公里,东南距苍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约40公里。

于家村建在太行深处,四面环山,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位置偏僻、隐蔽,环境静僻,可谓“不到村口不见村”。

村落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村内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一条条石头街道,或用青石砌制,或用卵石铺就,路面形式丰富,不拘一格,街巷高低俯仰、纵横交错,两侧石头房屋依高就低、顺势而建,在于家村的民居建筑工艺别具一格。村落中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建筑共10座,其中村内有清凉阁、观音阁、真武庙、于氏宗祠、大王庙以及三座戏台,共8座公共建筑;村外有白庙、岳飞庙2座公共建筑。街巷空间格局和石窑合院式建筑风貌独具特色,仍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形式,且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景观与文化气息,是井陉西部太行深处孕育的一朵奇葩。

2001年2月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5,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三、村落形态结构与空间层次

(1)村落形态结构

于家村的村落形态上受自然地形的制约与影响,形成面对高低错落的梯田,背倚山丘,沿山腰等高线自由布置的整体格局。同时受社会性因素影响,即受以血缘关系的宗族聚居为主要因素的影响,在村落内部形态表现为富有寓意的结构。宗祠、门庙建筑、戏台、村门等非均质化内核构成了村落秩序的中心。因此村落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由节点空间和文化性实体建筑控制和连接的网络结构。

尽管古村落在选址上强调符合风水要求的方位感,由于村民之间平等的兄弟关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相对自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约定,形成了由宗祠、门庙、戏台等组成的多核心结构,将古村落营造成了一个有机的群体组合空间。

(2)村落层次

从传统的环境观和风水学影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村落结构,经由村门、门庙等公共建筑,再到村落内部核心,逐渐递进的向心型结构。

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古村落较好的保存了传统的地方文化,村落景观也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序列感。村落内部空间秩序不是均质化处理,而是有层次的展现出来,表现为村外周围、村边、村内、民居院落等四个层次。这些层次又以街巷、节点等连续性的实体标志物或空间出现。其空间层次转换则体现出“起、承、转、合”的韵律效果。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15,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