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現在相撲是日本的國粹,這個無可爭議。但是從《水滸傳》這樣的小說和其他歷史典籍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代人也熱衷這項運動,不但男人玩,女人也喜歡。不但民間流行,皇帝也愛看。

高俅善蹴鞠,也會相撲,但鬥不過燕青

北宋末年,一個叫高俅的人,靠玩蹴鞠(踢足球)當上了太尉,其實他相撲也玩得很好。

太尉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岳飛打了那麼多仗,才撈到一個太尉做,可見高俅的足球和相撲有多好。當時的徽宗喜歡足球,所以高俅人以球貴,當了將軍。

高俅征剿梁山的時候被捉住了,宋江要招安,自然好酒好菜招待這位朝中紅人。這廝喝醉了酒喜歡吹牛,說自己相撲天下無雙。

他這一說,宋江不愛聽,盧俊義也惱火,他手下的燕青更是不服氣,大家一攛掇,上來就跟高俅相撲上了,燕青使出絕招搏命撲,一出手就把高俅摔倒在地,也斯文掃地。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高俅要和燕青玩相撲

宋江見羞辱高俅的目的達到,趕緊上來把他扶起,說高太尉不是相撲不好,而是喝醉了。相撲找日子再玩,先喝酒喝酒。

燕青是個帥哥,和今天日本的相撲運動員絕對不同: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三牙掩口細髯,十分腰細膀闊。一身雪練也似白肉上,刺了一身遍體花秀。他多才多藝:除了一身漂亮的刺青,吹拉彈唱舞蹈射箭文字遊戲,無所不會無所不精。這等有模有樣的小夥兒,連宋徽宗的相好李師師見到,都忍不住春心萌動、動手動腳。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燕青的長相和今天的相撲運動員截然不同

他更為自豪的當然是他從小跟盧俊義學的一身好相撲,只道是“江湖上不曾逢著對手”。這可能是所有相撲運動員喜歡誇的海口,但浪子燕青應該是實至名歸、名副其實。

打瘦瘦弱弱的高俅自然不在話下,他最好的戰績是打敗了擎天柱任原。

這場賽事山東泰安是東道主。燕青的對手任原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相比之下,燕青顯得身材瘦小。螞蟻對大象,這架沒法打。

但是燕青見到任原之前就很有信心,說相撲的有力使力,無力鬥智,臨機應變,看景生情

梁山的人員出動一般都帶有政治任務,唯獨燕青這次和任原比鬥純粹是玩耍,是看不慣任原的囂張。任原已經兩年在泰山沒有對手,拿了不少錢財。

哪知道真正比起來,任原完全不是對手:

任原卻待奔他,被燕青左脅下穿將過去。任原興起,急轉身又來拿燕青,被燕青假裝一躍,又在右脅下鑽過去。任原轉身不便,換得腳步凌亂。燕青搶將過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旋到臺邊,叫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扔下臺來。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燕青四兩撥千斤,把任原扔到臺下去了

這一撲叫做鵓鴿旋,是典型的一小搏大以智取勝。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比賽應該由說書人說出來,那一定是聲情並茂,生動傳神,精彩奪目。

被燕青摔,被焦挺撲,李逵就怕相撲高手

跟著燕青到泰山比試的還有黑旋風李逵。李逵原本連宋江也敢要打要罵的,可單單對燕青言聽計從,因為他被燕青的相撲打趴下了、也打怕了。

單就身體、力量和武功來說,燕青本不是李逵的對手,只是燕青的相撲身形輕巧,靈活多變,李逵的蠻力根本使不出來,打一次輸一次,鬥一次吃一次虧。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因為被燕青的相撲摔過,誰都不怕的李逵就聽燕青的話

就這樣,大魔頭李逵對小白臉燕青服服帖帖。燕青要他裝病人他就老老實實捂著腦袋睡覺,讓他躲在店裡他就乖乖巧巧地待著不敢挪窩。燕青說什麼,他都是:好的,小乙哥。

李逵不但見識過燕青相撲的厲害,還被另外一個相撲名家折磨過,那就是沒面目焦挺。

那時候焦挺還沒有上梁山,有一天李逵這個黑炭頭私自在外行走,因為形容古怪,焦挺多看了李逵幾眼。不想李逵暴跳如雷:你瞅老爺做啥?焦挺也是暴脾氣:瞅你咋地,你是誰老爺?

話沒說完,上來輕輕一個塌蹲,把鐵塔般的李逵掀翻在地。這一下把李逵給摔蒙了,他直愣愣地問:你姓甚名誰?

他對焦挺惺惺相惜,有意結交,哪知道焦挺根本瞅不上他這副醜樣,說:我沒姓,你要廝打便廝打,你敢起來!

明顯的挑釁,李逵哪裡受得了這份窩囊,上來再打,被焦挺肋骨下一腳,又被踢倒在地。李逵一看壞事,打不過躲得過,爬起來就跑了。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李逵也怕焦挺,也是因為被他的相撲摔過,其實他是怕相撲

原來焦挺出自相撲世家,自己也以相撲為生,那是家傳絕學。

太祖愛,仁宗愛,北宋朝堂軍中都流行相撲

由此看來,相撲至少在北宋時期就已經比較流行,朝廷命官高太尉會玩這個,還引以為榮;大名府員外盧俊義會耍這個,還帶出了一個高徒燕青;跑江湖的任原也靠這個掙錢納財;還有焦挺把它作為家傳手藝。

趙匡胤的軍中也操練相撲,練得好的還單獨編組,可以格外得到重用。岳飛岳家軍也搞這一套。他很多地方都比照趙匡胤,還在得意時說,我和太祖差不多大時做了節度使,這犯了趙構的大忌。岳飛的死可能跟這有一定的關係。

據說宋仁宗時更是離譜,讓兩名考中進士的讀書人當堂比試相撲,誰贏了誰是第一名。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浪子燕青離開了梁山,也離開了朝堂和江湖

燕青不但相撲了得,還極為聰明。他在梁山好漢招安之後徵遼國、徵方臘、徵王慶後,極力勸說盧俊義見好就收、急流勇退。他知道朝廷最放心不下武將,何況投降的義軍。可是盧俊義還做著當官的夢,哪裡會聽他的。

燕青無奈,挑著一擔金銀財寶消失得無影無蹤。他這一走,很有可能就飄洋過海,把相撲傳到了國外。

女子也玩相撲,皇帝也愛追星

不獨男子鍾愛,女子相撲在宋朝也曾經達到極盛。市面上女相撲運動員或叫演員囂三娘(不是梁山的扈三娘)、黑四姐、賽關索就如女明星一般。當時把女子相撲叫做女飈或女颭。

不從嚴格意義上說,女子相撲早就出現在中原大地。

那個商紂王真是會玩。他什麼都玩膩了,就搞了個酒池肉林,在泳池裡灌滿酒,在宮殿內掛滿各種動物的肉,然後讓宮女們脫光衣服在其中穿梭奔跑、追逐打鬧。紂王瞪著雙眼盯著姑娘們看,看著看著江山被周武王拿走了,美女也看不了,他自己也只好自焚。

到南北朝時,南朝宋廢帝劉子業也好這一口,他讓公主、王妃光著身子在大殿上又跑又玩。他看得樂不可支,可是自己也死了,劉家天下也完了。

宋太祖趙匡胤選拔士兵,有一項考核內容就是相撲。但是宋朝後來的皇帝慢慢把武功都丟光了,玩這一套卻留下了,還不斷髮揚光大。這其中就有相撲,而女子相撲也趁勢而起。

宋仁宗有一次元宵節駕臨東京宣德門城樓,與民同樂,“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表演得好的,仁宗就給讚賞紅包,“內有女子相撲者,亦被賞賚”。一看皇帝來了,還有賞賜,女子相撲更是賣力表演,仁宗看得龍顏大悅。

當時的女子相撲是不是和現今日本一樣穿著,詳情不得而知。但是從司馬光對皇帝的行為很生氣、進而上了一份《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來看,不是裸體也是衣服不多。司馬光在文中說,王公大臣、嬪妃公主、萬民百姓聚集之時,看女子相撲“裸戲於前”,實在有礙觀瞻,實在是“

汙瀆聰明,取譏四遠”。

這等限制級演出,讓天下笑話。你皇帝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給錢給賞,成何體統?

老夫子這麼一怒一罵,皇帝再也不敢出門去看女子相撲了。可見皇帝有時候也怕宰相,並不能為所欲為。但是司馬光可以規勸皇帝,他管不了民間行為,女子相撲繼續赤身裸體、大行其道。

還在十字坡開酒店的孫二孃初見武松,脫光衣服打鬥,也可以算是相撲。這對男女都是強人,專和官府作對,他們玩玩赤膊相撲誰管得著。

水滸中還寫過一段女子和男性相撲的故事,女子之間可以相撲,男女之間也可以,由此看來,宋朝至少是北宋,女子的地位並不低:

那女子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作一團,丟在一個桌上,裡面是箭桿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襠紫夾袖褲兒,踏步向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王慶見她是女子,又見她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

這個女相撲手應該是穿著緊身衣,但是在保守的古代,這也是大尺度表演了,所以每次都圍觀者甚多。

除了蹴鞠,相撲火遍大宋朝野

(圖)繁華的南宋都城臨安

也是因為民間支持率高,雖然皇帝不看了,但直到南宋,首都臨安還是時興女子相撲,出名的有張椿等十姐妹。

理學出來後,女子相撲便慢慢觸了黴頭,女子連出門都難,還能玩什麼裸著身子的相撲。

到了元朝,蒙古人當政,喜歡的是摔跤、騎馬、射箭,女子相撲自然更是銷聲匿跡。

<code>文中圖片都來自網絡  
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