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化學門主


我個人理解,提問中的“教師”,如果是專指學校教育中的老師,那麼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如果是指成年人專業知識再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有道理的…

對於“教師”這個概念,《師說》中早已明確,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

【在具體的學校教育中,教師即是文化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也是學生智力開發與人格的重要塑造者;教師不單單是教給學生最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教師還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過程中 ,個人成長和素質培養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導者…

因此,在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絕對不是一個簡單“搬運工”的概念所能解釋的…

【在成年人的學習過程中,因為其人格已基本定型,大部分人都已經具備了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師只要像“搬運工”一樣 ,把他們所在職業或專業領域裡面出現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搬進”他們的大腦裡就行了…

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職業或專業技能,有選擇的理解和使用這些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並應用於自己的實踐中


拙奴


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是“知識的創造者”。

第一、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和過程,這裡說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並不是懷疑教師的學識和教學能力,而是隻不成熟的教學經驗。

初任語文教師(畢業後工作1-3年),剛從校園學生角色轉為學校教師角色。首先這個角色的轉換需要一定的時間,並不是每一個擁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都是優秀的老師。教師也是平凡人,他們也需要成長也需要學習。並不是大家認為的,老師就應該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

對於剛畢業的新老師或者從事工作不久的初任老師,他們並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可能學科理論性知識比較強。需要從實踐中去檢驗教學理論。多於他們備課、準備教學材料以及如何講課這方面,可能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通過現在比較發達的網絡和科技,來彌補教學經驗的不足。

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更可以說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過程,更是對知識的歸納總結。

他們通過紙質檔和電子檔,弄清楚每一個知識點,做好每一處筆記,寫好每一句要說的話。知識為了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我想就算老師被當成“知識的搬運工”,心中也毫無怨言。

第二、老師是“知識的創造者”

全國有很多優秀的名師,這些名師都是普通老師當中的一個,他們從“知識的搬運者”修煉成“知識的創造者”。

這期間他們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少、犧牲了多少,又有誰去在乎,誰去了解。大家在乎的是這個老師竟然是名師,他突出的教學方式是什麼?他教的哪個班?我可以把我的孩子送去她班上學習嗎?這是很多人的常態,別人不在乎你努力了多久,只在乎最終你成功沒有。假如你沒有成功,又有誰願意聽你的故事。

“知識的創造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勝任的,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精力的投入。才有可能成為“知識的創造者”。

第三、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助學生成人成才是每一位老師的初心

老師是一溪春水,能孕出萬紫千紅的春天。無論是“知識的搬運工”還是去“知識的創造者”,都是老師助學生成人成才的一種方式。

每一位好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大家討論並分享,喜歡就關注 )


小緣語文


”教育“本身就是兩個詞,教書和育人,與韓愈提出的”傳道授業“如出一轍。”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這句話應該是隻說對了一半。

如果只是搬運知識,教師與機器人無異

現在能獲取知識的地方太多了,手機,電腦,甚至是一臺智能音箱都有無窮的知識供你獲取,直接從它們這裡搬運知識不可以嗎?為什麼還要從老師這裡搬運呢?老師的知識肯定沒有智能音箱的知識全面啊。事實證明,只從搬運知識這個角度,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從老師這裡搬運。

老師的知識傳授不只有搬運這麼簡單

為什麼大多數人要從老師這裡獲取知識,這就涉及到專業的細化問題。學校裡的老師因該首先具備了專業資格,然後在學生之前學習了知識,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只是不能硬塞給學生,而是要通過啟發,就拿上面這句話來說,意思是引導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而不是壓抑學生;啟發專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作結論。

也就是說這裡面存在一個教師先將知識消化吸收一定程度,再將半成品塞到學生嘴裡,通過學生自己的咀嚼來獲得知識的剩餘部分。硬知識直接放到學生嘴裡是不容易消化的。

同樣是同一學科的老師,掌握的知識量也差不多,為什麼有的學生喜歡A而不喜歡B呢?

雖然我們在感覺上,老師好像主要在傳授知識,可是許多年以後,老師在課堂上講了哪些知識,你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一個老師的性格,上課的風格等你一定還記得很清楚。這節就解釋了,為什麼同樣的兩個同科的老師受到歡迎程度是不一樣的。

經常聽到有學生議論,喜歡誰的課,不喜歡誰的課。說白了就是教師的個人魅力不同,導致對學生有不同的影響,而教師的魅力與教師的個人性格、學識、經歷、可信賴感、溝通等有關,所掌握的知識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由於其他方面不同,也就沒有兩個魅力相同的教師。

所以儘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實際上教師個人的影響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而單純知識的影響力很有限。

教師不僅僅搬運知識,而且也傳遞思想,這種思想的傳遞往往是在無意中完成的,我覺得教師更像是一個廚師,食材就是知識,食材的處理,火候的掌握,調味料以及加入的順序就是個人的經驗、學識,是能做出家常菜,還是色香味俱全的酒店級菜餚,就會體現出個人魅力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