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微法庭”作為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又一“利器”,成為了基層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推廣智能司法服務、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和提升幹警能力的新載體。

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訴源治理,進一步挖掘“微法庭”在城區中的應用,4月24日上午,下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守全、區人大常委會監察和法制司法工委主任蔣毅一行4人對我院社區微法庭建設情況開展視察調研。

【“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座談會現場

在天水街道燈芯巷社區“微法庭”內,我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駱燕就“微法庭”的工作模式、建設進度、舉措成效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向視察人員作了彙報。

隨後,與會人員圍繞“微法庭”建設展開討論、交流想法,結合實際運行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意見建議。

【“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王守全副主任講話

王守全副主任對前期“微法庭”的各項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微法庭”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的重要渠道,是解決“案多人少”矛盾的重要抓手,“微法庭”的建設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律師調解以及各街道現有綜治力量,加強溝通,同心協力,形成源頭化解矛盾糾紛的強大合力。此外,各社區要充分發揮現有硬件配置作用,實現資源共享,為“微法庭”功能發揮提供硬件保障。

王守全副主任強調,法院在推進“微法庭”建設工作中,一方面要注重與新技術相結合,依託浙江ODR、移動微法院、庭審直播等平臺,全面發揮信息化優勢;另一方面要把“微法庭”作為鍛鍊、培養法官的重要平臺,出臺相應考核機制,落實激勵措施,進一步調動法官參與“微法庭”工作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下城區八個街道共掛牌設立了24

家“微法庭”。在推進過程中,我院認真落實區委和上級法院關於“微法庭”工作的部署要求,著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

建立“總對點”日常聯絡

在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設立“微法庭”工作室,由專人負責,與各社區“微法庭”形成“總對點”雙向聯絡,對社區“微法庭”提出的預約法官、提前介入或庭審直播等需求統一協調處理。

【“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微法庭”工作室揭牌

提供“線上+線下”司法服務

建立“微法庭”工作微信聯絡群,適時向各社區“微法庭”聯繫人在線推送普法案例、法律知識;以“微法庭”為平臺,現場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指導使用浙江移動微法院、浙江ODR等平臺,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司法服務。

【“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法官在“微法庭”現場提供法律諮詢

就地聯動化解糾紛

充分發揮“微法庭”及時就地化解糾紛功能,於疫情期間聯合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調解兩起因老小區漏水引發的相鄰關係糾紛,提前與社區工作人員聯絡溝通,在確保防疫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開展現場調解,最終成功化解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深化社區法治宣傳

在12.4憲法日等節點前往“微法庭”開展法治宣傳,就居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進行面對面解答,將更多貼近生活的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在現場播放浙江ODR平臺在線調解視頻,進行平臺操作演示,讓居民更直觀地感覺到智能服務平臺便捷高效的解紛優勢,推動提升平臺的知曉率和使用率。

建立線上反饋平臺

為便利社區及居民及時反饋需求,我院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中開闢“微法庭”功能專欄,鋪設情況反饋通道,由專人負責定期查看收集,並在專欄中及時播報“微法庭”工作動態。

下一步,我院將繼續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微法庭”各項工作,積極發揮社區自治體系作用,加強溝通聯繫,做好銜接配合,深化訴源治理,努力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確保“微法庭”真正起到推進基層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實現基層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文案:summer

編輯:summer

【“微法庭”快訊】下城區人大視察調研我院微法庭建設情況

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