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自4月24日來咖智庫發佈《滴滴填坑,何時到頭?》一文後,引發了外界的普遍關注。而在文章後臺,更是收到了很多網友對滴滴出行平臺的管理、服務方面的評論。


根據對這些評論內容的判斷,大部分來自於滴滴司機,他們通過評論、回覆、點贊甚至直接曬單的形式,來反映在滴滴平臺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涉及疫情防控期間滴滴的管理、客服的評價、滴滴平臺的派單以及高額抽成等等,而其中反映問題最多的,就是滴滴只知道派單抽成而疏於管理,讓很多司機覺得“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對於這些來自司機網友的評論和留言,我們也做了如下一些初步整理:


一、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滴滴的管理


有司機評論說,春節疫情期間沒堅持出車的,三月、四月都不好過。可笑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滴滴每天都要求司機拍消毒視頻,要到指定地點安裝隔離膜,搞得這麼有板有眼為啥拼車沒主動關閉……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目前進入滴滴出行App的打車界面,用戶在選擇快車時,確實有“接受拼車”的選項。如果用戶真選擇了拼車,並且確實拼到車有陌生人同坐的話,在當前疫情形勢下,無疑會增加疫病傳染的風險,車內的隔離也就形同虛設了。


還有司機留言稱,說好了二月份免租,三月份免半租,合約也簽了,可到頭來還是在收租金,質疑滴滴的誠信。而從這位司機曬出的短信截圖來看,顯示的是2月份車輛租金應繳納2631.14元,已繳納1522.66元;3月車輛租金應繳納2960元,已繳納547.76元。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今年2月1日,面對疫情對滴滴司機可能產生的影響,滴滴公司曾發佈聲明稱給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武漢、黃岡等湖北16個城市裡,從小桔車服合作租賃公司租車的司機無須繳納2020年2月份的租金,車輛租期順延一個月,還免費為司機提供疫情專項肺炎險等。而針對全國範圍內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城市,滴滴也在尋求解決方案。


目前尚不清楚這個留言司機,是否屬於滴滴免租和租期順延的對象,但如果屬於免租對象,而滴滴仍然正常收取租金的話,那誠信就真有問題了。


二、關於滴滴派單和車輛營運


在《滴滴填坑,何時到頭?》這篇文章中,也特別提到滴滴存在給非法運營車輛以及無證或單證司機派單的問題,並且遭到眾多司機的控訴,以及地方交管部門要求滴滴進行自查。


據今年4月貴州省內媒體報道,對於滴滴這種派單的問題,有司機提供了雙證司機、不合規司機同一天的收入流水截圖,可以看出,同樣是在線近9個小時,口碑值僅250分的不合規司機接到13個訂單,收入428.6元,而口碑值300多分的合規司機,卻只接到3單,收入為81.5元。


此次在文章的後臺,我們也收到眾多滴滴司機給到的流水截圖。其中有三個司機一天跑了11個小時,但流水相差很大,最低的只有50多元,最高的是跑了16單,流水達到787元,還有的接了9單,流水有102元;還有的司機一天跑了8小時,只接到一單,累計流水不到10元,只有8.78元。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當然,對於這些司機網友的曬單數據,不排除受所屬城市區域、是否拒接等其它因素的影響,但也側面反映滴滴派單的真實情況。


在前幾年的網約車行業,很多司機本身並沒有車,他們會選擇從租賃公司租一輛車,或者以“以租代購”方式買一輛車,加入滴滴等網約車平臺從事運營。此次也有很多司機網友反映這種“以租代購”模式,稱不僅遭到租車公司和滴滴的盤剝,結果乾了兩年後自己還賠了錢。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去年8月,滴滴已宣佈在全國範圍內暫停新增“以租代購”車輛在平臺出租。


三、關於滴滴抽成


最近兩年,有很多滴滴司機抱怨收入減少,滴滴抽成過高等問題。據自媒體“車圖騰”的最新文章稱,以滴滴快車為例,其抽成構成為:平臺服務費20%-30%(按25%計算)+每單0.5元的保險費+1.77%的管理費。據知情人士披露,疫情之前,滴滴快車日均訂單在2000萬左右,按照平均每單20元計算,滴滴快車業務每天至少抽取1.2億元,每年光抽成就有438億!


在《滴滴填坑,何時到頭?》的文章後臺,也收到眾多司機網友對抽成問題的評論。


有網友舉例稱:滴滴平臺抽成太高,順風車跑一百多公里,一家人下單3個人,一共是180多元,平臺收了80多,順風車司機才103元。


還有網友反映,滴滴的抽成達到了25%-70%,比出租車的管理費還高得多。滴滴客服就是一道駕駛員與平臺管理方的防火牆,而且是選擇性的防火牆,如果能扣罰駕駛員款的電話打過去,立即就能秒處理。


滴滴文章引發司機炸鍋,網友稱“坑司機才是滴滴的經濟來源”

對於上述部分網友的評論,來咖智庫也特別留言,希望聯繫進一步溝通和核實,但截至今日發稿時,還未收到這些網友的回覆,具體情況尚不得而知。


對於滴滴出行平臺的各種問題,大家還可以繼續留言或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