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是如何碾壓曹爽的?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根據明帝的託孤安排,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這個安排很有意思,一個姓曹,是皇親國戚,是自己人,另一個不姓曹,是外人,很顯然,明帝是想讓一個自己人和一個外人相互掣肘,相互制衡,來達到哪一方都不會獨攬大權的局面。可是現實很骨感,這種權力上的暫時平衡,就像雨點落在一片水窪上激起的漚點一樣,很快就消失了。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是如何碾壓曹爽的?

曹爽

曹爽馬上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等人,不久又晉升司馬懿為太傅,這種明升暗降的套路讀過點書的人都看得出來,司馬懿表面上失去了實權。 之後曹爽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將軍,這就等於完全掌握了宮中禁軍, 從此權傾朝野,而司馬懿則被架空。

司馬懿老謀深算,隱忍不發,為了麻痺曹爽,乾脆“生起了病,”天天躺床上裝出一副即將往生極樂的樣子,暗地裡卻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做著隨時發動政變的準備。

可能是覺得司馬懿年齡確實太大了(當時71歲),抱著“老人家體弱多病實屬正常”的僥倖心理,亦或者是為了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對於司馬懿的因病辭職,曹爽居然毫不懷疑,一點防備心理都沒有。

悠悠歲月,歷歷滄桑,歷史經常告訴我們,一個牛哄哄的人物,突然生病、認慫、投降或者敗走,它的敵人都應該要敏感或者懷疑一下,因為這通常是暴風雨的前奏,是大事發生前的徵兆。可惜啊,可能是曹爽平時書讀得少,也可能是記憶力不好,讀過的都忘了,連帶把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這件事也忘了。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謁魏明帝之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皆隨同前往。在此之前,大司農桓範就曾經勸誡過曹爽,說你們三兄弟喜歡一起玩,尤其喜歡一起出城玩,這個習慣很不好。三個人手握兵權同時出城,萬一被人關了城門,後果將不堪設想。曹爽沒有聽進去,此次出城謁陵,還是老樣子。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是如何碾壓曹爽的?

司馬懿

曹爽帶著團隊前腳一出城,後腳司馬懿就痊癒了。振臂一呼,背地裡豢養的三千死士迅速集結到洛陽城。洛陽城很大,三千人很少,但是控制住幾個城門以及王公大臣的府邸和家眷,是綽綽有餘的。

在家裝病兩年的司馬懿精神很好,親自帶兵覲見郭太后,得到其詔書後,名正言順,師出有名,進駐軍營,佔領武庫,關閉城門,一頓猛如虎的操作後,司馬懿靜下心來,耐心地給小皇帝曹芳碼了一封e-mail,內容大概是講:先帝將您託付給我,我要保證您的安全,曹爽不是好人,把持朝政,已經威脅到您的安全,況且他老是不讓您見郭太后,郭太后很想您,她也覺得曹爽不是好人,現在要罷免他的官,您快點回來吧,太后真的很想您!

這封信寫得很OK,一點毛病挑不出來,而且連曹爽看了之後都在風中凌亂了好一陣子,彷彿鴿籠裡一隻待宰的鴿子一樣,左顧右盼,一臉茫然。

司馬懿接著又派人去勸說曹爽,說僅僅只是罷免他的官職,而且派去的人還當著曹爽的面指著洛水發了誓:真的只是免去官職而已,相信我!

曹爽很猶豫,他好像有點被說動了。

這個時候,曹爽身邊唯一的明白人桓範跟曹爽說:“老大,現在天子在我們手上,只要我們帶著天子到許昌去,以天子的名義下令各地勤王,事情就好辦多了。”曹氏兄弟還是猶猶豫豫,默然不動,從初夜一直坐到五更。

想了一夜的曹爽臉都沒洗,把刀扔在地上說:“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為富貴人家!”

這就是曹爽想了一夜的結果,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一手好牌居然選擇必輸的方式打。這種幼稚的想法估計連一年級考了全班倒數第一的小朋友都想不出來。

史書上記載,桓範聽後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意思很簡單: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曹爽兄弟回到洛陽後就被軟禁在家中,一舉一動都被嚴密監視。

曹爽很鬱悶,但鬱悶歸鬱悶,畢竟人還活著。但是也活不了多久了,畢竟你活著,司馬懿也不放心。

沒過多久,有司奏告:“黃門張當私自把選擇的才人送給曹爽,懷疑他們之間有貓膩。”於是逮捕了張當,交廷尉訊問查實(估計被嚴刑拷打)。張當(扛不住)交待說:“曹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人陰謀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於是把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以及桓範等人都逮捕入獄,與張當一起以大逆不道罪處死,並夷三族。

曹爽在高平陵之變中,軍事安排差勁,政治表現不堪,桓範提出最可行最實際的方法他也沒有采納,想了一夜僅僅想著保住富貴,你是保住富貴了,那別人呢?也不想想別人“用點子智慧”奪來的權力,憑什麼要給你富貴?

完敗給司馬懿,他一點都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