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山西省博物館青銅器展館裡,有不少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可你知道嗎?

這些堪稱國寶級的文物,有很多是50多年前從太原銅廠

即將回爐的廢料堆裡揀選出來的,讓這些國寶起死回生是一位叫雷毓祺的老人,他在十幾年裡救回“國寶”3200餘件,總重量達50餘噸.

廢銅爛鐵中揀選文物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雷毓祺(1928 - 2009),山西省平遙人。退休前是太原銅業公司的副經理,長期主管企業生產。

太原銅業公司是1958年建廠的老企業,以銅冶煉及銅加工為主,由於生產的需要,每年都要從全國各地購進大量的廢銅,用於冶煉及加工。

1964年,雷毓祺擔任廠裡的生產總調度。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新民晚報》刊登的一則《上海冶煉廠爐前揀選文物》的報道,文章雖然不長,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雷毓祺心想:山西曆史厚重,文物自然也多,但很多人不認識文物,還經常發生將文物當做廢銅爛鐵處理的事。

自己工作的公司經常處理廢銅,會不會也有文物呢?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尋寶”之路。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原始幣

有一天,雷毓祺從銅料中揀出一件小銅“鏟”,器形不大,形制卻很特別,似鏟非鏟。他覺得很奇怪,但又不知是什麼東西,就擱到辦公室的抽屜裡。

不久後,山西省博物館的吳連城來銅廠辦事,雷毓祺拿出這件東西讓他看,吳連成看後驚奇地說,“這可是個好東西,這是一件西周時期的貨幣——原始幣,屬國家一級文物。

”雷毓祺聽後驚出一身冷汗,這麼珍貴的文物,險些被扔進爐內熔為銅水了!

後來,吳連城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山西省揀選到珍貴文物——西周鏟幣》一文。

此事對雷毓祺震動非常大,通過這件事,不僅證實了公司採購的廢銅爛鐵中確實有文物,而且堅定了雷毓祺揀選文物的信心,從此他開始正式著手揀選文物。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速父戊提樑卣

揀選文物可不是瞎撿,得具備文物知識啊!雷毓祺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與生產打交道,對文物一竅不通,對歷史知識也知之甚少。

可一想到文物隨時都有被毀掉的可能,強烈的責任心促使他下決心學習。

為此,他下足了功夫,訂閱了《文物》《考古》等雜誌,還購買了許多文物方面的書籍,邊學習、邊實踐,並經常向文物界的專家請教,就這樣,他慢慢地入了門。

“文革”期間仍堅持不懈

“文革”開始後,送進銅廠冶煉的廢銅中,混雜的文物也多了起來,揀選文物的任務更重了。

雷毓祺想著,一個人幹不行,得增加人手!於是成立了揀選文物小組,他任組長,組員有七八人,廠裡每次拉來銅料,大家就從裝著銅料的麻袋裡,一袋袋倒出來,開始揀選。如果不及時揀選,很多文物都會扔進爐裡化成銅水。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從此,無論是酷熱的盛夏,還是寒冷的嚴冬,颳風還是下雨,只要有銅包進廠,他們就會出現在現場,像沙裡淘金一樣,從大量的廢銅中,細心地揀選著,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有時為了尋找可能存在的文物,往往要翻揀幾十個麻包,甚至幾遍地篩選。倒包時料廠塵土飛揚,並夾雜著銅臭,嗆眼刺鼻,手碰破了,胳膊劃傷了,沒有人叫苦叫累,更沒有停下揀選工作。

對此,一些人不理解,私下議論:揀這些破玩意,又髒又累,圖個啥?雷廠長多管閒事,揀文物又不是我們的事,我們可以不管。

還有人懷疑雷毓祺的行為是為名利,甚至有好事者告了他的狀,因此,有關部門還對他進行了三個月的調查。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秦呂不韋少府戈

面對種種誤解和責難,雷毓祺心裡特別委屈和痛苦。但他知道,不能就此放棄,他和揀選文物小組的同志耐心地宣傳,給大家講解揀選文物的重要性,逐步使大家認識到文物的重要性。

他還經常講,我們不圖名、不圖利,就是圖為子孫後代留下這些寶貴的文物瑰寶,讓後代認識,研究中國的歷史,如果文物在我們手中流失、毀掉,上對不起祖宗,下愧對子孫。

就是憑著這樣一種執著的精神,雷毓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計報酬,不講條件,默默無聞地履行著“搶救文物”的職責。

“文革”期間,雖然文物部門已停止了工作,但他們仍堅持文物的揀選,將揀選出的文物由專人負責保管,直至1972年文物部門恢復工作後,他們一次就向文物部門上交文物500餘件,從銅廠拉文物的卡車裝了滿滿一車。

捐獻文物重達50餘噸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前前後後20年來,雷毓祺及揀選文物小組的同志們經手的廢銅有數十萬噸,從中揀選的文物大到高達兩米的銅佛像,小到直徑幾釐米的錢幣、銅箭頭等,總重量達50餘噸。

其中商代速父戊提樑卣、西周的原始幣、秦呂不韋少府戈、戰國土勻、漢常方半橢量5件為國家一級文物;揀選的二級文物有鼎、簋、爵、壺、豆、戈、劍、戟、帶鉤、銅鏡、銅爐、燈、鎏金造像、銅印章等共200餘件;

三級文物多達3000餘件,全部上交給山西省博物館、太原晉祠博物館、太原市雙塔寺文物管理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佛教協會、五臺山文物管理所等單位。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太原晉祠博物館

現任山西省博物館副館長的李勇先生曾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捐獻的這批文物不僅保護了我們國家的珍貴文物;

而且也豐富了我們館的館藏,他的這種熱愛文物、保護祖國文物的精神,對我們文物工作者也是一個鼓勵。”

1985年,山西省博物館曾舉辦了揀選文物展,引起了全社會的極大關注。從此雷毓祺成了揀選文物的名人,先後獲得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博物館頒發的保護文物先進個人證書,多次得到表彰。

1985年,他將國家獎勵的4000元錢全部捐獻給了公司幼兒園,還將獎勵給他的一臺黑白電視機放在廠裡職工宿舍讓大家看。

山西一老人從破銅爛鐵中撿出3200件文物,4000元獎勵分文不留!

山西省博物館

雷毓祺無疑是一個“可愛”的人,更“可愛”的還在他退休後,退休後雷毓祺也喜歡收藏,雖然他的收藏品類眾多;

但是沒有任何一件青銅器,對此雷老是這麼說的:“撿挑出來的青銅器是國家的,我一件也沒有拿,公私分明,這是原則問題”。

2009年1月29日,雷毓祺去世,享年82歲。

藏品送拍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免費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