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寒露已过,秋意更浓。

一道狭长迂回的山谷在群山起伏间若隐若现,韩北乡坪上村人称之:天堑。

“十里八乡人都知道,非‘神车’不能入坪上!”村党支部书记朱留平的一句打趣话,却是坪上人长久堵在心里的“大疙瘩”。

山路崎岖、坡陡崖深、碎石飞溅……这些记忆深处的景象在2018年换了模样,从此天堑变通途。6.774公里“四好农村路”,5.1公里通自然村路——苍绿山腰间的两道灰白印痕让村民炽烈的心有了奔头……

路,是打开脱贫致富的门。多年来,武乡县致力于道路交通建设,让“路通则业兴”在老区这片红色大地上,彰显得动人而清晰。

拔丁抽楔——

机遇面前,迎难而上,只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武乡,绵亘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势险恶,多雄关险隘,曾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天然的“屏障”。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全面吹响,这些囿于高山深谷的乡村,“窄道道”“羊肠肠”却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太多的人面朝着黄土,向往着“改变”。

乡村要振兴,交通须先行。

时间的镜头推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一句话,如一场春雨,涤荡神州大地。

省市接连下放政策红利:凡立项后报省市交通部门备案的项目,省交通运输厅给予总投资的25%补助资金,市政府给予解决总投资的10%补助资金。

机遇与挑战共存。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完成剩余65%资金的筹措?如何完成当年92条“四好农村路”任务?成为当时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登天之难”。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县委书记胡坚、县长阎新平毅然选择——迎难而上。

聘请5家建设单位对所有项目同时设计;乡道交由县交通运输局实施,村道交由所在乡镇实施;实施单位对公路建设设计、补助政策、招投标等七个方面进行公开公示;严格资金管理,专户存储,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240公里、92条路,在老区大地次第铺开。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然而,理想却被现实重锤击打。

资金欠缺、设计团队手忙脚乱、质量达不到标准……已开工的“四好农村路”被迫搁浅。

怎么办?如何办好?

县委县政府再一次选择了与“路”死磕。

为了融资,PPP项目被提上了“日程”,2019年4月24日,武乡县“四好农村路”建设PPP项目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为搁浅的项目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授权实施机构、授权出资方代表、召开评审会、出具评审意见、确认候选社会资本、谈判、入库……当年11月22日,武乡县与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订PPP项目合同,并成立武乡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自此,一张渗透至全县各个角落的“路网”开始织牢……

不畏艰难——

下绣花功,啃硬骨头,始终把老区人民利益摆在首位

大地为琴路为弦,纵横捭阖总是歌。

这首荡气回肠的乐章中,离不开交通人最“硬”的豪气。

10月8日晚,深邃夜空中,星辰闪烁。

一辆“公务用车”驶离里庄项目部,朝着县城行进。

车内,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连树国、副局长李华英仍在激烈讨论交流。

就在刚刚,他们和武乡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又进行了一次现场办公,就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接解决。

硬作风,厚植在交通人的意识深处。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咱的手里攥着老百姓的利益,不硬气不行!”在连树国的诉说中,一幕幕在艰难中全力跋涉的局面再次浮现。

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一场合作,也是一种新生事物。即使在交通岗位上干了20多年,面对PPP项目,李华英还是忍不住蹙起了眉头——认知度为零。

花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可行不可行?包括连树国、李华英在内的领导组成员平均年龄50岁,为了PPP项目课题,他们买书本、跑兄弟县区、找专家学者,学习新知识、进入新状态,力争把这个又复杂又生疏又重大的“骨头”啃下来。

“PPP项目包括2018—2020年四好路项目和旅游公路三期,时间紧,任务重。”2019年7月20日,谈判开始,130页75大条的合同摆放在桌面。专业词汇不懂,一个字一个字抠;专业条款不懂,一条一条抠……两个月时间,领导小组成员历经5轮谈判,最终对合同内容达成了一致。“60天时间的唇枪舌战,感觉说完了这辈子的话。”

县交通运输局参与PPP项目有规划、工程、质监3个股室11个人,而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规划、可研、勘测设计、预算、采购、征迁、监管、交竣工验收等流程,120条“四好农村路”、1条旅游公路以及13座乡镇客运站的任务不得不说艰巨。

交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修路,成了他们心中强劲的旋律。

修路修路修路,他们心无旁骛。修路修路修路,他们矢志不渝。当一条条宽敞、平整、安全的道路通向了山村,交通人挺直了俯下的身子。


砥砺攻坚——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血脉”

攻坚,源于对这方土地的热爱,也源于对革命老区的深情。

32岁的孟令军站在监漳镇任村——南皋线指挥着来往的运料车,10多个工人正在对路面铺设水稳层。“八点发料,九点半铺水稳,一天铺200多米,这条线得铺7到10天。”

吊装车巨臂挥舞,旋挖钻轰鸣作响,红色旅游公路三期(砖壁—太行龙洞—板山) 石瓮大桥建设正酣。石瓮桥梁施工队负责人李京旺介绍,“石瓮大桥桩基桩径1.2米,桩长15米,采用先进的旋挖钻机成孔工艺。”

……

同样的场景从东向西处处铺开。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好山好水好风光。”一路行来,作为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武乡县“四好农村路”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43岁的太原人曹晋斌对老区赞不绝口。

由于受疫情影响,“四好农村路”项目在3月中旬才陆续开工,路桥公司迅速整合资金,派出110多名精兵强将扎根老区,调遣600多名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抢进度、赶工期。

“我们在里庄、楼则峪、石门、窑湾设了4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覆盖周围20公里,确保各个项目方便施工。”曹晋斌笑称他们是一群“跟着太阳跑”的人,只要太阳不落山,手里工作决不停歇。

“120条‘四好农村路’主要是对品质的提升,旅游公路算是难度最大的工程。”虽说按图施工,但每一条路都需要经过放线、征地、清表、整理路基、铺设路面以及后期护栏、标识标牌、排水沟安装修建等一系列严谨过程。

“瞧,那就是旅游公路三期。”作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武乡县砖壁—太行龙洞—板山段的一个重点景区,太行龙洞藏于崇山峻岭内,苍绿色的植被铺满了整座大山。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深山无路,机械上不去,更别提物料和人力。

经过前期的勘探和测量,路桥人用挖掘机从半山腰开出了几条便道,“为了修这一段旅游公路,我们修了四五十公里的便道。除了留一条便道方便山后百姓,其余便道在旅游公路修通后会进行复垦。”

就在九月中旬,路桥人在施工现场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提出了“目标不完成,坚决不回家”“大干苦干一百天”的口号。鲜红党旗下,有至今仅回家两晚的项目部总经理史建峰,有磨破嘴皮踏破门槛的地方协调部主任张树海、靳党生,有在荆棘丛生中砍树放线的测量队队长田国华,有每天跑东跑西的路面队队长王奋琼,有干着最危险活的隧道队、桥梁队……

99条已开工建设的“四好农村路”,完工50条;旅游公路路基工程完成69.352万㎡、填方完成32.51万㎡、桥梁工程完成18根、涵洞工程完成24道……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路桥人在老区大地上洒下的汗水。

一个专业修高速公路的企业,一个获国家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的企业,一个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在武乡修县道、村道?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武乡县“四好农村路”项目部总经理史建峰的一句话,给予最好的解答——

“武乡是抗战圣地,在这里修路,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只争朝夕——

乘着东风,奋力奔跑,搅活脱贫奔康的“一池春水”

路,犹如毛细血管,连接着乡村交通,维系着百姓情感。

一条宽敞的水泥路从大山脚下蜿蜒向上,间间依山而建的新房错落有致、整洁有序,三五村民在深秋慵懒的阳光中行走、交谈,这里是蟠龙镇关家垴移民新村。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曾经,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靠天吃饭、靠地糊口的贫困日子久久困锁着关家垴人,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在山峦沟壑,“搬出穷沟沟、走上宽路路”的梦想如同一道光,照进了现实。

“这条路修得又宽又平,去一趟镇里,能省不少时间哩。”说话间,村民关卫伟跨上摩托车,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

10月9日,晨光微熹。

“张书记,去村里啊。”

“是啊。”一声招呼,分水岭乡长南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晓峰微笑着抬起脸。

从县城出发,沿着石北——长南线,车轮下是平坦的“四好农村路”,不到半小时,随着空气中的水汽逐渐散去,露出了青山掩映下的长南村。

在村扶贫近三年的张晓峰还记得初识长南时:迎风飞扬的黄土、风雨剥蚀的老屋、神情倦怠的村民,“那时候还没有四好路,来一趟得一个半小时。”

恰恰是这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不仅隔断了村民的发展愿望,也成为165名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的源头。“如今路修好了,村里建起了养猪场、发展了光伏项目,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路通了,产业项目启动了,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子也顺了,荒芜的乡村印象正慢慢褪去。

丰州镇代照岭村因周围全是山,像戴着罩一般,故起名为“戴罩”,后改名为代照岭。多年来,全村128户364人散居在七沟八梁四面山上,过着“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的穷苦生活。

2018年年底,代照岭村整村搬迁至移民新村,3.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穿村而过,万头养猪场即将建起,村民的眼里从此有了远方。

“以前的老屋就是三孔土窑洞,房前是坡、屋后是山,吃水难,用电难,行路更难。”村民王栋清赶着羊群从山坡上走来,“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这路也修得越来越好,羊贩子的车直接就能开到门口,俺养的羊再也不愁卖了。”

老区的夜,静谧而悠长。

一“路”向前——看武乡县经济发展中的“路支撑”

在监漳镇成家庄村贫困户郝小英家,她正忙着把制作好的手工挂面绑把成型,整齐放入快递邮包,桌上的手机忽明忽暗,条条微信消息不时闪现。“俺们村现有103人加入了微商,四好路修通后,取货寄件的时间更省了,单可以多接点,收入肯定过万。”

监漳镇任村——南皋线长6.63公里,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畅返不畅问题,便利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农产品走出山沟沟插上了翅膀。

这些天,蟠龙镇砖壁村村民张国兵有事没事就爱往东瞅几眼,那里是红色旅游公路三期(砖壁—太行龙洞—板山)施工现场。

砖壁村,因八路军总部四次驻扎而闻名全国,是全县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近年来,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张国兵靠着农家乐餐馆脱了贫,然而,砖壁村地处太行山腹地,交通不便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等旅游公路修好了,车程将大大缩短,到时候咱村的旅游肯定更红火。”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期盼,定格成一幅最美的乡村画面。

路,是机遇;

路,是力量;

路,是希望。

大道如碑,山河为证,肩负着老区经济发展的交通之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一“路”向前……


(来源:武乡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文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