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倒”台州老闆!原材料難覓 一隻口罩成本漲了20多倍 熔噴布的需求量供不應求

“愁倒”台州老闆!原材料難覓 一隻口罩成本漲了20多倍  熔噴布的需求量供不應求

圖為浙江美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車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太好了!終於找到了!”4月20日下午3點多,台州康健醫用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和平拿到最新一份熔噴布的合格檢測報告,欣喜不已。隨後林和平趕緊向對方廠家全額支付預購了一噸熔噴布。

熔噴布是製造一次性口罩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根據市經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臺州共有65家口罩生產企業,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在為原材料而發愁,不少企業因為熔噴布供不應求,導致產能降低甚至偶爾停產。

記者於4月19日開始,連續3天,通過走訪和電話採訪的形式,與台州多家口罩生產企業、熔噴布生產企業及相關部門取得聯繫,初步瞭解了我市目前口罩生產、出口情況,以及眾多企業正面臨的問題。

原材料難覓,一隻口罩的成本翻了好多倍

台州康健醫用器械有限公司總理林和平,因為終於預訂到了靠譜的熔噴布而高興。之所以用“終於”,是因為目前正處於口罩生產的井噴期,熔噴布的需求量巨大,可謂是供不應求。

在此之前的10天裡,林和平派出5名干將,赴全國各地尋找熔噴布。“大家陸陸續續找回不少熔噴布樣本,但送到市裡檢測機構檢測後都顯示不合格。”林和平說,現在大部分台州口罩生產企業都在為買不到好的熔噴布而發愁。

林和平的口罩廠日產量能達到30萬隻左右,現在卻因為缺乏熔噴布,甚至停產過兩天。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疫情暴發前,用於生產口罩的熔噴布均價在每噸2.6萬元左右,現在市面上出價每噸六七十萬元都難以尋到質優的;另一原材料無紡布,去年價格是每噸八九千元,如今每噸需要十多萬元。

按照她新預訂的熔噴布來算,每生產一個口罩,花在熔噴布上的成本就得7毛多。

虞榮江也說,去年生產一個口罩的成本大概是5分錢,而如今原材料成本就得1元多,加上人工費、機器折舊費及稅收等,成本漲了20多倍,“關鍵是,即使肯多出點錢購買原材料,也無法得到及時供應。”

4月20日晚上11點多,記者聯繫上正在外地出差途中的環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瑋。環亞是全市僅有的3家熔噴布生產企業之一。

說到熔噴布的稀缺,俞瑋也表示很為難,但又著急不來。從3月中旬投產以來,該公司的熔噴布日產量為2-3噸。因過硬的質量,成了很多口罩生產企業競相購買的對象,目前為近20家台州本土口罩廠提供貨源。

“很多企業表示願意多出錢購買更多的熔噴布,但無奈產能有限,我們只能保證各企業生產的最低要求供應,5月份的訂單也都已排滿,更多的是被我們拒絕的訂單。”俞瑋說,5月初,他們將投入第二條熔噴布生產線,預計日產量達到五六噸,或許能為口罩生產企業緩解些許壓力。

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多部門助力企業共渡難關

物資緊張、物價上調、交通受限……響應政府號召跨行生產口罩後,浙江竺梅寢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慧芬遇到了不少頭疼事。

“幸好得到了市場監管和醫療器械服務站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為我們提供一對一定製式服務,在口罩產品初檢合格後,幫助我們順利進入省藥監局產品註冊應急審批通道,轉型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周慧芬說,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目前該公司口罩生產廠房、十萬級潔淨車間均已開工建設,同時抓緊二類醫療器械審批,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竣工並投入生產。

市市場監管局醫療器械處處長呂力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該部門逐一走訪指導市內有轉產醫用口罩意向的企業,瞭解企業生產設備和質量管理基本情況,對醫用口罩註冊和監管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解讀和指導,幫助包括竺梅在內的51傢俱備基本條件的口罩企業,向省藥監局申報醫用口罩應急審批綠色通道。

而不論是應急審批通道的開啟,還是幫助企業尋找合適的原材料,我市各相關部門都在為口罩生產企業出謀劃策,共渡難關。

“有別於之前政府收儲調配,台州目前的口罩行業更趨於市場化,政府不適合太多幹預,但我們也儘可能地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問題,為企業提供急需的幫助。”戴啟舟說。

還有市商務局的相關處室也正在陸續報備一批符合要求的口罩生產企業,以便企業在出口口罩時,獲得更多保障與便利。


兩個多月時間

日產量從2萬隻增到1100多萬隻

從剛開始的日產量2萬隻到2月底的十幾萬只,再到3月上旬突破百萬只,20天后達500萬隻,到如今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日產量達到1100多萬隻。台州口罩生產的日產量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口罩行業基礎一向薄弱的台州,在關鍵時刻展現了台州人特有的硬氣和果斷,跑出了“台州速度”。

比如,曾於3月初與本報合作捐贈2.6萬隻口罩免費向大眾發放的浙江家萱衛生用品有限公司,重啟17年前非典時期用過的口罩機器,又投入400萬元購買5條智能化醫用口罩生產線,毅然加入到口罩生產大軍。目前,該公司每天能生產40萬-50萬隻醫用口罩。

再如溫嶺人江奔在椒江東環大道開辦的台州大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記者曾多次實地採訪,可以說是見證了這個公司從焦急等待機器就位、排除萬難調試機器,再到如今的生產進入正軌。目前,“大衛”每天能生產40多萬個口罩,且大多以出口為主。

市經信局企業服務處處長戴啟舟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市立即組織鼓勵相關企業復工復產,2003年非典時期有過口罩生產經驗的企業已全部緊急動員起來,並大規模動員其他企業轉產,“國內疫情趨於平穩後,我們將口罩生產的日報改為了週報,最新數據顯示,上週,全市共生產了7866萬隻口罩,口罩企業也從疫情暴發前的五六家,發展到了目前的65家。”

已有21家企業

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

疫情暴發前,台州沒有一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而得益於我市市場監管部門對醫用口罩的產品技術要求、生產應具備的人員和廠房設施的基本要求、原材料採購質量控制、成品出廠質量控制、註冊申報檢驗、註冊申報技術資料要求等方面的精準幫扶指導,市藥品檢驗院建立了全省唯一的地市級醫用口罩檢測實驗室,實現了本地檢測,這大大地縮短了檢測耗時。在此情況推動下,我市已有21家口罩生產企業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

3月19日,浙江家萱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獲批我市首張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生產許可證,填補了我市醫用口罩生產空白。

4月14日,位於玉環市清港鎮的浙江京環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取得了台州市首張醫用外科口罩註冊證(無菌型及非無菌型),填補了我市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的空白,目前平均每天可生產8萬隻醫用外科口罩,且產能仍在陸續增加中。

剛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十來天的浙江美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目前口罩的日產能為40萬隻。該公司總經理虞榮江說,國內疫情趨於平穩之後,口罩行業逐漸恢復市場化運作,目前約六七成的口罩通過外貿公司出口,“取得醫用口罩生產許可證後,我們將依照市場情況,更規範地生產醫用口罩。”

市商務局對外貿易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臺州大部分口罩生產企業的產品以出口為主,但之前大多是生產民用口罩,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接下來預計將有更多高規格的醫用口罩,從台州發往世界各地。

台州口罩的日產量逐步提高,國外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戴啟舟在分析我市口罩生產狀況時說,目前臺州生產口罩企業的利潤挺低,原因有很多方面,原材料的稀缺是主要因素之一。


台州晚報 記者 陳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