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揚州大明寺裡藏著天下名泉

整個大明寺分三個部分,中部是主體寺廟建築,東部是棲靈塔,西部是園林式的後花園。寺內最出名的是棲靈塔,塔中供奉著釋迦摩尼的舍利子,李白、白居易等也都曾登臨賦詩。從塔頂可俯瞰大明寺,遠眺瘦西湖與揚州城風景,每年的12月31日有“撞鐘迎新盛典”活動。每逢各菩薩生日、紀念日,大明寺也會舉行法會

你可知?揚州大明寺裡藏著天下名泉

鑑真紀念堂位於揚州市古大明寺內,1973年建成,以紀念對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鑑真和尚。由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參照鑑真在日本的主要遺物唐招提寺金堂設計建築,典雅古樸,保存了唐代的建築藝術風格。前面是門廳,上懸匾額;中間為碑廳,內立橫式紀念碑;後為殿堂,按唐代寺廟殿堂的風格建造,堂內正中為鑑真楠木雕像,仿鑑真圓寂前塑造的乾漆夾紵像製作而成,神態安詳而堅毅。東西兩側壁上是鑑真東渡事蹟的飾布畫,分別是西安大雁塔、肇慶七星巖、日本九洲秋妻屋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向人們展示了鑑真生活和經歷過的地方。

你可知?揚州大明寺裡藏著天下名泉

久負盛名,在歷代文人名士中如雷貫耳。是北宋大文豪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幽,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坐此堂上,江南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專供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宋葉夢得稱讚此堂"壯麗為準南第一",山堂於元代曾一度荒廢,明代萬曆年間重新修葺。清代咸豐年間,山堂毀於兵火,重建於清同治九年。

你可知?揚州大明寺裡藏著天下名泉

棲靈塔是早在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於大明寺內建棲靈塔, 塔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一代勝蹟化為焦土。1980年,鑑真大師塑像回揚“探親”,谷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師在該寺東園選址重建棲靈塔並立奠基石。端祥法師圓寂後,能修法師主持大明寺工作。於1993年8月27日開機鑽探。不久棲靈塔將以空前之新貌展現於人間。宋代宋庠於寶元年間(公元1038-公元1040年)任揚州知府,有《登大明寺塔》詩,寫到自己帶著病足攀登寺塔。可證棲靈塔在北宋時期是存在的。或為毀後重建。錄此備考。

你可知?揚州大明寺裡藏著天下名泉

“天下第五泉”位於揚州蜀崗中峰大明寺康熙、乾隆御花園內。唐代狀元張又新、唐代刑部侍郎劉公伯、茶聖陸羽皆為此泉作記。乾隆皇帝三度臨幸大明寺御花園內,茶興助其詩興:“有冽蜀崗上,春來玉乳香。”真是:“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過去此處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說,明代大明寺僧滄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葉,巡鹽御史徐九皋書“第五泉”三字,青石紅字,字形豐腴壯麗,人稱此為“下院井”。水島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應庚開鑿山池種蓮花而得,並於井上建環亭,由著名書法家、吏部王澍書“天下第五泉”。

你可知?揚州大明寺裡藏著天下名泉

地點位於瘦西湖畔的大明寺內,一座古樸方正的鐘樓建築。唐天寶元年(742年),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前,曾在大明寺傳經授戒,使該寺因以名聞天下。大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到此賦詩。寺內最出名的當屬棲靈塔,塔中供奉著釋迦摩尼的舍利子。登塔另收20元,憑登塔券可於鐘樓免費撞鐘3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輕裝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