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經開更好看

今朝經開更好看

客家新聞網 周加相 見習記者焦楊

國機智駿汽車、凱馬汽車生產車間開足馬力,趕製新一年的訂單;華昌科技園廠房搶抓工期,加快主體結構的施工;名芯有限公司名冠微電子功率芯片生產項目(一期)實現開工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春天……隨著贛州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贛州經開區“復工戰”正酣,產能恢復率顯著提高。

2019年,該區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40億元,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財政總收入50.56億元,增長9%,進出口總額74億元,增長42.1%。八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繼續領跑贛州市,在2019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位列全國開發區第51位。

今朝經開更好看

圖為山東凱馬汽車生產的新能源微型卡車。

昂起“雙龍頭”走在前列

2019年12月27日,贛州經開區外資外貿企業(大灣區)招商推介會在深圳成功舉辦,現場共簽約9個外資外貿項目,總投資241.6億元,涉及晶圓製造、智能終端產品及配件加工等領域。這是該區聚焦工業主責,不斷培育龍頭企業、補齊產業鏈條的生動縮影。

該區緊盯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雙首位”產業,縱深開展“大幹項目年”、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搶佔風口,國機智駿汽車、凱馬汽車實現整車投產,圓了贛南蘇區人民“造車夢”。

電子信息產業獨佔鰲頭,致力於建設全省一流的芯片製造基地和國內知名的顯示屏模組製造集散地。預計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235億元,佔全市贛州電子信息產業帶主營業務收入的“半壁江山”。雙首位產業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5%,集聚度顯著提高。

大力實施工業標準廠房“梧桐樹”計劃,計劃三年建設標準廠房1000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300餘萬平方米。緊盯招商引資“頭號工程”,簽約項目74個、簽約資金695.59億元,其中20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5個,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

大力引進各領域高層次人才793名,其中國家級人才32名,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1名,院士9名,國家特聘專家18名。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5家,總數達108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市1/5。建成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8個,位居全市第一。

今朝經開更好看

圖為國機智駿汽車的生產車間。記者劉海鋒攝

繪製“富農美村”新畫卷

日前,在鳳崗鎮長田村的扶貧車間裡,貧困戶朱愛華正忙碌於清洗純淨水水桶。如今,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朱愛華擺脫了四處打零工的“漂泊生活”。她是該區實施就業扶貧措施的受益者之一,在該區,已有8千餘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近年來,該區在精準實施十大扶貧措施、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同時,發揮園區企業多的優勢,抓好“產業+就業”扶貧,使貧困家庭就業率達到99.49%,4306名貧困人口脫貧。

該區引導全區183家企業與61個鄉村開展“一對一”幫扶,鼓勵企業設立扶貧車間、增開服務崗位,給貧困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對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增強其自我脫貧能力。

全區建成45間扶貧車間。建成蔬菜、草皮、柑橘、水產養殖等四個千畝基地,帶動全區百餘名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集體經濟收入實現翻番,全區貧困發生率從5.05%下降至0.14%。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成蔬菜、草皮、柑橘、水產養殖等四個千畝基地;高標準建設北部農旅產業園,加速推進臺灣部落、五彩城花博園、共享農莊等農旅項目和旅遊公路建設。

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0個新農村建設點和“空心房”整治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9家農企(基地)建設農業技能大師工作坊,農業科技應用水平不斷提升。

一幅欣欣向榮、乾淨整潔、農旅結合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朝經開更好看

圖為贛州經開區三江鄉小龍蝦養殖基地。記者劉海鋒攝

鋪就高質量發展“快速路”

猶記2019年12月26日,昌贛高鐵正式通車,位於贛州經開區的贛州西站正式啟用。昌贛高鐵的開通,賦予了贛州經開區厚積薄發的良機,北上南下不再遙遠。

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建設贛粵閩湘四省通衢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高質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機場改擴建、高鐵新區、東江源大道、客家大道西延、創業路(高架段)、國際會展中心等省、市重大項目徵拆任務。贛州高鐵西站全面建成投入使用,贛州國際機場與高速路口實現互聯互通,迎賓高架等快速路順利通車。大廣高速科技城互通、廈蓉高速保稅區互通穩步推進,唐龍大橋及連接線項目順利通車。

今朝經開更好看

圖為迎賓高架快速路。陳地長攝

同時,該區還縱深推進“一城兩園兩區”建設,加速融入五區一體化,建成區面積增至49.3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8%,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效。

高標準編制《迎賓大道城市設計》《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首期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金坪舊城商業綜合體啟動建設;成功打造全省首個“無證明”辦事環境,“贛州通”經開區分廳正式運營,“最多一次辦結”事項佔比提高至95%。

深化保文創衛,高標準新(改、擴)建7個農貿市場、32座二類以上公廁、4個小遊園;啟動141座公廁新(改)建;提升改造113條背街小巷、9個老舊小區,6個垃圾中轉站全部達到“創國衛”標準;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