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2020年底,蘇州河岸線將實現貫通開放,普陀新增這些亮點→

4月的蘇州河兩岸草長鶯飛。在普陀區蘇堤春曉名苑小區沿河帶上,一條嶄新的天藍色漫步道格外醒目。樹影婆娑、百花爭豔,散步的老者、嬉戲的兒童、慢跑的青年,在夕陽的映襯下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生活畫卷。

按照上海市統一規劃,蘇州河將於2020年年底實現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總長約21公里、兩側合計42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基本貫通開放,涉及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6個區。得益於這項舉措,原本為斷點的蘇堤春曉沿河帶在去年國慶節被打通,市民們有了新的公共休閒場所。

精心打造濱河公共空間

普陀區市政管理中心的顧愉曾參與蘇堤春曉貫通項目,他向記者介紹,當地居民的幸福感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打通河岸之後他們可以走得更遠,活動空間得到很大擴展。

普陀區市政管理中心的顧愉曾參與蘇堤春曉貫通項目,他介紹說,當地居民的幸福感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打通河岸之後他們可以走得更遠,活動空間得到很大擴展。

在蘇堤春曉東面的半島花園小區臨河段,工人們正在進行同樣的河岸貫通及景觀提升工程施工。顧愉指著一個由白色張拉膜建造的小亭子對記者說,這裡的原有設施屬於小區,由於年久失修已經破爛不堪。現在區政府接手整頓、改建,以節約為原則對小區尚能使用的公共設施予以修復,保留原有價值比較高的喬木,為增加植物觀賞性,還在此處種植了上海難得一見的早櫻。

河岸工程處處體現出建設者們的精心和細心。水務局要求蘇州河沿岸保留5.2米的防汛牆,他們就利用沿岸的縱深,將影響景觀的一級防汛牆分成前後兩部分的二級防汛牆,既改善了居民親水性,又保證了防汛安全。對於小區的隔離牆,施工者們用綠色生態植物做軟隔離,並加裝監視探頭,美觀的同時確保小區安全。

顧愉介紹,普陀段的蘇州河兩岸貫通長度達21公里,是全段的一半;河道拐點也最多,可謂“蘇河十八灣,灣灣有故事”。區裡會定期舉辦蘇州河文化節,在這片水域舉辦龍舟比賽。河岸貫通後,還將在半島花園旁的宜昌路消防隊建設黨群驛站,向過往民眾介紹消防、防汛等知識。

兩條母親河相得益彰

黃浦江和蘇州河是上海的兩條母親河。與開闊大氣的黃浦江相比,蘇州河顯得更加溫婉秀麗,也更富生活氣息。經過上海人近30年的不懈努力,蘇州河早已擺脫河水汙濁的負面形象,水質甚至已經優於上海市郊的澱山湖。

2019年7月,上海市政府將黃浦江兩岸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一江一河”工作領導小組,由此將蘇州河沿岸開發整治提到新的高度。按照定位不同,黃浦江沿岸為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蘇州河沿岸則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

上海市住建委“一江一河”辦的陳麗紅向記者介紹,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具體來說就是要突出三個“城區”特點——多元功能複合的“活力城區”,尺度宜人有溫度的“人文城區”,生態效益最大化的“綠色城區”。蘇州河兩岸貫通後的亮點很多,華東政法大學的歷史建築、M50藝術創意園區的畫廊和咖啡館、外白渡橋和乍浦路橋之間的觀光步行道和黃浦區河口一側的“海派風情博覽帶”,都很值得期待。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教授認為,上海的江、河與城市的宜居功能最為密切。蘇州河沿岸42公里貫通及沿線發展,將過去主要沿黃浦江發展的城市功能軸帶,進一步拓展到沿蘇州河軸帶,不僅彌補了“江”與“河”發展的不協調和不平衡,同時對在整體上優化、提升上海的城市功能也具有重大的輻射和帶動意義。

人民城市人民建

要實現蘇州河沿線42公里公共空間在2020年年底貫通,任務並不輕。

陳麗紅曾參與過黃浦江兩岸45公里的貫通工作,黃浦江兩岸以大型企事業單位為主,而蘇州河兩岸主體多樣且關係複雜,涉及居民權益的小區較多,這就成了打通蘇州河沿岸斷點的主要難點。

“大部分沿河居住區裡面,濱河的那一塊其實屬於政府的防汛通道。但當初開發商在建設的時候,包括後續使用過程中,卻逐步把它給圍起來,變成了小區業主自己享用的一個空間。”陳麗紅說,要打通斷點,就得和各小區一個一個來進行對接。有些區域做得比較成功,比如前面提到的蘇堤春曉,但個別區段的濱水區域屬於小區,小區有業委會,還需要區裡、街道,居委會共同與小區業主做大量的溝通工作。“一年之內完成任務還是挺繁重的,我們希望得到居民的理解,把工作要做得再細一點,可能居民接受過程會稍微長一些,但是我們有信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空間的共享和景觀的提升帶來的是雙贏,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更能體會和展現出上海城市精神中“包容、開放”的氣度和胸懷。

42公里公共空間貫通只是蘇州河沿岸發展的第一步,按照上海《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2018-2035年)》的設計,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公共空間會把人們與這條久違的母親河拉得更近,讓人們的生活充滿新的亮點。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陳露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