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了,還是現在的社會壓力更大了呢?

柒昂遊戲


怎麼說呢,作為一個90後我來解答一下吧,我家裡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成不了大事的沒用的孩子,一個洗衣服都不會,平時也不喜歡說話的孩子,覺得將來我走上社會肯定很艱難,但是我上大學後。在我強烈堅持下,去做了暑假工,五點起床,11點下班,中間也只有半小時吃飯時間,我想問一下這對於70後80後算不算吃苦,我父母,家裡人勸我,做不了就回來,別硬抗,我還是坐下來了,賺了我人生中第一個三千塊,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能吃苦,而是缺少吃苦的機會!


同學有話說呦


“是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了,還是現在的社會壓力更大了呢?”

個人覺得兩個方面都有。一個是現在的年輕人跟70、80年代的人不同,那個年代一般都是國有企業,把工作當成鐵飯碗,在一個單位任勞任怨一輩子,老了退休完事兒。現在不同了,個體,私企,外企等用人單位數不勝數。年輕人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選擇的餘地也要多的多。說是自負也好,自大也好,於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從這個單位跳到那個單位,結果跳過去了,又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於是接著跳……不停的跳槽。其實這是讓人覺得年輕人不能吃苦的主要原因。總覺得付出與收入不能平衡。

要說現在的社會壓力確實很大,原來的人們大部分只要吃飽穿暖就好,而現在卻不同了,要住大房子,要開好車,要穿名牌,要排場,要面子。別人有了,自己沒有,都不好意思走出門,這無形又加大了人們的壓力。

其實現在這個社會,現狀就是這樣,攀比成風。連幼兒園小朋友、小學生都學會了攀比,幼兒園小朋友嫌媽媽不化妝,不漂亮不讓媽媽去接。小學生看其它同學有的他沒有就讓父母給買,其它孩子報課外班他也要報,不管是不是真的想學。小孩子小時候比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小東西,等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呢!他們自己做不到只能找父母,父母的壓力無形中又增加了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一定要謹守本心,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朝我們的目標前進,加油(ง •̀_•́)ง


U歲月如歌U


單純看這一問題,應該是兩者確實都存在。現在年輕人吃不了苦與社會壓力更大沒有直接關係。吃了苦還是吃不了苦,那本是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選擇。社會壓力大小是一種市場競爭下的社會形態。

“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過去那種全靠人力勞動的生產方式,已經絕大部分被機械化所取代,年輕人只要有駕馭機器的本領,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風颳雨淋太陽曬的落後的生產方式。

由於機械化、自動化和電子技術的普及應用,不需要年輕人再去從事肩拉背扛近似原始勞動的繁重體力工作,所以給人的感受是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其實不然,看一看特種兵和特警們的訓練,哪一個人不是年輕人,從Te們身上就會得出相反的答案。

人的可塑性還是很大的。身處惡劣環境下的人,無論年輕或年老,Te們也不想吃苦,但是環境因素的制約,不吃苦就難以克服所面臨的困難。比如說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逆行軍的廣大醫務工作者,Te們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為了爭分奪秒搶救病人,除了冒著生命危險外,每個人還必須經受時間、髒和累的考驗。

至於說到現在的社會壓力大,這是客觀存在。由於現在是市場經濟,各行各業,人與人之間都面臨著競爭的壓力。尤其是剛剛走向社會的年輕人,票子、房子和車子,還有妻子和孩子,再加老子。過去說五子登科是好事,現在的五子加一子,哪一子都不是好應付的。所以壓力山大啊。

吃了苦還是吃不了苦,遇到了苦個人也還必須去吃,沒有人會去代替的。壓力大小這就看每個人的造化了。該來的跑不掉,不該來的它來了躲也躲不掉。正確面對吧。(2020/04/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