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在微信圈裡瘋傳著最值得收藏觀看的100部電影,和最適合一個人靜靜看的10部電影中,有這樣一部電影,那就是《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的電影。電影改編自亞歷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於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該片4K修復版於2019年11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影,是修復後重新上映的。電影一經上映,就又掀起一股懷舊潮,上映25天,票房達1.42億,豆瓣評分9.3分。

電影中講述了一位出生在船上的白人棄嬰,被一位黑人鍋爐工收養,長大後成為天才鋼琴家的故事。故事的結尾,天才鋼琴家在裝有6噸炸藥的船上,被炸身亡,很多觀眾看到這結局潸然淚下,惋惜一位鋼琴天才的隕落,說這結局太悲傷了。這出看似悲劇的故事中,編劇想告訴我們哪些現實和人生意義呢?

《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善良不分種族,坐頭等艙的富人們,不一定有頭等品質,那些散發著人性光輝的人可能是底層的人

影片的開頭是一個叫丹尼的黑人鍋爐工,在弗吉尼亞號船的一等艙裡,撿到了一個白人棄嬰。給他起名字叫1900。

丹尼撿到小棄嬰的時候,受到一群鍋爐工人的嘲笑,很多人說這個棄嬰沒有身份,長大也是個麻煩;還有人嘲笑丹尼說,這個丟在一等艙的棄嬰,是想讓一等艙的有錢人撿到,想讓他過幸福的生活的,而不是給他這個窮光蛋養的。

鍋爐工丹尼跟嘲笑他的人說,放嬰兒的籃子上寫著TD.萊蒙, TD就是 THANKS丹尼的意思 ,孩子就是給自己的。影片中丹尼抱著小1900邊餵奶邊說,雖然這不是母乳,但它確實是奶。1900拉了一堆便便後,他抱起渾身是便便的小1900說,我們的萊蒙真是幸運,生在屎粑粑堆裡,那個場面讓人忍俊不禁,也顯示出丹尼對1900的喜愛之情。

影院裡的觀眾看到這裡,都是哈哈大笑,笑後又不免讓人深思,電影在這裡出現的兩個強烈的對比,一

個在船最底層的鍋爐工,和一群在船最上層頭等艙的貴族們,那些一眼就能看到棄嬰的貴族們都視而不見,而給爬在地板上的一個鍋爐工撿起了;第二個對比是,遺棄自己親生孩子的白人,與一個與孩子毫無血緣關係的黑人,有母乳的媽媽丟棄掉孩子,而一個沒有母乳人的卻把孩子當成寶兒。

《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這給當時的社會中歧視黑人的一些群體的強有力諷刺。也反映出,人的品質與出身、窮富沒有關係,只跟人的心有關係,散發出人性光輝的人,是都有一顆善良心的人,而並非是貴族,白人或有錢的人們。

二、世界是冷漠的,但是人心是溫暖的

一部好的電影,能讓人久久回味的,不僅僅是故事的精彩,更多的是精彩故事後面能給人的溫暖和力量。

1900的到來,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溫情,那些生活在船上的廚師,水手,話務員和招待們一改往日的冷漠,都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小1900,這些工作人員給予著1900他們自己認為的最好的教育,連患有幽閉症的船長,也用自己的方式愛護著他。其中一位船工說,1900就像是耶穌的二次降世。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1900跑到了後廚偷偷地端起了一盤蛋糕,其他的工作人員這時都微笑裝作沒有看到,而船長剛好過來、,看到1900端著蛋糕便讓他放回原處,否則把他送到孤兒院,而1900當即把蛋糕扣在了船長的臉上。船長怒氣衝衝地跑去找丹尼,讓他把1900的事做個了斷,因為這個事已經觸犯了法律,而丹尼大罵一句,去他媽的法律,之後便不了了之。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一度懷疑船長是不喜歡1900的,但是想到影片中介紹史密斯船長平生的三個缺點:患有幽閉恐懼症、害怕溺水、痛恨甜食。從第三個缺點來看,船長要1900把蛋糕放回原處,應該只是不想讓他吃甜食而已。

《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1900生活在上面的弗吉尼亞號船,是一艘往返於歐州和美國之間的遊輪,在二次大戰中淪為醫用戰船。大戰後,政府決定把這個船給炸掉。1900的好朋友小號手邁克斯,想再次上船去找1900時,被警察攔住,邁克斯為了證明自己對弗吉尼亞號是非常瞭解,他特別告訴警察,

弗吉尼亞號是唯一的一艘,在三等艙設有鋼琴的船。並且告訴警察,1900一直在弗吉尼亞號船上的一等艙和三等艙裡,給旅客們演奏鋼琴。

如果說在一等艙給貴族們彈奏樂曲,只是為了讓這些人能夠度過一個快樂的旅程,忘掉今昔是何昔。那麼在三等艙給這些社會底層的人們演奏鋼琴,則體現影片想表達出來的對普羅大眾的悲憫之心,雖然是社會的底層,在編劇的眼裡卻和一等艙的人享有同等的人格,每個人都有被溫暖的權力。

弗吉尼亞號船要被炸燬掉,邁克斯終於在船上找到了1900,問他這些年在做什麼,1900說一直在彈琴,即使外面在打仗,即使再也沒有人跳舞,即使炸彈從天而降,我一樣在彈奏鋼琴,為了能讓這些傷員好受一點(弗吉尼亞號後來成為醫用的戰船),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有音樂相伴,他們甚至不害怕這樣的旅程。

影片對於窮苦的人,和那些人至將死的傷員,都沒有忽視,而是借1900給人們彈奏鋼琴的事,給人們帶去溫暖,讓人們在這殘酷冷漠的世界裡,去感受到人心的溫暖。讓人們相信就算世界是冷漠的,人間依然值得的。

《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三、長不過百年的人生路,滿足於當下,才能創造無限快樂

無師自通的天才音樂家1900,有著一顆敏銳細膩的心,從他自己所見,所聞,可以在腦海中描紛出巨大美麗的畫面,觀察人的舉手投足間,能看到個人的內心世界,依據自己想象,彈奏出符合這些畫面和人物內心的曲子。所以他的曲子更能打動人心,他也一時名聲大躁。

《海上鋼琴師》故事的社會背景是,1900年前後這段時間,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加大反壟斷力度,積極落實《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打擊了國內許多壟斷商業巨頭,創造了公平的自由貿易。也掀起了第三次移民高潮,人們紛紛從全球各地到美國去淘金。

在人人都奔往淘金路上的時代,追逐財富成了人們人生的終極目標。1900的好朋友邁克斯也一次次勸1900下船去,他說,你不可能一生在船上生活,不如下船去,憑著你神一樣的鋼琴演奏技藝,可以賺到多的錢,買上大房子,成個家。而1900拒絕了。

1900的名氣讓他無法低調,傳說中爵士樂的發明人傑裡羅莫頓,聽說1900琴技高超時,特地上船來找他裝鬥琴,狂妄自大的傑裡被1900打的一敗塗地,然後就灰溜溜下船了。


而這次鬥琴讓更多人知道了1900,唱片公司也來找1900錄唱片。他們認為憑著1900的琴藝,唱片一定會大賣,從而能賺得更多的錢,而1900像個孩子一樣不知所措地看著刻錄機。意外的是,在刻錄唱片的時候,在船艙外的女孩讓1900一見鍾情,基於這份美好的情感,1900演奏出了動人的音樂。

唱片公司的人對這個唱片超級滿意,覺得只要把這個唱片複製幾百萬張,肯定會大賣特賣,邁克斯也勸1900趁機走出船艙,去追名逐利,而1900又拒絕了。

《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在要炸船最後時刻,邁克斯終於在破敗不堪的船上找到了1900,要把他帶下船,而1900再一次拒絕,並說出了自己之前不下船的原因。

那天我在舷梯上感覺很好,意志堅定想下去的,我不是在為看到了什麼才停下來,是我看不到的,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我看不到盡頭,世界的盡頭。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使我害怕,而在船上我的夢想從船頭超不過船尾,這是我的生活,鋼琴上只有88個鍵,在這有限的鋼琴上讓我彈奏出無限的快樂。而那看不見盡頭的世界讓我感到害怕,所以我選擇結束生命。

當1900說選擇結束生命時,邁克斯淚流滿面,而選擇聽從他的意願,不強求他。作為凡夫俗子人們無法理解1900,覺得他這樣的天才腦子都有問題,但我們仔細思考下1900的所說的,用有限生活創造無限快樂(有限的鋼琴上彈奏出無限的快樂),這不是在告訴人們生活的真諦嗎?

《海上鋼琴師》用虛幻故事批判現實,看似悲劇人生實是快樂選擇


在岸上的人們,冬天才到的時候就等不及夏天,夏天剛到又害怕著冬天的到來,一生不停追逐著不屬於自己的夏季,不停的追求著那無限的財富時,反而迷失了自己,丟掉了自己的快樂。

華為36歲工程師,連續工作22個月導致過勞死,在死前兩天連續工作2個通宵出事前10天,他領到了海外十年獎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直到離世,還剩餘33天的年假,但他再也沒有機會用了。優秀的工程師撒手人寰,留下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的妻子。

武漢37歲的廣告策劃劉凌峰平均1個月會出差5次,每天凌晨兩點之後睡覺。最拼的一次,他連續工作了70個小時。當他在拉了幾天肚子,感到身體不適的時,去醫院檢查已經是胃癌晚期。

看到這些,我們無不痛心,為人生的成功,為無限的財富,夜以繼日不停奔波著,錯過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和家人的團聚時光,,以致於躺到了床上時,後悔追求太多而忘了自己,也沒能創造出快樂。

故事結尾,1900和弗吉尼亞號船一同在炸藥中灰飛煙滅。 1900是虛幻的,但他卻像蠟燭一樣照亮人們的內心,給人以警示、溫暖。人生長不過百年的殊途同歸路,是追求無限名利和財富,只能讓我們迷失自己,只有滿足於當下才能創造無限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