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乳危機系列」把握未來市場大機遇,國乳行業如何危中尋機?

乳業市場接下來幾年將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乳企身為變革中的主力,更要在這場變革把握機遇,避免危機。


過去十幾年,中國乳業經歷了蓬勃的發展,但是也遇到了嚴重的危機。遠有三聚氰胺事件警醒國人,近有乳協聲明惹大眾群嘲。中國的乳企發展的道路畢竟是崎嶇的,但是按照市場規律來說,它的終點畢竟是光明的。


「國乳危機系列」把握未來市場大機遇,國乳行業如何危中尋機?


但它的出處在何方,又如何從將來的發展過程中避免危機,或者說從將來的發展過程中改變公眾的固有印象,讓自己從之前的泥潭中擺脫出來,這些都要從具體的市場環境中去發掘。


未來,乳業市場將面臨兩大機遇,一個是城鎮化;另一個就是二胎政策或者即將到來的多胎政策。


先來說一下城鎮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而如果從城鎮化的質量來看,我們的城市化率才達到43%,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消費支出自然逐漸增高,所以消費升級是必然的趨勢。但隨著近年來社會整體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消費升級開始逐漸演變為消費分級。


這主要表現為: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精品,願意為建立在產品本身價值之上的品牌溢價和情感價值買單;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居民對價格敏感,追求高性價比產品。


但是這兩點追求恰好與中國公眾對中國乳企的認知產生了矛盾,中國人追求精品,結果有人說中國乳業標準遠低於歐盟標準;中國人追求高性價比產品,結果有人說中國奶粉價高質劣。


「國乳危機系列」把握未來市場大機遇,國乳行業如何危中尋機?


有了矛盾自然容易製造危機,曾經有無數人藉此抨擊中國乳企,那麼以後也會有無數人藉此抨擊中國乳企。因為有矛盾,自然有話題性,有了話題性,某些人自然會跟風寫作,這個時候還有比站在公眾角度抨擊乳業巨頭更博眼球的事情嗎?


所以中國乳業危機的根本在於國人對優質乳品的需要與國乳企業不能提供高性價比產品之間的矛盾。


而隨著消費升級導向的高端化趨勢,高端奶在整體液奶市場中佔比仍將逐年提升。從企業動態來看,2019年底,某品牌在巴彥淖爾市打造高端有機乳產業集群樣板項目;隨後又有企業在寧夏靈武和黑龍江大慶建設高端乳製品加工廠,反映出對未來高端乳品趨勢的看好。


發展高端乳製品不錯,這也會改變國人談起中國乳品都是遠遜於歐美奶品的常規現象,但是國內乳企也面臨著不小的危機。


但是高端產品如何讓人知道你很高端是個難題,也就是說你的價格貴,那麼你要告訴我你為什麼貴,為什麼比國外的產品還貴。是奶源,還是蛋白含量,還是菌落數總要給群眾一個說法。


「國乳危機系列」把握未來市場大機遇,國乳行業如何危中尋機?


再來說一下二胎政策或者多胎政策,這項措施直接影響的就是中國的奶粉市場,中國擁有著最廣闊的奶粉市場,但遺憾的是國乳企業只佔據了百分之43%,餘下的一多半全部為外來奶粉瓜分。


而談到中國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又是永遠過不去的痛,所以關於奶粉的危機其實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現在的中國乳業想要快速發展,那麼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扛著一座大山的中國乳企想要打破偏見不外乎兩種手段,一是用國外優質奶源走高端路線,但這樣的話消費者直接購買國外奶粉不更好嗎?因為相比之下,國外奶粉更便宜。二就是嚴格標準走高性價比路線。


性價比在文章中出現了很多次,因為這是中國市場的大環境。中國固然在飛快的走城鎮化道路,但依然有不少人的收入不足以支持每月二三千元的奶粉錢,所以讓別人相信你的奶粉高性價比,薄利多銷其實很有出路,但難得是如何讓別人相信你的產品是高性價比產品。


「國乳危機系列」把握未來市場大機遇,國乳行業如何危中尋機?


針對此事,著名品牌傳播與危機處理專家曹保印表示,發展中伴隨著機遇,機遇中也蘊含著危機,中國乳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面對市場大機遇的同時健康安穩的發展。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乳品的發展在未來依然會遇到危機,而且乳企也不知道危機什麼時候來到。從企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企業建立危機公關預警制度至關重要,而且中國乳企需要對以前的危機進行整體的系統的品牌修復,以此來預防即將到來的危機。


風雨十二年,中國乳品企業對危機公關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最熟悉的企業,都說熟能生巧,但是從它們過往面臨危機的表現來看,依它們然六神無主。危機公關需要專業的操作,但遺憾的是中國乳企告訴了我們什麼叫不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