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畫中有聲,不在筆墨而在意度,觀者可以自聞也。”(張寶珠先生畫面題跋)

這句論畫格言,由當代著名畫家張寶珠先生在其某次山水創作即將結束時題跋在畫面上。揣摩語句內涵,賞讀這幅畫,可知這一題跋與畫面境象,是互為表裡的,均以脫略形跡、氣機涵詠為審美旨歸,指向一種遷想妙得、神氣充盈的高度美學境界。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從美學上講,“意度”一詞,約指識見與氣度,作為審美範疇,與北宋嚴羽的“氣象說”有關,並多與“氣象”連在一起來用,如皎然論曰:“氣象氤氳,由深於體式;意度盤礡,由深於作用。”(《詩式》)而氤氳的氣象,和盤礡的意度,都是畫到審美高境的體現。聯繫到張寶珠先生的山水創作,我們會發現:其畫作所擁有的氣象及其所體現的意度卓爾不群,其傳統功底既已深厚,胸中又蓄有萬千丘壑,心思與造化交接而渾然融為一體,創作之時激情澎湃,故而將其心象一旦付諸畫面,便運筆隨心,縱橫而寫,如驍將衝入無人之境,筆筆生髮,淋漓酣暢,直追靈感所在,頃刻間灑然而成佳境,讓觀者感受到一種大寫式的力感和噴湧的氣量。究其緣由,這離不開歲月流逝中畫家豐富的人生感慨和獨特的生命體驗,離不開畫家與自然的浸潤涵養、默領神會。從題材上看,他的漢柏畫作就極具代表性地體現了這一點。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張寶珠先生,號蒼齋主人,其從藝興趣也離不開這個“蒼”字。他愛看帶有年代感的名勝、景物,愛畫蒼老之象,對於古松、漢柏,他愛得真切,畫得有力,深入內裡,常以蒼勁老練之筆墨,營構蒼翠欲滴而又有滄桑變化的審美意境。其畫中的漢柏意象,是融古出新的自然產物,行其精神的自由暢達,想象無拘,無束,無限,將古法與現代筆墨相結合,突破傳統程式,彰顯出一種技近乎道、攝神取氣的寫意精神。在張寶珠先生的《歲寒》系列佳作中,我們看到漢柏被他表現得千姿百態,蒼而不老,有筋骨,有壯氣,仍堅毅,歷經千年風雨,猶如鐵鑄,令人敬仰。進一步而言,其漢柏題材之畫被他常畫常新,適時刷新,畫境中那超拔的氣度和蒼健的風骨,充分表明畫家本人善於對自然實景和生態本相的有效取捨、提煉和昇華,長於對五彩斑斕之真情實景的超越,使自然空間與精神空間、視覺感受與內心體驗有機地統一起來。那種氤氳繾綣之氣,沁入廣大觀者之心,於是成為群眾眼熟能詳的典型的藝術符號。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在2013年6月13日於全國政協機關舉辦的“當代中國畫五十家作品展”上,張寶珠先生的兩幅作品《尼山書院》和《雄峙天東》參展,國家領導人、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參觀展覽期間親切接見了張寶珠先生,並對其山水畫藝術給予高度評價,對其以水墨新意表現孔子題材的《尼山書院》一畫予以特別讚賞。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張寶珠先生的漢柏、尼山一類的畫作,充滿山東人的豪氣與儒家文化的底蘊,有著民族感奮的氣場和能量。顯然,這不僅得益於他始終自覺、堅持不懈地踐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原則,深入生活,貼近自然,臨風沐雨,風霜磨礪;而且得益於他懷有濃郁的“三孔情結”,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對三孔、尼山一帶的景緻、風物進行獨到的審美觀照和學術創造。這就看得出,他從不停於“以貌寫貌”式的表面描寫,而是帶著高度的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從藝術和文化兩個維度來展開其水墨寫意的創造性思維,在謹遵中國畫暢神載道性的大前提下,盡力研發和拓展水墨畫的抒情表意功能和內在精神的涵容量,最終使此類題材系列畫作的自然風神躍然紙上,筆致高古而簡逸,造境幽遠而含蓄,層深凝練而玄妙,與三孔一帶作為中華文化聖地的屬性和特色相契合,也因而帶有一種耐人品讀的文化況味,被學術界視作一種對儒家文化的藝術表徵,視為一種對傳統文脈的有效承續,對傳統文化的有力弘揚。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張寶珠先生說:“21歲那年,我第一次到了曲阜,重點地把曲阜大建築物的結構,我認真地畫了十幾天,後來到了尼山書院,又畫了當年孔子講學的那個地方。我覺得三孔是一個很重要的題材。最近這十幾年,我又畫了很多三孔題材的作品,有孔林、孔廟、孔府。作為一個美術工作者,我覺得有責任有擔當,用畢生的精力去宣傳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意度超拔 氣機涵詠——著名畫家張寶珠的三孔情結與漢柏意象

三孔情結,大寫漢柏,氣格高標,寫意蘊藉。張寶珠先生對水墨這一最具民族精神特點的語言有著深刻的理解,其寫意的力度和深度一直在強化、加大,我們堅信今後會有很多水墨山水佳作,出現於他穩健進取、厚積薄發的藝術征程!(上官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