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型數據中心佔比已達12.7%,大而不強成制約因素

我國大型數據中心佔比已達12.7%,大而不強成制約因素

轉載自 dragon IDC圈

當下的國民經濟對於數字化的依賴日益加深,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GDP所佔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但是,原有的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基於這樣的背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被提升至新的高度。俗語有云:“想要富,先修路”,而對於數字社會而言,“新基建”正是“修路”的必要條件,也是釋放數字社會新經濟創新活力和新動能的引擎。

在這其中,數據中心(IDC)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無論架設在“新基建”之上的新動能如何創新都離不開數據的計算、存儲、分析等環節。中國信通院雲大所所長何寶宏博士曾表示:“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為了滿足將來不同場景的需求,依託5G的高帶寬,既會有佔地動輒數百畝,用以滿足高性能計算的大型數據中心,也會針對近場計算需求,小如配電箱的邊緣數據中心。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數據中心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5.1萬個增長到如今的7.4萬個,已建成的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佔比達到12.7%。

能耗高企,大而不強!嚴重製約我國數據中心行業發展

不過,近年來的數據中心建設發展也逐漸引來社會對環境保護與資源消耗的擔憂。由於數據中心的配套建設涉及眾多設備,包含了電力設備、空調設備、網絡設備等,而能源的消耗包括了IT設備、製冷設備、供配電系統和照明設備,光是IT設備和製冷設備就佔到了能源消耗的80%,因此對電力的消耗巨大。

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華北電力大學最新發布的《點亮綠色雲端:中國數據中心能耗與可再生能源使用潛力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總量已經超過了上海全社會用電總量(1566.7億千瓦),為1608.89億千瓦時,佔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35%,佔第三產業用電量的14.9%;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將達到2667.92億千瓦時,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64%。

除了耗電量高之外,數據中心使用的大比例化石能源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與碳排放問題也尤為突出。2018年,全中國數據中心使用火電約為1171.81億千瓦時,排放了9855萬噸的二氧化碳、2.34萬噸的二氧化硫、2.23萬噸的二氧化物和0.49萬噸的煙塵。

除此之外,作為全球互聯網創新的核心地區和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最旺盛的地區,我國的數據中心產業,這幾年都在保持著非常快速的成長。但在能耗之外,大而不強,已經成為了另外一個制約因素。

  • 首先,隨著數據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其自身的複雜性日益凸顯,從過去以集中式建設為主體的數據中心形態,過渡到以邊緣與中心結合的分散式的數據中心群落形態。
  • 第二,隨著5G,AI,邊緣等諸多概念的加持,數據爆發對於數據中心算力帶來的壓力陡然增大。華為中國政企大企業業務部總經理王輝指出:“在目前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成本中,計算成本已經高達 60%。華為預測,未來每年 AI 算力的需求增長將超過10倍,到2025年,數據中心算力的80%將被AI相關應用所佔據。”
  • 第三,數據統計顯示:每年數據中心用電量佔整個社會用電量的2%。而預計全球在未來5至10年裡,數據中心的用電量還會進一步加大。對此,王輝談到,在數據中心內部,10年運營成本中電費的佔比更超過70%,其中一項原因便是低能效導致的巨大電力浪費。這組數字亦從側面說明了綠色環保,必須是當下數據中心建設的核心要求。
  • 第四,數據中心運維效率普遍偏低,導致了管理成本高昂。而智能運維正是解決這一數據中心運維頑疾的答案,市場對智能運維呼聲也愈發高漲。

智能化,綠色化已成未來數據中心發展趨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綠色化,智能化將成為有效的解決途徑。因此,國家近年來也出臺相應的政策積極引導全國數據中心往相關方向發展。在最新發布的《關於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我國對建設數據中心能源消耗的規劃,提出到2022年,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電能使用效率值達到1.4以下,高能耗老舊設備基本淘汰,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應用比例大幅提升,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首先,為鼓勵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相關部門早在2015年10月就對全國進行了一次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精選工作,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河北、江蘇等14個地區入選第一批遴選地址,並且在生產製造、電信、公共機構、互聯網、金融、能源6個重點領域中評選出了49家數據中心納入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廣東省入選的數據中心數量最多,達到8家;其次是北京和貴州,均為6家。上海入選的數據中心5家。

2020年8月,國家再次發佈《關於組織開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020年)推薦工作的通知》,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等將聯合組織開展2020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工作,其中能源資源使用情況佔據評價指標分值最高的權重,高達67%。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關注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情況。

第二,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紙質以外,在用戶層面,也出現了很多新的趨勢。更多數據中心建設除考慮到綠色環保的標準之外,也開始通過預製式數據中心搭建方式來提高效率,這是一種預先設計、組裝和集成,且事先調測過的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系統,它們作為標準化“即插即用式”模塊對數據中心進行樂高式的搭建。除此之外,從技術角度來說,智能化的趨勢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向,數據中心的長期運營中面臨的遠程巡檢、專家會診、雲平臺雲端訓練等等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未來人工智能的運維、聲音識別、圖象識別和自動傳感技術會成為助力數據中心智能運維解決方案的關鍵。

第三,數據中心也隨著數字化的深入,進入到深水區。如今的數據中心行業,面臨的挑戰顯然已經超出了傳統“風火水電”的範疇。這些都對相關服務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綜合考驗著服務商在諮詢服務、技術沉澱、解決方案、整體設計業務理解、應用實踐等方面的整體能力,更要體現出其對數據中心生產與交付融合、基礎設施與業務應用緊耦合等趨勢的理解深度。


來源:中國IDC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