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同性恋

最近一则消息火了,一大学教材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在校女大学生认为此表述“内容存在错误”,希望出版社予以修正。遭拒后,该大学生将出版社等机构告上了法院。

对此,很多人说现在观念开放了,无可厚非;也有人说很难接受。今天来谈谈这个话题。

聊聊同性恋

首先,我并不鼓励同性恋。


同性恋这个话题,已经不像几年前那么热了,应该说同性恋群体被社会从法律和大众从心理上认同和包容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大趋势。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的议案。


我们的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真的并不认为同性恋是一件值得鼓励或者支持的性取向。


包容,是否需要包容?首先,这个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因为同性恋的性取向别于异性恋而排斥甚至是杀死他们。我们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必要。

聊聊同性恋

喜欢苹果的朋友们,你们手中的苹果手机的logo , 其实也包含了一个关于同性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嘛,不是乔布斯,而是阿兰·图灵。


图灵是个同性恋。虽然图灵功成身就,但他还是被讨厌他的人用舆论杀死了。他计算机领域的功绩并没有庇护他的生命,他迫于舆论,吃下了剧毒的苹果自杀。对的,那枚缺了一口的苹果成了诸位通讯工具的logo。


这算不算悲剧?肯定。


图灵算是美的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美的。这份美被反同恋的舆论毁了,这就是悲剧。

聊聊同性恋

所以,为了减少悲剧,我们需要包容同性恋群体。


然而,我仅仅是指包容。包容可以是法律上提供的物质基础。但是包容需要一个前提。就是降低关注度。我们不应该再对同性恋群体持有那么高的关注度。因为,高关注,就是一种导向,然而这种导向是一种误导。很多并不是同性恋者的未成年人,可能就是接触了同性恋错误导向信息而慢慢发展成为同性恋者,发生同性行为,传播疾病。


所以,同性恋虽然应该包容,但同性恋不值得提倡。


其实,我们中国传统一向对于同性恋包容性很强。孔子说《诗经》“思无邪”,就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同性间存在凌驾友情之上的暧昧情感的存在。甚至,中国的同性恋风尚是很盛行的,上至君王如刘邦,汉武帝,下至庶民如坊间传看的《金瓶梅》(像潘金莲和她的丫鬟),都有很多同性恋故事存在。我们传统的法律和意识形态也从未有如西方基督教那样或希特勒那样的仇视或者屠杀同性恋。


所以,中国传统并没有成为排斥和伤害同性恋群体的巨大动力。借同性恋运动抨中国传统,是秦桧式的“莫须有”。


但是,中国的同性恋文化,不是彻底的同性恋文化,而大部分是一种披着同性恋外衣的双性恋活动,而且更着重于性,模糊于情。


中国男风盛行的朝代,不仅是盛行男风的,而更是一个宫廷深闺相比较非常淫秽下流的的时代。如汉朝,晋朝。这些时代,同性恋的盛行,究其本质是因为其淫。


所以,中国的大部分同性恋文化不彻底,不纯粹。

聊聊同性恋

我们要探寻彻底的同性恋传统,要看希腊。

在希腊,老男人与小男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风尚,而成为一种义务。这同希腊的沐浴文化,健身文化有关。希腊赤身裸体的同性,在长期的锻炼,斋浴,战争中积累了较纯粹的情愫。于是,就有了希腊的异性爱情为构建城邦,而同性爱情更伟大的论断。


这种情愫,是应该被尊重的,这的确也是人性的。但,纯粹的这种形式的同性恋爱并不是大多数。


大多数同性恋者都会发生同性行为。这种行为就应当被批判了。首先,这忽视了人需要繁衍的义务;其次,这极易传播疾病,特别是男同行为。这种行为的双方大多是双性恋者,或者是性问题上的低底线者。这样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

聊聊同性恋

而且,一向抨击同性恋的基督文化,传诵的索多马城被毁灭的故事也更多是批判同性行为。


这种批判并没有什么错。


同性恋分为三个层次,同性趋向,同性行为,同性恋运动。


最后我认为,同性趋向就应当被理解和包容,同性行为应当被禁止,同性恋运动应当减少。

#大学教材称同性恋为心理障碍被起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