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同性戀

最近一則消息火了,一大學教材將同性戀列為“性心理障礙和性變態”,在校女大學生認為此表述“內容存在錯誤”,希望出版社予以修正。遭拒後,該大學生將出版社等機構告上了法院。

對此,很多人說現在觀念開放了,無可厚非;也有人說很難接受。今天來談談這個話題。

聊聊同性戀

首先,我並不鼓勵同性戀。


同性戀這個話題,已經不像幾年前那麼熱了,應該說同性戀群體被社會從法律和大眾從心理上認同和包容是一種世界範圍的大趨勢。表現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的議案。


我們的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包容,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真的並不認為同性戀是一件值得鼓勵或者支持的性取向。


包容,是否需要包容?首先,這個是必須的,我們不能因為同性戀的性取向別於異性戀而排斥甚至是殺死他們。我們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必要。

聊聊同性戀

喜歡蘋果的朋友們,你們手中的蘋果手機的logo , 其實也包含了一個關於同性戀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嘛,不是喬布斯,而是阿蘭·圖靈。


圖靈是個同性戀。雖然圖靈功成身就,但他還是被討厭他的人用輿論殺死了。他計算機領域的功績並沒有庇護他的生命,他迫於輿論,吃下了劇毒的蘋果自殺。對的,那枚缺了一口的蘋果成了諸位通訊工具的logo。


這算不算悲劇?肯定。


圖靈算是美的嗎?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美的。這份美被反同戀的輿論毀了,這就是悲劇。

聊聊同性戀

所以,為了減少悲劇,我們需要包容同性戀群體。


然而,我僅僅是指包容。包容可以是法律上提供的物質基礎。但是包容需要一個前提。就是降低關注度。我們不應該再對同性戀群體持有那麼高的關注度。因為,高關注,就是一種導向,然而這種導向是一種誤導。很多並不是同性戀者的未成年人,可能就是接觸了同性戀錯誤導向信息而慢慢發展成為同性戀者,發生同性行為,傳播疾病。


所以,同性戀雖然應該包容,但同性戀不值得提倡。


其實,我們中國傳統一向對於同性戀包容性很強。孔子說《詩經》“思無邪”,就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同性間存在凌駕友情之上的曖昧情感的存在。甚至,中國的同性戀風尚是很盛行的,上至君王如劉邦,漢武帝,下至庶民如坊間傳看的《金瓶梅》(像潘金蓮和她的丫鬟),都有很多同性戀故事存在。我們傳統的法律和意識形態也從未有如西方基督教那樣或希特勒那樣的仇視或者屠殺同性戀。


所以,中國傳統並沒有成為排斥和傷害同性戀群體的巨大動力。借同性戀運動抨中國傳統,是秦檜式的“莫須有”。


但是,中國的同性戀文化,不是徹底的同性戀文化,而大部分是一種披著同性戀外衣的雙性戀活動,而且更著重於性,模糊於情。


中國男風盛行的朝代,不僅是盛行男風的,而更是一個宮廷深閨相比較非常淫穢下流的的時代。如漢朝,晉朝。這些時代,同性戀的盛行,究其本質是因為其淫。


所以,中國的大部分同性戀文化不徹底,不純粹。

聊聊同性戀

我們要探尋徹底的同性戀傳統,要看希臘。

在希臘,老男人與小男孩的故事,不僅僅是一種風尚,而成為一種義務。這同希臘的沐浴文化,健身文化有關。希臘赤身裸體的同性,在長期的鍛鍊,齋浴,戰爭中積累了較純粹的情愫。於是,就有了希臘的異性愛情為構建城邦,而同性愛情更偉大的論斷。


這種情愫,是應該被尊重的,這的確也是人性的。但,純粹的這種形式的同性戀愛並不是大多數。


大多數同性戀者都會發生同性行為。這種行為就應當被批判了。首先,這忽視了人需要繁衍的義務;其次,這極易傳播疾病,特別是男同行為。這種行為的雙方大多是雙性戀者,或者是性問題上的低底線者。這樣的行為,百害而無一利。

聊聊同性戀

而且,一向抨擊同性戀的基督文化,傳誦的索多馬城被毀滅的故事也更多是批判同性行為。


這種批判並沒有什麼錯。


同性戀分為三個層次,同性趨向,同性行為,同性戀運動。


最後我認為,同性趨向就應當被理解和包容,同性行為應當被禁止,同性戀運動應當減少。

#大學教材稱同性戀為心理障礙被起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