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超強團隊科研邁入新階段 鍾南山:特別感謝恆大的支持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同時,另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跨洋戰疫"正迎來新進展。

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佈會,首次披露由哈佛大學、鍾南山團隊、恆大組成的"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抗疫最新情況。

這是繼2月12日三方合作後的一次重大進展官宣,在短短3個月裡,已取得了包括啟動科研項目、成立科研聯盟等在內的多項進展,可謂成果斐然。

哈佛鐘南山恆大共同召開線上會議

01. 進展神速:啟動92個項目+成立MassCPR

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累計確診病例超44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30萬例。

"時間就是生命"在席捲全球的戰疫中得到了真正體現,無論是前線醫護對患者爭分奪秒的搶救,還是後方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攻關,特別是中美專家組合作科研,都是對這句話最好的佐證。

自專家組成立以來,三方團隊共啟動了92個科研項目,內容涵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感染與致病機理、臨床治療、藥物及疫苗研發等領域,可謂進展"神速",其中許多項目均由中美專家團隊聯合展開。

此外,哈佛醫學院已聯合波士頓大學、麻省總醫院、哈佛和麻省理工拉貢醫學研究所、布萊根和婦女醫院等數十家頂尖學術科研機構,成立美國醫學界首個"病原科研聯盟"MassCPR,並啟動了"COVID-19恢復期個體的冠狀病毒交叉反應單克隆抗體"等62個科研項目。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在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已啟動30個科研項目,並多次向美方團隊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鍾南山團隊參會現場

02. 出錢出力:促成"跨越半球的合作"

在豐碩進展的背後,一個為達成中美合作而全球奔走的"牽線人"更值得一提,這就是恆大。

既出錢又出力,是對恆大促成雙方合作所做努力的精準形容。在資金方面,恆大作為總協調人,為整個科研項目提供5年8億元經費支持,目前首期2億元已到位。

除了"出錢",恆大也在"出力"。今年1月底,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親自牽線,並委派總裁夏海鈞到訪哈佛大學,就疫情動態、合作抗疫與哈佛校長Lawrence Bacow等進行充分溝通交流,最終促成三方合作抗疫。

哈佛醫學院院長Daley表示,2月以來美方團隊多次和中國團隊溝通,並從中方獲取寶貴經驗。此次三方合作得到大波士頓很多科研機構的響應,成立了massCPR研究聯盟,史無前例地實現了跨機構、跨地域和跨國界的合作。

鍾南山院士也在會上特別感謝了許家印的支持。他表示在2月初接到了許家印的電話,恆大要支持廣州呼研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展聯合科研攻關。自達成合作以來,三方團隊已召開11次網絡視頻會議,中方團隊分享了抗疫寶貴經驗,也圍繞一些重點課題與哈佛醫學院在聯手攻堅突破。


03. 通力合作:樹立中美民間抗疫"範本"

目前,新冠病毒已波及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囿於一隅的"單兵作戰"是行不通的,只有各方之間通力合作才是攻克疫情的關鍵鑰匙。

早在疫情之初,恆大就為全球抗疫多方奔走,成為了最早一批促成中外頂尖科研力量合作的重要推手之一。鍾南山團隊和哈佛團隊都是中美兩國最頂級的科研團隊,二者的合作與碰撞,將勢必產生1+1〉2的效果,或將加快研發進程。

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攜手抗疫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我們堅信,中美科研團隊一定會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兩國醫療科研工作者的團結協作,一定會為國際醫療和科研合作做出表率,一定會為人類戰勝冠狀病毒做出意義非凡的貢獻。"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恆大牽線這兩大頂級團隊進行合作,並重金馳援科研項目,不僅樹立了中美民間合作抗疫的新"範本",更為全球早日戰勝疫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