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皈依佛門的僧人,必須要時時刻刻遵守“三皈五戒”。所謂“三皈”,是指皈依佛性、皈奉正法、皈敬師友;“五戒”則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酒、不妄語。

然而,魯智深自剃度後,不歸佛心、滿口不敬語、屢犯酒戒。

他第一次喝酒鬧事後,智真長老深切地規勸他說:“再後休犯!”無奈,四個月後,他再次犯戒——“又大醉,打壞了金剛,坍了亭子……又把眾禪客打傷了!”

屢勸不聽的魯智深,終於被趕下了下五臺山。智真長老安排他至東京大相國寺,在臨別前,大師還贈予他四句偈語。這16個字,究竟有何意味?

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魯智深劇照

遇林而起‍

考察《水滸傳》全書,“林”可以有兩個意思。其一,是讓魯智深一生興起大風大浪的人物——林沖;其二,是魯智深一生興起大風大浪的地點——山林。

“起”可以有三重意味:第一,起始;第二,出身;第三,發動或產生。

基於此,“遇林而起”的第一個意思,便是“魯智深遇到林沖,是其歸於梁山緣分的起始”——在《水滸傳》第七回裡,魯智深在東京大相國寺外,百無聊賴時,因為與林沖的父親舊識,加上欣賞林沖非凡的武藝,兩人結為義兄弟。

這種解讀,強調了魯智深與豹子頭林沖的相遇,是使魯智深落草梁山泊,成為一百零八條好漢緣分的起始。

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魯智深劇照

第二個意思,是“魯智深建立功業,發動或產生於山林之中”。此種解讀,更強調了“地點”因素。對魯智深來說,共有三個與“林”強相關的地點。

——赤松林。在第六回中,魯智深從五臺山到大相國寺途中,在赤松林遇到九紋龍史進,兩人合力除去壞事做盡的雲遊和尚生鐵佛崔道成、道人飛天夜叉邱小乙,並燒了瓦罐之寺。這一回展現了魯智深的身手,強調魯智深仗義直率的個性。

——野豬林。野豬林由於地理位置與茂密不見天日的特性,成為宋朝許多貪汙奸邪的公人結果好漢的地點。第九回一開始,董超與薛霸兩人受到高太尉心腹陸虞侯的收買,正要在野豬林裡殺害林沖時,魯智深出手相救。這一回展現魯智深個性率直,卻粗中有細,並且強調他重視義氣。

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林沖劇照

——萬松林。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在神人的點化下,在這裡擒方臘、建大功。這種解讀,強調了他的智慧與機警。

“遇林而起”還有第三個意思,即“魯智深出身於綠林”。披覽《水滸傳》全書,這種解讀是可以說得通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坐化後,大惠禪師的偈語:“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

遇山而富‍

“山”,可以有陸上高起的部分、墳墓或姓氏三種意思;“富”,可以有財物充裕貌、壯盛貌、財產三種意思。

考察《水滸傳》全書,“山”是姓氏的可能性,應該是可以排除的。四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可以解為:魯智深到二龍山寶珠寺之後,財物充裕生活富足。

第十七回,魯智深單打二龍山,打聽到二龍山有一座寶珠寺,經濟條件是可以讓他落草的。於是,他和楊志便到寶珠寺住下,二人做了“山寨之主”。

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楊志劇照

對楊志而言,第十七回的時間點,正好是他丟掉生辰綱和官職之時,因此《水滸傳》給了楊志一首很有意思的詩——“平將珠寶擔落空,卻問寶珠寺討帳。”大意是楊志丟掉了生辰綱的寶物,正好從二龍山寶珠寺取回。由這首詩足見二龍山的經濟狀況還不錯。

遇水而興‍

考察《水滸傳》全書,“水”應該是指梁山泊。四個字合起來的意思,應該可以解為:魯智深上梁山泊聚義,開始以之為據點,結合宋江等人發動許多戰爭,興起安國輔民的功業,創立或建造了魯智深一生轟轟烈烈的成就與義名。

在第十一回中,有關於梁山泊的描述,和水很有關聯:“山排巨浪,水接遙天。”除此之外,梁山好漢被招安之前,朝廷幾次征討他們失敗的原因,都和宋軍不諳水性有關。

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水滸傳》劇照

魯智深和梁山泊的緣分,從第五十八回救孔明、孔賓開始。楊志告訴魯智深:

“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江湖上都喚他做及時雨宋江。”魯智深對梁山泊的天下聞名,流露出嚮往之情。

在青州與宋江相見後,總是表明自己是梁山泊好漢。例如,第五十九回,魯智深被賀太守抓住後,怕打傷史進的情況下,大叫:“我說與你,俺是梁山泊好漢花和尚魯智深。”

從此以後,魯智深便與梁山泊結下緣分,徵大遼、伐田虎、討王慶、平方臘,建立保家衛國的功業。直到第一百一十九回,圓寂坐化後,才與梁山泊緣分終了。

遇江而止‍

“止”有兩個意思,其一是“達到”的意思;其二是“停止不動”的意思。而關於“江”這個字,可以有兩種解釋——“宋江”,或“錢塘江”。

魯智深被趕下五臺山,臨別時大師贈16字,竟準確預測了他的未來

宋江劇照

據此,“遇江而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魯智深遇到宋江聚義梁山泊後,好漢們的團圓相聚,讓魯智深不到處漂泊,心境上達到安定的境界。這是就七十回版本而言的;第二種,是魯智深在錢塘江六和寺坐化圓寂,停止了在塵世間的緣分。這是就一百二十回本而言的。

第五十八回,有魯智深對宋江的嚮往:“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致天下聞名。”看來,魯智深願意歸在宋江之下的關鍵因素,是對宋江人格的欽佩。

第一百一十九回,有魯智深在江南杭州聽錢塘江潮聲坐化的描述。這一回,強調魯智深雖一生殺人放火,卻率性自然,終一朝頓悟佛法,放下執念,圓寂坐化。

可見,智真長老贈予魯智深的16字偈語,正應驗了他一生的際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