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時光穿梭,一時一境,時過境遷。早在白露節氣,農諺就說,“八月初一雁門開,大雁腳下帶霜來”,意思是從農曆八月初開始,山西省雁門關以北的廣大地區就已經陸續進入了有霜期,大雁開始南遷。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早已過境的鴻雁,其腳下的霜氣終於沉降下來了,中原地區也開始迎來了自己的有霜期。氣溫開始加速下降,葉面上已看不到滾動的寒露,常見的已是薄薄的白霜,居於中原地區的人們已能一眼看到深秋的盡頭,霜降節氣到了。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10°的那一瞬,就是天文意義上的霜降點,霜降點所在的那一天就叫霜降日,霜降日及之後的15天左右的時間均屬霜降節氣。霜降日一般在公曆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交節。按照我國古老的夏曆,當北斗斗柄指向正西偏北方向30°附近時,就是霜降節氣,天時為戌,五行為金而將轉化為水,萬物斂而藏。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降節氣又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霜降初候,人們在田野中常常看到豺狼擺弄自己捕獲到的獵物,象人類祭祀時在供桌上擺弄祭品一樣,故曰“豺乃祭獸”。事實上,狼豺虎豹哪懂什麼祭祀,也不會因捕到獵物而顯擺得瑟,只不過季秋之月,田事已畢,視野變得開闊,豺的活動容易暴露在我們的視野中罷了,加上此時獵物多而肥,豺的食物豐富,有時捕獲的獵物吃不完,又舍不到丟棄,於是就叼來叼去,人們還以為他顯擺或搞什麼鬼,於是戲稱曰“豺乃祭獸”。二候時,天氣進一步變寒,樹葉開始大量凋零,草木變得更加枯黃,故曰“草木黃落”。三候已臨近冬天的門檻,天更寒,地始凍,許多動物開始蟄伏冬眠,不見了蹤影,故曰“蟄蟲鹹俯”。“蟄蟲鹹俯”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的最後一候,喻示著秋天已近尾聲,馬上就要結束了。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回顧整個秋季,立秋節氣時,天氣尚在暑伏大熱之天,霜降節氣時已是寒霜滿天。如果把初秋稱為暑秋,那麼深秋就應該叫霜秋,秋天的中間部分則可稱為露秋了。霜降節氣,夜間氣溫或常降至冰點以下,空氣中水分的飽和度進一步降低。當氣溫下降後,超過飽和度而多餘的水分析出時,由於氣溫已降至冰點以下,細微的水氣未及層層凝結為露珠,便早已固化為霜華,古人不具備這樣的知識,以為是天降霜華,故曰“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秋深不成露,氣凝化為霜。未露卻成霜,說明氣溫進一步下降,天寒地凍、冰雪覆蓋的冬天快要來到了。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在露之後,霜為雪之先,霜是霜降節氣最顯著的標誌。霜是空氣中水分的凝華,為白色冰晶體,是氣體未經液態而直接凝結為固體的一種物理和氣象現象。人言毒藥曰砒霜,就草木而言,寒霜就是奪命的毒藥,經霜的草木很快就會失去生命力。俗話說“霜降殺百草”,霜降之後,植物的葉子基本失去了光合作用的能力,沒有了生機和活力。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無霜期和農作物的生長期有密切關係,所以無霜期在農業上具有重要意義。無霜期因地而異,不同緯度,不同地形的地區,其無霜期都不同,把握不同地區的無霜期,才能因地制宜搞好農業。正常情況下,中原地區的初霜一般就在霜降節氣,不過每年都會因氣候的細微差別而有所前後,所以要採取措施,注意防患,或早收或施策,以免給晚秋耐寒作物造成損害。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在文學上是冷酷無情、六親不認的象徵。杜甫在《嘆秋》中吟到:“月下梧桐嘆影長,鏡前老臉棄眉僵。寒霜問頂催人老,冷雨欺窗擾夢涼。”寒霜不但無情地摧殘了花容人顏,也無情地熄滅了一切美好的希望,只留得大地一片白茫茫。《紅樓夢·葬花吟》中唱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其中歌詞把霜喻為六親不認的奪命之劍,哪得有半點憐香惜玉的常情?黛玉姓林,五行屬木,本需要雨露的滋潤才會嬌豔,哪知金克木,卻被霜雪中的金釵給剋死了。黛玉灑向空枝的淚珠化作了一道道的血痕,都感動不了那顆因吃冷香丸而變得冷若冰霜的奪愛之心。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冬氣已至寒霜來,萬木凋零繁花敗”,而唯獨菊花別有一番風骨,成為深秋最靚麗的風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更是花中的俠士,從不與群芳爭豔,而卻在深秋傲霜開放。菊花獨有的風骨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情,也塑造了他們獨善其身的胸懷。不與濁世苟且,追求清靜自然,陶淵明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填平了多少失意文人心中的怨壑,使他們找到了慰藉心靈的精神樂園。如果世事不可改變,那麼效仿陶家菊翁就是善待自己最好的良方。唐代元稹的《菊花》詩,就道出了真正的秋意菊韻:“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既然秋意如此,何不寄情菊韻?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降季節,和菊花可以相媲美的,還有滿山的霜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唐代杜牧寫的《山行》,詩中寫了紅遍寒山的楓葉,讓人如臨其境,美不勝收。不過,深秋霜葉之美,不獨是紅色的楓葉。深秋經霜的樹葉,主要呈現紅、黃、綠三色,耐寒的樹葉仍然呈現綠色,不耐寒的樹葉由於不再分泌葉綠素,從而呈現出胡羅卜素的色彩,胡羅卜素的色彩就有紅色還有黃色。春賞花,秋看葉。深秋季節,層林盡染,紅、黃、綠相間,色彩絢爛,更有一種比春花更大氣磅礴的成熟之美。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深秋季節,不得不提到我國傳統的九九重陽節,今年的重陽節就在霜降節氣。“重陽”之名,源於古籍《易經》。重陽節在農曆九月初九,《易經》以“九”為最大的陽數,稱九謂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九”又是五行金的成數,是秋的屬性,故謂之“金秋”,說明重陽節乃是金秋之節。“九”還是久的諧音,久久有祈求延年益壽,好命長久的意思。深秋天時為戌,對應十二消息卦中的《觀卦》。《觀卦》卦象是兩個重疊起來的艮體,《易》以“艮為山”,故《觀卦》有山巒重疊之象,故重陽節就有了登高的習俗。又《易》以“艮為果蓏”,深秋季節,田事畢收,果實滿倉,於是有了重陽節感恩天地山川賜予豐收的習俗。古人秋祭“用大牲吉”,就是表示要用最隆重的儀式感謝天地山川的厚賜和養育之恩。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深秋季節,雖然寒霜侵襲,落葉飄零,萬物否閉,但天地也有休息的時候,這是自然規律,我們還是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想辦法化解這種頹然之氣,而重陽節就是化解這種頹然之氣的應時之節。重陽節的習俗主要有佩插茱萸、登高延壽、蟹宴賞菊和祭祀先祖等。人們藉助這些活動,禳災卻病,開闊心胸,寄託情懷,排解鬱悶,貞固元氣,以培養正能量,便於達到藏精補陽,延年益壽的功效。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重陽席上賦白菊》詩中寫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這首詩極富情趣,白頭自有少年心,讀了讓人不覺年輕了很多。下面是清代沈輅的《九日登高臺寺》詩:

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

臺高不盡看楓葉,院淨何須坐菊花。

對酒披襟形獨放,憑風落帽笑誰加。

詩成合座皆珠玉,歸去遲遲滿落霞。

這首詩詼諧幽默,也極富情趣,讀了讓人有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放和灑脫。品秋賞葉,登高賦詩,盡情于山水同人之間,玩得不亦樂乎!毛主席有一首重陽詞叫《採桑子·重陽》,詞曰: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首詞一掃深秋的頹廢之氣,上闕首先讚美歲歲重陽天不老,戰地的黃花分外香,下闕把“寥廓江天萬里霜”看成比百花盛開的春光更美好的景色。詞裡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和大無畏精神以及挺風傲霜的戰鬥精神,讀來不覺令人浩然之氣爆棚,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霜降不懼染鬢白,重陽就菊登高臺。天道最是從自然,心有陽光花不敗。青春曾經浪漫,遲暮更有絢爛,大耋何必嗟嘆,我當鼓缶而歌,歌唱深秋的悠然。

霜降:霜白菊黃層林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