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90億美元出售NAND業務,海力士接盤,營收連續虧損

英特爾90億美元出售NAND業務,海力士接盤,營收連續虧損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編 | 溫淑

芯東西10月20日消息,今日早間,全球第二大存儲芯片玩家的韓國SK海力士,官宣將以9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六大NAND製造商英特爾旗下的NAND業務,收購預計於2025年3月份全部完成。

英特爾90億美元出售NAND業務,海力士接盤,營收連續虧損

▲SK海力士官方公告

根據SK海力士公告,SK海力士和英特爾將爭取在2021年底前取得所需的政府機關許可。取得許可後,交易將分兩期進行


SK海力士將通過支付第一期70億美元對價從英特爾收購NAND SSD業務(NAND固態硬盤業務,包括相關知識產權和員工)以及大連工廠。


此後,預計在2025年3月份最終交割時,SK海力士將支付20億美金餘款從英特爾收購其餘相關資產,包括NAND閃存晶圓的生產及設計相關的知識產權、研發人員及大連工廠的員工。

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NAND業務消息傳出後,英特爾股價一度上漲近3%。

英特爾90億美元出售NAND業務,海力士接盤,營收連續虧損

▲英特爾股價變化

海力士方面,股價上漲約2%。

英特爾90億美元出售NAND業務,海力士接盤,營收連續虧損

▲SK海力士股價變化

01

去年七月已有端倪

英特爾

將以約90億美元出售旗下所有NAND業務,具體包括固態硬盤業務、NAND產品、晶圓業務、以及其在中國大連的工廠;另外,英特爾將保留其先進存儲技術傲騰(Optane)的業務線。

如果交易完成,英特爾不變性內存解決方案事業群的規模將大幅縮減。知情人士認為,這將有助於英特爾專注其剩餘的內存業務。

但富國銀行高級分析師Aaron Rakers認為,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NAND業務的過程,將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後者可能會攻擊英特爾的固態硬盤客戶群。

SK海力士計劃收購英特爾NAND資產的消息早在去年就曾傳出

2019年7月份,集微網曾從消息人士獲悉,SK海力士計劃收購英特爾位於中國大連的Fab 68工廠。該廠採用16nm製程工藝生產NAND產品。

根據當時爆料,SK海力士擬收購英特爾整個大連工廠和3D NAND業務,英特爾只保留與XPoint相關的內存存儲技術。

本次公佈的最新交易信息與去年七月的爆料基本吻合。

02

英特爾NAND業務連續虧損

近些年來,英特爾進軍高性能NAND閃存的過程並不順利,其在易失性存儲器市場的營收並不穩定。

英特爾旗下的不變性內存解決方案事業群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出現虧損,直到最近才在2020年第二季度獲得盈利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DRAMeXchange的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以前的12個月裡,英特爾NAND產品虧損了3.4億美元。

今年三月,英特爾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稱,英特爾無法通過售賣足夠多的、產自大連工廠的固態硬盤來獲取利潤。

外媒評論稱,英特爾決定出售旗下NAND業務,或正是由於該業務線上的營收波動。

03

NAND市場格局或因此改變

目前,英特爾是全球第六大NAND製造商。SK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存儲芯片玩家,其DRAM產品市佔率僅次於三星電子,但在NAND市場排名靠後。

通過收購英特爾的NAND業務,SK海力士有望在NAND市場縮小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根據2020年第二季度數據,英特爾在全球市場佔據著11%份額。前五大玩家分別是市佔率31%的三星電子、市佔率17%的鎧俠、市佔率16%的西部數碼、市佔率13.7%的美光、市佔率12%的SK海力士。

通過收購英特爾NAND業務,SK海力士在NAND產品上的全球市佔率將提升至23%,躍居該市場第二名

英特爾90億美元出售NAND業務,海力士接盤,營收連續虧損

▲2020年第二季度NAND Flash市場

高級分析師Aaron Raker認為,從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來看,NAND製造商的數目從7家整合為6家是好事。

英特爾將於本週公佈第三季度財報,屆時我們或將聽到有關其NAND業務出售的更多消息。

04

結語:今年半導體市場又一大重要收購

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市場傳出多項收購案。從ADI宣佈收購Maxim、英偉達宣佈收購Arm、AMD計劃收購賽靈思,再到SK海力士計劃收購英特爾的NAND業務,讓今年半導體行業在疫情和一系列貿易摩擦導致的低迷狀態下,掀起了幾番浪花。

早在去年,就有消息傳出英特爾有意將部分NAND業務出售給SK海力士。對於英特爾來說,在NAND業務營收不穩定的情況下將其出售,或是優化資產的一個解決方案。

對於買家SK海力士來說,如果能成功收購英特爾的NAND業務,將有助於其快速提升份額、擴大客戶群。

SK海力士“接盤”英特爾的NAND資產將帶來怎樣的市場變局?我們將關注未來的答案。

來源:SK Hynix、Reuters、The Wall Street Journal、Block&Fil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