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10公里體驗筆記


慢跑10公里體驗筆記


10.慢跑10公里體驗筆記

慢跑10公里的過程中身體會有一些什麼反應?這些反應釋放一些什麼信號?

上述問題我真還沒有認真體驗、思考、解答過。

休假期間,今天算是起了早床。起得早就去跑步,決定不到10公里不停步。


慢跑10公里體驗筆記


79分鐘,跑了10.78公里,12062步,消耗641卡路里。

速度:8.18km/h

步頻:152步/分鐘

步幅:89釐米/步

經計算,步頻比平常慢一點,平常是160步/分鐘。應該是在小區道路上,有小坡度上下坡、偶爾躲避進出車輛、今天還有園丁澆水浸溼道路的原因。

跑步過程中主要感受記錄如下:

1公里,開始出汗。地表溫度應該在30℃左右,樹蔭下低些,陽光下高點。手機天氣預報顯示的適時氣溫是34℃。

2公里時,感覺小腿肌肉有點緊張、僵硬。平常也是1.5—2.5公里之間出現這種情況。估計是因為跑前沒有做熱身運動、拉伸運動的原因。最近幾個月的慢跑活動中,很少做熱身運動和放鬆運動。原因有三:一是覺得就是慢跑而已,無須這麼講究;二是時間總是有點緊迫——下班後跑步,總是趕時間,迫不及待;三是沒有感受到熱身、放鬆的好處。看來,今後跑步必須做好熱身、放鬆運動。

5公里後,感覺到膝關節上方肌腱、小腿肌群有點疲勞、乏力。衣褲完全被汗水浸溼。嘗試加速,還可以加上去。但感覺需要有意識地跑,需要“掌控”腳步的力度、方向。這是4.5公里以前沒有的。我想,目前階段自己正常的,不怎麼費力地跑步距離應該在5公里左右吧!看來,要想參加城市馬拉松之類的長跑,差距還大得很。沒有兩年以上的長跑鍛鍊,基本上不要去想什麼馬拉松。

7公里開始,感覺腳勁、臂力明顯下降,步幅、步頻均有降低。嘗試加大擺臂力度,引導步頻、步幅,有一定效果,但感覺需要張口呼吸。這階段開始,跑步不僅僅需要有意識地控制步頻、步幅、落腳方位,還覺得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否者就會慢下來。好在我已經有了近一年的游泳史,目前能在80分鐘內游完2km,肺功能應該得到了一定的鍛鍊,費點勁跑步,並不至於喘粗氣。腿上的感覺跟1.5—2.5公里期間差不多,但有比較明顯的乏力感,右膝關節上部肌腱有點痠痛。

9公里時,感覺勞累。頻繁看計步器,有點想停下來或者慢下來休息休息的感覺,但自我激勵一下,增加點意志力,嘗試加速,覺得還能保持平均速度。

進入10公里或者基本完成10公里任務後,速度明顯慢下來。嘗試加速,覺得有點勉強,估計快速跑不過1、2百米即會停下來。因為還有12000步的任務沒完成,繼續堅持著,速度下降且不願意加速,腿、臂都比較疲勞了。

跑完10公里、12000步,走樓梯返回,感覺快速步行腳力不受影響。

午睡過後,下午17:20開始游泳,75分鐘2km。體力、腳勁、呼吸均如常態。

小結:宜持續堅持慢跑、游泳。慢跑可逐漸加速,加距離。比如週末可以嘗試慢跑12—15km。

四年前有過“每天跑步兩點鐘,五十參加馬拉松”的宏願,現在看來有困難,但也有信心了!體重降到85公斤還欠0.5公斤,到8月20日“達標”是沒有問題的,還可以超標準完成減肥任務。

體能是鍛煉出來,心理自信是身體健康的延伸!


慢跑10公里體驗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