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回饋讓“溝通”也能成為品牌

從2018年12月1日開始自己創業做創始人成長學習服務之後,幾乎每天都要和創始人打交道,在這個頻繁交流的過程中,我慢慢感受到創始人有很多種類型,企業做的好不好也有很多種可能。到了2020年我突然感受到一個問題,我發現一個企業做到大不大和創始人本人的幸福感好像也沒有絕對的關係,好像和這個人的溝通狀態有很大的影響。

我在溝通中會發現創始人通過他給你傳遞出來的溝通氛圍,以及溝通背後的情緒狀態就能感受到他現在是一種輕鬆快樂的狀態?還是一種焦慮壓力的狀態?是一種對未來充滿嚮往的狀態?還是一種迷茫找不到方向的狀態?是一種感覺一切都會越來越美好的狀態?還是一種感覺未來會困難重重的狀態?

各種不同狀態傳遞過來之後是一種生活品質感。這種品質感我一直想去找一個可以量化衡量的東西來感知,結合我自己多次創業到現在的感受,我發現養成一個24小時之內溝通習慣很重要。

第一 24小時回饋是一種工作有狀態的感覺

相信每個職場人和創業者在日常工作中肯定有很多的事件需要處理,而且很多工作本身就要做大量溝通的工作。比如像銷售崗位本身每天就要大量時間處於溝通狀態,但是24小時回饋溝通我想代表一個人處於能夠及時溝通處理當下的工作狀態,這種狀態會讓自己和溝通對方都能感受到一種及時感,甚至感受到對方在積極處理工作的感覺,這種感覺本身就會傳遞給客戶,也會傳遞給自己。這種工作狀態本身會傳染影響身邊他人的工作狀態。

第二 24小時回饋習慣會讓我們做事更認真

肯定有人說,我們手機裡面肯定有很多廣告信息,我也要24小時給他回饋嗎,我的想法是既然你知道對方是廣告信息,你把對方刪除好友,或者設置成拒絕接聽電話不也是一種處理方式嗎?

這種回饋的時間本身就會讓我們開始認真對待日常溝通中的每個溝通對象,以及我們會思考如何減少24小時裡面一些浪費的溝通時間。這種習慣養成之後自然就會帶動我們更加認真的做事,更加認真對待很多生活中的細節。

第三 24小時回饋能讓我們有一種主動感

積極回饋處理很多時候會讓我們養成一個主動在掌控一件事情發展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我們進入一種積極生活積極工作的狀態。這種狀態背後更深層次是一種主動掌控感的體驗,因為在24小時做出回饋自然就需要我們主動去思考這個事情該如何回饋,要不要給出對方想要的答案,甚至會讓我們思考如何讓這個溝通更快的停止。

第四 24小時回饋可以提高我們的決策力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在24小時回饋不是一種敷衍,那麼就要快速判斷這件事情是不是一次性回饋就結束,還是說快速給出我們想要發展方向的引導。比如我們遇到一個銷售老是在微信上給你發廣告推銷,一種是不回覆,當做沒有看見;一種是說這個產品我現在暫時沒有興趣,但是你這邊的客戶群和我所在公司會有重合,我們是否可以展開一下業務合作,如果是第二種回覆我相信就會大大降低你繼續收到廣告微信的可能性。用什麼的答案來回饋每一次的溝通本身就是一種決策力的考驗。

第五 24小時回饋能夠形成我們個人品牌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說這個人大半天都不回覆,或者說這個人發個微信過了好幾天才回復,這個過程其實就給他人帶來非常不好的體驗,覺得這個人辦事很拖拉,或者溝通很沒有效率,當然我們也理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覺得對方這條信息不值得回饋,或者說對方這個人我們甚至都覺得沒有交流價值,所以我們也懶得給對方回覆,但是我想如果是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刪除這個人,既然我們不刪除肯定是對方有某種價值值得我們繼續保留,那麼我們就把回饋引導到這個價值上深度去發揮就好了。

但是這個回饋的體驗會在用戶那邊形成一個及時處理的體驗,這個體驗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成為一個個人品牌,這個個人溝通品牌會潛移默化形成了自己的口碑。

上週在研究諾亞財富這個上市企業案例的時候,這個公司的創始人說了一個觀點讓我記憶深刻,就是管理的工作99%都是溝通,通過溝通才能讓管理真正變的有效,但是這個管理我們也可以理解成不僅僅是真正成為管理者的管理,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在管理,因為生活中大部分事件也都是需要溝通來推進的,但是溝通很多時候不僅僅是一種能力問題,還是一種習慣問題,能夠養成一個真正有助於我們自己時間價值持續提升的習慣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