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豔紅:我國犯罪論體系階層化的漸變之路

來源:中國法律評論,原文見梁雲寶:《我國犯罪論體系的階層化改造》序


劉豔紅:山川之氣謂之雲,學術之珍謂之寶

——梁雲寶《我國犯罪論體系的階層化改造》序


劉豔紅:我國犯罪論體系階層化的漸變之路

劉豔紅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導讀:

從犯罪論體系工具屬性的角度看,犯罪論體系的變動以有效應對犯罪為目標,且較之價值屬性而言它的變動似乎更加容易實現。但是,單純犯罪論體系本體上的優劣,鮮有成為推動其實質變動的根本動力,它充其量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對犯罪論體系進行自我優化的動力,價值屬性才是既有的犯罪論體系在不斷變動中得以發展的關鍵。


隨著人權理念的發展和我國法治事業的持續深入,我國犯罪論體系必將因承載價值的拓展而獲得一次深度的自我完善,價值承載的拓展會構成我國犯罪論體系變動的根本動力。


從而,在犯罪論體系的發展路徑上,這種改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條漸變的本土化之路,也是一條實質上傾向於移植論而形式上傾向於維持論和改良論之路。




欣聞梁雲寶的博士論文終於要出書了,他邀我為他的新書作序,我有些發懵,因為時間過得太快了,快到我對他是哪一年畢業的都有些淡忘了……經過努力的回憶仍未能準確憶起,最終,還是梁雲寶自己告訴了我,他是2012年3月博士畢業的,原來,梁雲寶博士畢業已八年,這麼多年過去了,博士論文現在才出版,會不會已經過時?還有作序的必要麼,對此,我心中充滿疑惑。


但是,在我讀了由當初25萬字的博士論文變為如今30多萬字的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成果後,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此書出版,可喜可賀;為之作序,欣然怡然。


梁雲寶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我國犯罪論體系的階層化改造》,這個議題在數年前曾一度是中國刑法學界熱點,各位方家紛紛著書撰文獻言,平面與階層的犯罪論體系之爭不亦樂乎,一時之間竟令青年學子無所適從。在我的指導下,同時也是因為梁雲寶博士對理論話題的興趣使然,最終他選定了此題。


梁雲寶博士的研究源於他所關注的我國平面四要件犯罪論體系所存在的缺陷,為此,他立於價值變革論的立場,在本體變革論基礎之上提出對我國犯罪論體系進行改造。他認為,在入罪與出罪上,我國刑法的“犯罪概念”與四要件犯罪構成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內在矛盾,這使得在四要件犯罪論體系下定罪標準一元化不可得,而定罪標準二元化不可取,在本體上這會成為推動我國犯罪論體系向階層化方向發展的重要動力


為此,從犯罪論體系工具屬性的角度看,犯罪論體系的變動以有效應對犯罪為目標,且較之價值屬性而言它的變動似乎更加容易實現。但是,單純犯罪論體系本體上的優劣,鮮有成為推動其實質變動的根本動力,它充其量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對犯罪論體系進行自我優化的動力,價值屬性才是既有的犯罪論體系在不斷變動中得以發展的關鍵。


隨著人權理念的發展和我國法治事業的持續深入,我國犯罪論體系必將因承載價值的拓展而獲得一次深度的自我完善,價值承載的拓展會構成我國犯罪論體系變動的根本動力。


從而,在犯罪論體系的發展路徑上,這種改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條漸變的本土化之路,也是一條實質上傾向於移植論而形式上傾向於維持論和改良論之路。此外,梁雲寶的博士論文還系統地提出了認識錯誤、因果關係、出罪事由、期待可能性等在檢驗犯罪論體系優劣上的地位和作用,且在論證過程中往返於理論與實際,不失為一種值得重視的研究視角。


在2012年梁雲寶博士畢業時,梁雲寶的這篇論文選題當時正熱。2016年,梁雲寶以這篇博士論文為基礎成功申請到了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課題。2018年底,他順利完成了該課題。與之前的博士論文比較起來,作為結項成果的本書,在有關問題的研究上更加完善和深入,梁雲寶又對他與國家社科基金同名的博士論文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原博士論文共六章25萬字,修改後亦即本書為八章30多萬字,新增近10萬字。


新增的部分主要是對犯罪論體系價值承載的內容進行了全面修改並拓展了秩序價值之外的內容;對認識錯誤理論、因果關係理論等檢驗犯罪體系優劣的標準進行了深度修改;對我國犯罪論體系階層化改造的踐行路徑進行了實質性修改。


修改之後的博士論文,內容更豐富,體系更完整,創新也更突出。相信這本學界遲來的犯罪論體系的厚重作品,能夠為我國刑法學界犯罪論體系以及整個刑法教義學的研究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對於年輕的梁雲寶副教授,這是他第一本學術專著,相信未來他定會佳作迭出,然而這第一本的意義是無法取代的;同時,這第一本專著的產生,背後也是因為梁雲寶同學與我的學術結緣。我認識梁雲寶是在2004年的武大珞珈山,那一年也是我在武漢大學法學院任教的第二年,梁雲寶是2004級武大法學院刑法碩士,我給他們這一屆同學上的是外國刑法總論的課程,這也是迄今為止我一直在給刑法研究生同學開設的一門課程。


猶記當時武漢大學法學院刑法學科點氣氛濃厚,馬克昌老先生身體健康,時常和學生們交流傳經佈道,其他大教授們也是堅持給本碩博同學們授課,各位大家雖風格迥異但卻同樣備受好評;彼時的武大刑科點同學們的學習態度積極,碩士階段發表論文的大有人在。


梁雲寶所在的這個班級同學給我的印象就特別深,一是他們這一屆同學顏值都非常高,當然梁雲寶除外;二是他們這一屆同學學術氛圍濃厚,他們非常喜歡思考和討論問題,上課時常常常對老師提問且相互之間熱烈爭論。


有著這樣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這屆同學,其學業也都非常優秀。班上的陳璇、蘇青、李冠煜等後來都走上了刑法學研究之路;許強、湯媛媛、聶輝、李連歌、齊同富、張經中等同學則成為實務中的優秀代表;梁雲寶、張晶則繼續追隨我到東南大學法學院讀博。


2006年梁雲寶從武大碩士畢業以後,考取了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公務員。在外人看來這是難得的好工作,事實也的確如此。但是,好的未必是適合自己的。經過一年多的工作經歷,梁雲寶發現,他還是喜歡呆在學校的感覺,喜歡看書,喜歡課堂,喜歡寫文章……這種人在曹營心在漢的煎熬,最終使得他克服重重阻力選擇了辭職,決定報考我的刑法博士。


經過一年左右的準備,梁雲寶終於如願。也許是體會過生活和工作的艱辛,梁雲寶特別珍惜他的博士階段讀書生涯。從2009年3月入學之後到2012年3月博士畢業,他孜孜不倦勤奮異常,並在學術上嶄露頭角。博士畢業時,梁雲寶因優異的學業成績被順利留校。


從梁雲寶2012年博士畢業至今已有八年時間,八年,真不是個小數字,尤其對一位年輕學子而言。剛工作的那幾年,高校學術青椒的艱辛在彼時的他身上體會得特別明顯。


梁雲寶不屬口齒伶俐之人,作為教師,他的口才並沒有先天優勢,如何站穩站好講臺,將滿腹經綸深入淺出地轉化為學生們能接受的語言和知識,他煞費苦心,為了備課付出很多。最終,他煉成了學生們喜歡的“寶哥”,上課風趣幽默自如而得體,各種理論案例信手拈來,終於不再為課堂苦惱。作為學術新人,如何在家庭生活和課堂教學之外,忙裡偷閒進行學術寫作,也曾讓他苦惱多多。好在,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時間是最好的幫手,他最終練就了一身平衡術,並在各種磨難的鍛鍊下終於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學術成果。


至今為止,梁雲寶已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等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成功主持了2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此外還有多項省部級課題,獲江蘇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四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這樣的成績,對於一個青年學子來說,無疑是可喜可賀的。現在的梁雲寶,已在學術之路上褪去了青澀,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學者範。


回首往事,梁雲寶的學術之路有些曲折,青春歲月珞珈讀碩,順利就業尋夢受挫,兜兜轉轉東大讀博,最終留校煉成“寶哥”。剛剛由梁雲寶主講的“80後40人20講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系列講座”第十一講“中國刑法中的醫療過失”成功落下帷幕,這一活動讓學界見證了梁雲寶對刑法教義學的精耕細作以及學術光芒。作為80後青年刑法學中的佼佼者之一,相信梁雲寶未來學術之路定能披荊斬棘出類拔萃。


這個社會像被打了雞血,紙醉金迷,但是梁雲寶特別沉靜,他為人平凡平實、自適其適;不好追名逐利,不慕物質享受;那些年輕人都會的東西,他好像都不會。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學術世界裡,物我兩忘。


當然,這也使得他的學術和社會之間有那麼一絲絲隔膜,理論和實踐之間有一絲絲障礙;好在他自己也意識到了,並在其努力之下,改變的成效非常顯著,他的文章從選題到內容到表達都更加接地氣了,也因此也越來越受歡迎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完成了基本的“學術謀生”之後,梁雲寶要好好思考今後如何打造自己的學術特色和學術標籤,並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進一步完成“學術謀道”。對於一個真正的學者而言,“什麼是你的貢獻”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問題。


山川之氣謂之雲,學術之珍謂之寶,希望梁雲寶在未來的歲月裡,養山川之氣,探學術之珍,成一家之言,揚東南之興。


以上所言,與作者共勉。


劉豔紅

2020年7月8日


來源:中國法律評論、悄悄法律人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