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業務部門VS法院行政綜合部門


法院部門眾多,總體來說分兩類,一類是業務部門,比如刑、民、經、執等審判庭,一類是綜合部門,比如辦公室、研究室、政治處等等。前些年,有的學弟學妹進入法院工作後,經常問我法院的業務部門和綜合部門哪個好?算了算,我自打進了法院,先後在民事速裁庭、立案庭、辦公室、民事審判庭、家事審判庭工作過,還去高院辦公室借調了大半年,呆過的部門不算少,特別是業務庭和綜合部門都呆過,所以對於這兩類部門還算有點發言權。

在綜合部門,希望調到業務庭的,往往是沒辦過案子的青年幹警,畢竟科班畢業進入法院工作的年輕人,大多都懷揣著成為法官的夢想,一想到穿著法袍敲著法槌,激動地不要不要的,比如我吧,當初就幾番周折從辦公室去了業務庭;在業務庭,很多老法官早已歷盡滄桑心如止水,則盼望著能早點調到綜合部門。記得剛進法院不久,有個老法官半開玩笑的告訴我,他五十歲後最大的夢想就是調到工會去。對於我主動申請調到業務庭的舉動,有位老同志如此評價:還有主動往火坑裡跳的......
如果你剛進入法院,在綜合部門工作是個不壞的選擇,領導會更早的瞭解你,你也更容易獲得各項榮譽,我在立案庭和辦公室那幾年,幾乎年年都是先進;而在業務庭,前幾年要做好泯然眾人矣的思想準備,做書記員,基本體現不出你的能力,終於熬到可以獨立辦案,初學乍練,工作業績上很難超越經驗豐富的老同志,畢竟業務庭還是要拿案件說話的,所以對於有進取心又在業務部門工作的新人,如果想展現能力,基本就只剩下寫論文這一條路了。
在綜合部門,往往需要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在一次信息文稿培訓班上,總公司的一位大筆桿子就說如何寫好領導講話呢,寫稿時一定要有關起門來我就是領導的狀態;在業務庭,更多的需要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洞悉當事人的訴訟目的和訴訟心態,在合法的前提下儘可能讓當事人接受裁判結果。


在業務庭,每天做的主要是開庭、調查取證和寫判決;在綜合部門,往往你很難統計自己究竟要做多少項工作,特別是在基層法院,很多工作,上級法院有一個科甚至一個處在負責,而在基層,往往只有一個年輕人在兼職。
在綜合部門,必須嚴格遵守考勤制度,畢竟在領導身邊工作,馬虎不得,而且綜合部門往往有很多急活,說不準什麼時候領導就會把你叫去佈置工作;在業務庭,工作時間的安排相對靈活,在不突破審限的情況下,可以相對從容開展工作。

在綜合部門,很多工作是可以躲過去的,因為很多工作都是來得急、時間緊又要求高的,如果你不在,領導就會安排其他同事完成這項工作;而在業務庭,你的案子就是你的案子,沒有特殊情況永遠掛在你的名下,無論你抓緊還是放鬆,審限都在一天天流逝。
在業務庭,如果你願意,除了當事人你幾乎可以不和任何人打交道,某年夏天,有幾天我沒安排開庭,躲在辦公室裡突擊寫判決,好多其他部門的同事還以為我出去旅遊了;在綜合部門,無論你是否願意,每天你都在和除當事人以外的很多人打交道。
在業務庭,年底寫總結時,你會寫:這是我最忙的一年,我辦了✘✘件案件;在綜合部門,年底寫總結時,你會寫:這是我最忙的一年,然後你很難想起這一年到底都忙了些啥,特別是好多行政工作,做好了是應該的,幹砸了則會大大影響領導和同事對你的評價。


在業務庭,無論是作書記員還是審判員,你學到的東西對你今後的生存都大有裨益;而在綜合部門,學到的往往是屠龍術。
在業務庭呆久了,因為專注辦案,多少會有些“只拉車,不看路”;在綜合部門呆久了,因為脫離業務,容易“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所以,在一次本院青年幹警座談會上,幾乎所有與會者都提了同一個建議:輪崗。

當然,以上都是司法改革之前的情況,司法改革的最終成效還有待觀察,但至少目前在法院,業務部門的地位在提高確是不爭的事實。按照改革藍圖,今後業務部門和綜合部門人員將實行分類管理,今後新人在進入法院,也許真的就在一類部門從一而終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