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帶被臥、不計報酬守卡,雲南邊境村這樣戰“疫”-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在山上守了20多天,王光林他們一個非法越境的也沒抓到,心裡說不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村民自帶被臥、不計報酬守卡,雲南邊境村這樣戰“疫”

村民自帶被臥守卡。徐元鋒攝

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輸入”,邊境一線的壓力陡然增大。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三面與老撾山水相連,西北與緬甸隔瀾滄江相望,國境線長740多公里,佔雲南17%多,有我國通往老撾的最大陸路口岸—磨憨國家級口岸,有經湄公河進入我國第一港—關累港,以及眾多通道、便道。

磨憨鎮磨龍村委會,轄7個村民小組,其中兩個和老撾接壤,邊境線長22公里。記者來時,黨總支書記馬紹田正領著人頂著大太陽在村口堵卡。“全村只留下這條路進出,先量體溫”,量完體溫又登記,還要掃健康碼,大家才戴著口罩聊起來。馬紹田是苗族,磨龍村2224人,有瑤族、苗族、拉祜族和哈尼族四個民族,傳統都是跨境而居。“全村有100多戶跨境婚姻,現在不許往來,村裡大喇叭一天響三回宣傳,村民說‘老人去世都暫不來往’”,馬紹田介紹。

村民自帶被臥、不計報酬守卡,雲南邊境村這樣戰“疫”

村民掃健康碼登記。龍斯攝

其實從去年8月開始,馬紹田就帶著人設卡,那時候是防非洲豬瘟和登革熱。今年1月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卡點又重啟,入村牌樓下的帳篷又支起來;3月24日,村裡增設兩個點,都在邊境村小組上。勐臘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楊軍告訴記者,全縣所有邊境自然村、居民小組實行封閉式網格化管理,發動群眾分地段、定專人、定責任、定任務、有記錄值守防控,對非法通道實行24小時值守、巡邏、盤查,勸阻邊民入境,織牢織密一張網。

從村道入口沿著山路七拐八拐,一路都是橡膠林,記者找到了王光林。他屬於龍潭村小組,正和其他三個村民守在一片山坡上,眼前時一片開闊的平地和龍潭水塘。他手指前方介紹:從這裡走路二十多分鐘,就能爬上那個山頭的29號界碑。龍潭村小組有66戶人家324人,從3月24號開始,每天抽四戶人家的勞力在此守卡。記者環顧四周,有一張缺了角的桌子,一口鍋里正煮著菜,帳篷裡胡亂堆著些被褥。王光林說,巡邏站崗回家不方便,現場煮飯,有的村民選擇連續值守,就住在這裡,“晚上蚊子多得很,早上被子潮乎乎”。

馬紹田表示,針對以往的邊民往來和幫工用工,村裡實行了網格化管理,村民之間互相監督。村兩委7名幹部,正好一週輪流上崗值班執勤。勐臘縣副縣長李曉玫介紹,全縣所有邊境行政村均有疫情防控第一書記,組建了93支黨員突擊隊伍,全縣抽調2000餘人,包括邊檢、公安、醫務人員等,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她說:“我們全縣1700多名公職人員,目前抽調在一線防控的就有700多人。”

村民自帶被臥、不計報酬守卡,雲南邊境村這樣戰“疫”

設置疫情卡點。龍斯攝

守卡影響生產嗎?王光林說,因為村裡土地和山林資源相對豐富,村民在本村搞農業生產多,如今到鎮上、縣城打工,村裡也要求儘量住在那裡別回村。今年受旱情影響,茶葉大幅減產,橡膠也還沒開割,村民生活還是受影響。到磨憨口岸打工,自己乾電焊工一天至少一兩百元,搬運工苦點累點能賺兩百多,守卡影響收入肯定的。

村民自帶摺疊床被臥守卡,有意見嗎?王光林說,國家每人每年對我們有3000元邊民補助,這些年國家對邊境政策好,大家積極性挺高。磨憨鎮副書記巖罕西說,守卡的村民沒有補助,但還沒聽說有哪家不樂意,真令人敬佩。

馬紹田觀察,現在對面老撾也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政策,不允許本國邊民跨境往來。“但是,有些之前非法越境的人,有可能為了逃避處罰從我們這裡偷偷越境。你看兩國間山連著山,從橡膠林就能跑進來,大意不得!”他說。新紮的籬笆比較緊,風吹日曬時間長了會松嗎?馬紹田把眼一瞪:“疫情一天不退,我們就一天死守。”

夕陽西下,記者和王光林們揮手作別,膠林深深山路彎彎,那面值守點的紅旗顯得分外醒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徐元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