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公司员工:“人都待家里,我们上哪儿去拉活?”

听公司 CEO 讲,继 3 月份西雅图成为全国首个暴发疫情的大城市后,公司的业务暴跌 60%至 70%。1 个月后,全国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区开始相继封城。

公司在经济好的时候,也未曾有盈利。眼下,公司股东们坐不住了。

公司面临一个大考验:用户都待在家里,司机们上哪儿去拉活呢?


网约车公司员工:“人都待家里,我们上哪儿去拉活?”

2 月份的时候,公司预测今年的营收会在 160 亿至 170 亿美元之间。

新闻上说,疫情引起了经济环境剧变,所以公司今年将会有多少营收,也就成了一个待解的谜。

兄弟公司对今年的营收也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有第三方公司说,我们两家公司 3 月份的业务量断崖式下跌。

据说他们是通过分析数以百万消费者的借记卡和信用卡记录得出的结论。

结论中说,消费者使用我们公司打车服务的支出 3 月份暴减约 83%。

还有金融公司的分析师说,“全国的打车业务量,都会下降 70%至 80%。”

公司在欧洲最大的市场之一是巴黎。

同事阿莱今年 38 岁,3 月巴黎封城后,他就没有出车了。

他说:“现在根本就没有活拉,人都待在家里,出去拉活我也怕被感染”。

像法国其他大城市一样,巴黎在封城后基本上没有人流量。政府也没说什么时候取消封城令。

眼下,和其他公司一样,公司的战略似乎是:耐心等着春天到来。

听说,公司会削减营销开支,收缩对司机的激励政策。

如果居家隔离令到夏天还不解除,公司几千同仁要么可能被优化,要么可能会停工。

没人可送,就去送餐


网约车公司员工:“人都待家里,我们上哪儿去拉活?”

既然没有人可以运,这些人都待家里,我们可以去给他们送餐。

此前,公司也有送餐业务,只是一直在亏本运营。然而此次疫情让公司的送餐业务异常火热。

有分析说,送餐业务 3 月上涨了约 27%,有望在 3 月中旬之前赶超公司的打车业务。

兄弟公司此前并没有送餐业务,为了在疫情期间活下去,他们也临时点亮了送餐业务。

于是 3 月 22 日,兄弟公司宣布将启动针对学生和老人的送餐服务。不到一周,业务就扩展到 11 个城市。

不得不说,送餐是这个特殊时期的亮点商机。

送餐难挡市场低迷,时薪依然被迫偏低

网约车公司转做送餐业务,转型亮点值得借鉴,但市场低迷,杯水车薪。

听 61 岁的同事阿劳说,疫情封城前,他的平均时薪是 20-30 美元。尽管公司开通了食品和杂货配送业务,他的平均时薪依然下降到了 5-10 美元之间。

阿劳说:“时薪少了很多,但也没办法,只能延长工作时间来换取更多报酬。”

有家做统计的公司收集了全国 3 万多名司机的收入数据,他们发现从 3 月初到 3 月中旬,司机的平均时薪收入减少了 36%。到 3 月底,时薪虽然略有涨幅,但还是相较疫情之前少了 24%。

有些同事为避免被感染,选择完全待在家里。而有些同事则转型去送餐了。

阿劳每次拉客前会和乘客约法三章,他会先给乘客打电话,要求他们在车内戴好口罩。

阿劳说,“我觉得提醒乘客戴好口罩的责任不应该在我身上,公司应该在 APP 上提醒乘客。”

卫生部门也是这么建议的,很快公司就在 APP 上做了调整,提示乘客优先坐在后座。

疫情肆虐之下,零工经济大考


网约车公司员工:“人都待家里,我们上哪儿去拉活?”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并不算是公司的员工,因为我们的名字并没有被录入公司的薪酬管理系统。我们是独立合同工,公司不用负责给我们缴纳医保和报销车辆维护费用。

兄弟公司建议失业的司机去电商公司找活,说因为疫情电商公司业务暴增,他们非常缺人。而我们公司则建议失业的司机转型去做货物配送,或去其他电商、外卖平台接活。

新闻上说,有家劳工组织收到了非常多失业司机发来的失业补助或工资索赔申请,可以用 “爆仓” 来形容。他们的申请对象无一幸免都是我们公司和兄弟公司。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疫情经济刺激计划,我们这些零工也是有资格拿到失业保险金的。

去年,公司在华尔街上市首日遭遇收盘大跌,主要原因是股东们对尚不具有盈利能力的烧钱业务持谨慎态度。

疫情之下,公司裁掉了一批全职员工,削减了营销预算,出售了在印度和韩国的业务。

风投合伙人、公司前董事会成员说:“疫情的冲击让盈利更为困难。不管情不情愿,公司可能要调整架构或削减成本,以换取尽快盈利的可能。”

有分析师估计,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将减少 45%,兄弟公司会更多,达 61%。

3 月初以来,公司的股价下跌了 17%,而兄弟公司的股价下跌了 26%。

这下,股东们着实慌了。但公司现金流是充足的。

公司财报上说,截至 2 月底还有约 100 亿美元的现金。其中,约有 15 亿将用于海外业务的收购。

4 月,公司拍了一条电视广告,倡议用户暂时不用使用 APP 打车服务,并在广告中呼吁:“请待在家里。谢谢你没有使用我们的打车服务。”

兄弟公司也在 APP 上向用户发出通知:“如无必要,请不要使用我们的打车服务。”

这样的宣传确实够新奇独特。

疫情之下,各行都难。业务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文中所提名字均为杜撰,不影响理解客观事实。

编译 / 改编:Lauren_Hanks

来源:纽约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