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被譽為國民辣椒醬的老乾媽,一直以來都是“調味品行業的神話”。雖然從來不做社交宣傳,但媒體上都是老乾媽的傳說。然而盛名之下的老乾媽近年來不僅飽受非議,銷量也不復從前。

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有人說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現在年事已高,尤其繼承人接管,老乾媽現在基本上不管事了,處於企業的利於考慮,他將原本正宗的貴州遵義辣椒換成了普通辣椒,減少了開支,造成了口味不同,讓銷量持續下跌。

“不上市、不宣傳、不融資”的老乾媽開始變了,近日一則老乾媽視頻廣告登上了微博熱搜,土味臺詞加上RAP、鬼畜等當下流行元素,引來不少網友圍觀和熱議。

一.多少年來如一日

作為一款主營貴州地區漢族傳統風味調料,“老乾媽”在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年生產7億瓶辣椒醬的“老乾媽”以壓倒性的市場覆蓋率,成為國內辣椒醬市場上的霸主。

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老乾媽一直被評為業界良心,十幾年如一日的保持8-10元的價格。

這十幾年來原料價格、企業經營成本等都增加了很多,企業要維持這個價格區間的策略下,企業要盈利只能降低成本。

從草創之初,挨家挨戶地推銷,舉步維艱,到最後供不應求,風靡全國,“老乾媽”完全靠的就是“只此一家”的風味,和實打實的質量。就是在這些樸素的經營理念下,“老乾媽”發展了將近20年。就是這樣一間毫不起眼的辣醬廠,據《貴州日報》報道稱,“老乾媽”2016年度銷售額已突破45億元,20年間產值增長超過600倍,近3年繳稅20.62億元,20年來納稅額增長了150倍。

老乾媽二十年如一日,不斷用行動回報消費者。

二.多元化的市場

“辣文化”正在風靡全國,食辣人群逐漸擴大,辣也成了解壓、聚餐、休閒旅遊等場景的必備味道。我國是辣椒醬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大江南北都有食用辣椒醬的習慣。辣椒醬可以搭配麵條、米飯、饅頭、火鍋、蔬菜等,在消費者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2018年,我國辣醬市場規模達320億元,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辣醬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元。

老乾媽是辣椒醬中的領導品牌,過去老乾媽是跟低級消費聯繫在一起的,多用於工地、火車、長途客車等流動場所。老乾媽成立初,正值廣州務工潮,廣式菜餚清淡,麻辣刺激的老乾媽深受務工人員的歡迎。老乾媽開瓶即食且鮮辣美味的特點滿足了消費者省時便捷的需求。

老牌歌星林依輪創立的辣醬品牌“飯爺”2016年5月11日正式上線,明星光環和直播互動下,12小時銷售300萬元。上線僅3個月,“飯爺”便獲得8300萬元融資,估值達到3.6億元。

當消費者的目光在其他辣醬停留的時間越長,老乾媽的品牌優勢也隨之一點點消逝。

三.個人魅力實行管理

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老乾媽”的企業文化,幾乎是其創始人陶華碧的個人性格體現。在創立之初,陶華碧就曾跑去註冊商標,但被工商局以“老乾媽為常用稱呼,不適合作商標”的理由駁回,這給了仿冒者以極大的可乘之機。一時之間,市場上冒出來了將近50多種假“老乾媽”。

有很多人都覺得“老乾媽”到了四面楚歌、生死存亡的關頭。然而,不怕苦又很執拗的陶華碧決定和這些假品牌幹到底。為此,陶華碧打了她人生中最長的一次官司。從1998年持續到2001年3月30日,堪稱馬拉松式的訴訟。歷經艱苦卓絕的“戰役”,陶華碧的“老乾媽”終於獲得了國家商標局的註冊證書,還被列入2003年中國十大典型維權案例。她曾立誓,即便砸鍋賣鐵,也要把官司打到底!

貴州辣椒換成河南辣椒,被逼急的老乾媽變了?


員工反映吃住困難時,陶華碧為所有員工食宿全包。公司2000多名員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並記住了很多人的生日,準備生日禮物,為每個員工結婚她都要親自當證婚人。

她管理方式主要靠的是自己的人格魅力。這不是規章制度,更不是勾心鬥角,所以有這麼多人信服與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