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中國法制報道福建訊

本網記者:林松濤在公安系統,有許多雕刻迷失靈魂的“學校”裡面有一群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是監所秩序的管理者他們,是迷失靈魂的“擺渡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福建省南安市看守所的管教民警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我會好好吃飯,積極改造!”
今年30歲的王某是廣東人,2019年10月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羈押在南安市看守所。9月3日,會見律師後,他得知自己的刑期可能較長,與自己期望差別懸殊,心情壓抑,不願與任何人交談,飯也不想吃了。這可急壞了管教民警!
郭森潤是王某的管教民警,每天多次與王某開展談話教育,瞭解到王某的心結後,告訴他要相信司法機關、相信法律。知道王某喜歡看書,郭森潤特地挑選一些積極向上的書籍給他閱讀,引用其中的典故與其談心。那幾天,就連吃飯時間,郭森潤都是搬著凳子坐在監室外,直到看著王某把飯吃完了,他才鬆了口氣回食堂吃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過郭警官多日的“促膝長談”,王某思想壓力開始減輕,“郭警官,今後我會好好吃飯的,也會積極改造,你不用擔心我會違反監規監紀,感謝你對我的關心教導。”

對這群“特殊學生”,他們這樣引導...警營裡的“教育工作”者


以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6月19日,羅某走出看守所,回家後特地定製了一面寫有“一視同仁、警民一家”的錦旗,專程送到南安市看守所,表達了他對看守所民警無私關懷、幫助其重樹生活信心的感激之情。
54歲的羅某,重慶人。去年8月,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事拘留。剛入所時,他對看守所非常牴觸,不願意接觸他人。管教民警張德亮多次找他談話,積極幫助他轉變思想,引導他坦然面對人生。同時,因羅某患有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張德亮與醫務人員每天輪流督促其按時服藥。
在眾人關心下,很快,羅某便卸下心理防線,放下思想包袱,重新點燃對生活的希望。“雖然這次我做錯事了,但以後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別人以為你們才是他的親人!”
如何避免刑滿釋放人員再次犯罪,降低刑滿釋放人員二次犯罪率,一直是南安市看守所關注的問題。他們定期對刑滿釋放人員進行“家訪”,將心理服務送上門,把關心關愛送到家。
4月27日,看守所民警張嘉文、柯尊輝利用輪休時間到刑滿釋放人員柯某家中走訪。今年34歲的柯某是南安人。2019年7月,因涉嫌盜竊罪被刑事拘留,後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羈押期間,管教民警張嘉文、柯尊輝在與其日常談心談話中瞭解到,柯某對今後的生活感到擔憂,既擔心找不到工作,無法融入社會,又擔心家人無法接納犯過錯誤的自己。柯某刑滿釋放後,放心不下的張警官、柯警官決定儘快上門“家訪”。


在柯某家中,民警與他親切嘮家常,聆聽其訴求,併力所能及給予生活幫助,同時也與其家屬傾心交流,叮囑家屬要給柯某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幫助他更快、更好地迴歸社會。看到這樣的民警,柯某家屬感激地說:“不知道的人,會以為你們才是他的親人!”
“家訪”讓柯某頗為感慨,“在看守所呆了幾個月,感覺你們是我的家人!你們上門來關心,太暖心了!我以後一定會誠實勞動,回報社會!”
大愛無痕,潤物無聲
他們將“教育感化”
這個“看家本領”練得爐火純青
用真誠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問題學生”
儼然是滌盪靈魂的“好教師”
管教民警們
你們辛苦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