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世外桃园还是死人国?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篇文章,一般解读,桃花源是陶渊明想象中的一个世外桃园,没有战争,人们生活安详而富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脑洞大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世外桃园还是死人国?

然而,近些年来,网络上兴起了一种解读,那就是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其实是一处墓葬。

我们先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开始分析。

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这段话大概就是说品德高尚的南阳人刘子骥在听说桃花源这事情后,也前往探寻,但是没有找到,没多久就病死了。

这就很奇怪了,写桃花源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加一个刘子骥病死的故事。这其中是不是另有隐情?是不是陶渊明在暗示什么?

我们接着分析。

文章中第二段,写了这么一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这句话,我们可以细细的品一下。山上有一个洞,也许是水月洞天,但也有可能是墓葬的入口。

脑洞大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世外桃园还是死人国?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上面这句话,描述的从洞口往里走的通道由窄变宽的。这就像极墓葬入口的通道,洞口小,通道越往里越宽阔,这是典型的墓葬入口用来防盗的措施。

脑洞大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世外桃园还是死人国?

接下来一句是重点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文中说的很明确了,桃花源里生活的居民是从秦朝时期避难隐居至此,完全与世隔绝,根本没有与外界有过任何接触,连朝代的更替都不知道。

这就有问题了,外面的时代已经是晋朝了,经历了汉魏时代的发展,服装肯定与秦朝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是桃花源里面的居民的衣服竟然和外面人一样的。令人奇怪,两个完全隔绝的世界,服装的演变竟然完全一样,太巧合了一点吧。

于是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桃花源里的居民其实早已死了,桃花源里其实就是一个墓葬,这些衣服其实是外面的人烧给逝者的。

这么一分析,那么文章开头所描写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所谓的落英缤纷,其实就是洒落的纸钱。

脑洞大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世外桃园还是死人国?

这么一想象,大家有没有感觉毛骨悚然。

接下来在再分析一下。桃花源里面的居民是500年前来避乱的,这么小一个村子,经过500年的时间基本上村里的人都有血缘关系了,他们是怎么避过近亲繁殖障碍的呢?只有一个解释,这些人其实早在500年前就死了,渔夫看到的只是这些人残留的一缕精魂。

根据文中描述,这些人的精魂是是无法离开桃花源的,要不然怎么500多年的都没能出去?我们大胆的想象一下,这些人其实是被被殉葬的,所以他们的精魂才被永远的禁锢在那里。

脑洞大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是世外桃园还是死人国?

能用人殉葬的,那么墓主人应该是个贵族,而且还有后代留存于世,这就解释了外面会有人给他们烧衣服。

现在我们可以把故事完整的捋一遍了。

一个渔夫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墓葬,但是在进入墓葬受到了里面积郁已经的毒气影响,产生了幻觉,看到了那些不存在的景象。渔夫稍微清醒了之后,赶紧跑了出来,然后做好标记把这个事情添油加醋告诉了太守。太守在得知消息后带人发掘了墓葬,获取了其中的宝藏,并把知悉情况的人杀人灭口 并对外宣传自己没有找到这个桃花源。

不知道为什么,刘子骥也听到传闻,于是一探究竟,发现渔夫所谓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一个墓葬,而且被人发掘过。而太守在得知了刘子骥也前往桃花源的消息后,为防止自己盗墓的消息泄露,派人谋害了刘子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