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竟然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他是怎么说的?

孔子的理想国

一天,孔子参与完鲁国的岁末祭典之后,与弟子言偃立于高台之上,望着明月,长叹一声。言偃问孔子为何叹息,孔子说,他想到了他梦中的那个理想国......

言偃问他:“那个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呢?”孔子如此说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这就是孔子的理想国,在这个国度里,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人们选任贤能为官,讲信用,家和睦,尊老爱幼。老人有所终养,壮年人都能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小孩都能很好的成长。鳏夫、寡妇、孤儿、残疾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只是讨厌财物被弃于地上,而不是藏为己有;厌恶自己有能力却没有用处来,而不是抱怨自己出了力。所以,阴谋设计、尔虞我诈不行于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大同社会了。

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竟然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他是怎么说的?

大同社会也是孙中山先生的梦

我们细细体味这段话,跟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竟然不谋而合。人们选举贤能,天下为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那么样的社会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存在过?也有也没有。

说有,那指的是部落联盟时代,那是尧舜时代。说没有,是因为尧舜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得偷。而真正要实现孔子心中的理想国,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孔子长叹一声,实现这样的社会,我们怕是做不到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吧: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事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文,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也就是说,大道没有了,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各自只爱自己的老人孩子。财物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世袭成为礼法。修筑城郭沟池以为城防,礼义变成了纲纪规范;以端正君臣关系、以端正父子关系,以使兄弟和睦,以使夫妻和顺,划分田宅土地,贤和勇称为人们仰慕的对象。成就功业是为了自己,所以阴谋就产生了,兵祸也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朝的文王、武王和成王、周公,都是用礼义来治国的英才。这六位君子,谨慎于礼。以彰显道义,以成就诚信、以明察过失,以仁为模范讲求谦让。在位者不守礼义的,被罢黜。这就是小康社会

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竟然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他是怎么说的?

我们知道了孔子的最高理想和最低理想,那些不知为何反对传统文化而反对传统文化,说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愚民思想,奴才思想的人们,应该可以得到答案了。如果因为自由的香甜空气吸入太多而无法看懂的话,我来略作解释。

我们去看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脱离她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这也是搏鹰人一以贯之的立场。至于那些不知为何反对传统文化而反对传统文化的人,搏鹰人认为,他们要么是因为心态不正,要么是因为不曾了解而人云亦云。比方说很多人在网上谩骂孔子,说“孔老二祸害中国几千年”的人,如果你反问他为什么孔子祸害中国几千年,他却说不出个一二三,或者是说辞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实在是可悲可叹。

孔子的“退而求其次”

孔子的无奈,在于他知道已经实现不了那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了。因为天道有常,历史发展有他自己的规律性和阶段性。

那么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社会也已经礼崩乐坏,诸侯攻伐,民不聊生,作为一个思想家,他该怎么办?开出什么样的救世药方呢?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为政以德,这也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政治思想,即德治。

我们再回到孔子的叹息

言偃又问他,先生为什么急于恢复礼呢?

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记礼运篇》)

在上一期中,我们讲到了,礼就是理,就是“事之治”,就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所以搏鹰人认为,孔子的治国思想分为两个层面,上位者以德治国、施行仁信、以身作则(论语中有很多相关表述,搏鹰人就不一一列举了)。下位者遵守道德规范,仁爱他人。所谓德者,得也,即得人心,所谓礼者,事之治也,即符合道德规范德处事方法。那么孔子又为什么反对以刑治国呢?孔子这样说: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篇》)

在操作层面上,孔子提出了: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在用人上,选取正直的人置于高位,就能影响下位者,潜移默化的使他们向正直的方向靠拢。

搏鹰人的看法

搏鹰人看来,这话既有其道理,也显得有些片面。

道民以德,能使社会融融,人有道德、讲诚信,有底线。而且搏鹰人认为,道德也需要有所表述,并且有其榜样,让人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道德没有表述,就如法律没有明文。而且法家刑法太峻,那个时候的法可不是民法,而是王法,并不像现在还讲人大立法、还有辩护、还能上诉一般温情脉脉。诚然商鞅之法有大功于中华,但是商鞅临渭论囚,一次就处决人犯七百余,渭水为之尽赤。这也未免太过

,有那么多坏人吗?被处决的人真的都是应死之罪吗?老百姓究竟是心存仁义,还是惧怕屠刀?而且法律本就有其滞后性,律法不周全的地方,是不是仍然可以恣意妄为?正所谓“钻法律的空子”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心中没有道德约束,那与野兽又有什么不同呢?当不加辨析的原始欲求指导了一个人的行为时,天知道他会干出些什么事?

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竟然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他是怎么说的?

商鞅塑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只有德,没有法行不行?也不行,因为这忽略了天地造物的多元性,人也有多元性。每个人心里的底线都是不同的,有的底线高,有的底线低,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底线。只讲道德不讲法律,必然的产物就是伪君子。孔子自己也说过:“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是圣人也无法保证自己百年之后,后世的那些人究竟是君子儒还是小人儒。

正如朱熹把我们上一篇中讲到的“克己复礼”极端化成了“存天理灭人欲”一样。克己复礼是说克制自己过多的、不合理的欲求使其符合道德规范。讲的是人的欲求和道德规范应当达到协调,达到平衡。这无可厚非。但是存天理灭人欲呢?极端化了,因为礼和乐(广义的乐就是人的欲求表达,上一篇我们讲过)本来就如万事万物都有的阴阳两面,只有负阴而抱阳,才能冲气以为和。而存天理灭人欲仅执其一端,打破了这个阴阳平衡。须知,先秦的原态儒学是不否定人的欲望的,只是说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一样,如果不加约束,随时都会破。尤其作为君主,掌握大权,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他的气球如果破了,那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放眼当下,有太多现实使我们要恢复礼义道德,提倡仁爱。这些现实每天都不绝于耳,骇人听闻。然而有人却大肆兜售所谓“道德虚无论”的荒谬看法。实在是不知这些人居心何在。甚而对先圣先贤极尽谩骂、侮辱之能事。这是我们所不耻的。

好了,今天搏鹰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诸君共同努力。创作不易,君若有得,还望多多关注。

本篇题为:搏鹰人读先秦诸子百家之摩登圣人(四):譬如北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