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60多米,7600吨老建筑一次性平移到位

跑了60多米,7600吨老建筑一次性平移到位

左图: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平移工程通过运用创新科技,开创了多项行业第一。

7600吨的文物保护老建筑,依仗建筑底部安装的198套“铁足”,历经18天高难度“行走”,顺利在原有基础上顶升0.7米,从原址向西北方向旋转平移61.7米,并整体旋转20.97°,终于完成平移搬迁。

日前,位于上海西藏南路、太仓路交界处的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地块内,黄浦区文物保护建筑——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平移工程完工。据介绍:该工程通过运用创新科技,开创了多项行业第一——是上海首次采用国内最大的步履行走器平移保护建筑;也是上海首栋弧线形一次旋转到位的大角度平移工程;首栋T形平面不规则结构保护建筑平移工程。

据了解,喇格纳小学于1935年由法租界公董局筹资建造创办,东接东台路,南临浏河口路,西为吉安路,北靠崇德路。学校建筑呈T型平面,5层结构,其整体建筑规划代表了当时的较高水准。

去年9月,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动工建设。因项目规划所需,喇格纳小学需要从原址向西北方向移位至新址。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这座历史保护建筑,经专家反复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国内先进的步履行走器平移技术,将整栋建筑一次性平移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幢总重约7600吨的老建筑下方,安装了198套“铁足”,并分设AB两组。这就是步履式行走器平移装置,每套装载有数控千斤顶的“铁足”可提供200吨竖向承载力。

平移项目经理陈运锋向记者介绍说:整个平移过程中,AB两组“铁足”交替顶起建筑并实现“移动行走”,通过调整步履行走器的角度和行走速度,来实现灵活走位,达到一次整体旋转的效果,“其原理就如同人左右脚交替向前迈步一样”。相比常规的拖车平移等方案,采用步履行走器平移安全性更高且造价更低。整个平移过程通过数字控制实现无人化操作,既节约人力,又提升了速度,比先旋转后直线平移至少节省3天工期。

完成平移后,喇格纳小学建筑后续将进行全面细致地修缮,未来将计划用于非遗保护、文化教育、文创孵化等。其所处的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地块,接邻上海新天地、企业天地办公楼和太平桥人工湖绿地,将与周边新建项目一起构成一个集商业、办公和住宅的综合发展项目,预计于2023年落成。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柏德军

跑了60多米,7600吨老建筑一次性平移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