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貿易

西夏的貿易

喜桂圖軼事

作者:潘復生

——西夏的貿易

唐朝末年,党項被吐蕃侵逼東遷陝西北、甘寧一帶。夏州(靖邊白城子)拓跋氏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賜李姓封“夏國公”。從此党項就據有包括包頭在內的五州之地。其首領李繼遷結遼抗宋定都興州(銀川)。

西夏的貿易
西夏的貿易

1038年,西夏國王李元昊繼位,史稱“西夏”,轄包頭地區。西夏人常至雲內州(托克托)互市,行走於土默川,陰山石薩、石包古道。當時夏國產金、銅、鐵等不足,常以畜產品換取遼、宋金屬製品。夏國為此通過使節“沿路私相市貿易”,或向民間收購,遭到遼、金禁止。但在令人興奮的交易時期,取消賺取利潤的希望談何容易。亂石塞溝,密林遍山,崎嶇的山道,坎坷的路途,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人們或步行,或牽馬拽騾,負重累累,千辛萬苦地跋涉過這些山間隘路。他們並非自找苦吃,是為躲避敕勒川大道上的多處關口盤查,特別是沙爾沁關卡。

西夏的貿易西夏的貿易

因此,選擇這條包石古道,相對安全。到了喜桂圖盆地溝谷,四岔分道,可向北走石固道去固陽、達茂;向東北走石武道去武川、四子王旗;向東進五當溝走石薩道翻越陰山直達薩拉齊;又可延伸走白道去呼市。往返都便利。萬不得已時,還可挺而走險,隱沒山林暫避幾日,棒打野兔套飛禽,生火烤食飲山泉,摘下時新野果嚐鮮調口味,於艱險困苦之中享受大自然的樂趣,迴歸一下人的本性,喚起幾點良知。但最終慾壑難填,再上征途,去追求那些身外之物。官方自然也有所謂管理措施。在今沙爾沁山下築城牆以供防守戒備。至今,仍有民間稱為“土龍”遺蹟。但西夏冶鐵技術較遼、金、宋為發達,可鑄幣供民間使用,也有流入境外的。在沙爾沁北山通往石柺的陰山古道中,過去百姓常可撿到鐵銅錢幣,在石柺古城塔一帶也有發現。

西夏的貿易
西夏的貿易

唐李益《過五原胡兒飲馬泉》詩曰“綠楊著水草含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茄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從西夏、遼金宋時代,石柺古道便繁榮起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