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九三年夏天》讲述了1993年那个夏天,发生在小女孩弗里达身上的故事。那时弗里达才6岁,母亲因病过世了,她被托付给舅舅一家收养。

《九三年夏天》的故事是西班牙女导演卡拉·西蒙·皮坡的亲身经历,她以此为题材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在电影中回顾生命中一个重要时刻,分享自己的记忆和情感。影片真诚,细腻,从容,又拳拳深情,是去年甚至是近些年来最好的儿童题材电影之一。

影片完全围绕弗里达而展开,她的所见所闻,她的一举一动,都通过捕捉与表演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由表及里,她的行为、态度、反应、变化,又表现出她的心思、她内心世界的小小波澜,为观众还原一段真实、动人的心路历程。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弗里达来到新家后的第一个感受,是“陌生”。从城市到乡村,环境、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新鲜的事物太多,弗里达需要时间去慢慢熟悉、慢慢适应。当然,对弗里达来说,最大的改变是自己的妈妈不在了,舅妈成了新妈妈。

弗里达是个敏感、聪明的六岁小女孩,她以自己力所能及的的方式去应对这种改变。在和新妈妈的互动中,弗里达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抗拒,让她喝牛奶、自己系鞋带她都拒不合作。弗里达当然还忘不了自己的母亲,但她已经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而并不是要拒绝新妈妈,她的行为更像是一种“测试”,测试新妈妈是否爱她。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弗里达毕竟年纪还小,加上过去大人们宠爱她养成的习惯,她对爱的理解自然非常简单。爱就是从容、满足她的任性,以及送礼物给她。新妈妈的教养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弗里达对爱的需求。

弗里达并没有放弃,她主动求表现以得到新妈妈的爱。这个家中原本就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安娜,弗里达开始和妹妹争宠。弗里达的行动还是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回应。而且,这原本的一家三口之间的亲密互动让一旁的她只能羡慕,并非有意的疏忽对她来说也非常醒目,还有新妈妈因妹妹学她任性而责备她,这些都让弗里达觉得,大人们对待她和妹妹是有差别。

行为上的差别,就是爱的差别。大家都爱妹妹而不爱她。弗里达把妹妹一个人丢到树林里,想摆脱掉这个小家伙。没有了妹妹,那大家就都爱她了吧。这一错误的行为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弗里达看着爸妈为她而争吵。晚上弗里达一个人安静地摆弄着煤气灯,她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办。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之后弗里达开始主动示好。她和妹妹一起玩耍,还帮她画画;她摘了邻居家种的花放到家里。但情况好像并没有改善,大人们还是会因她犯错而责备她。对一个六岁孩子来说,一些行为都是无心之过,尤其对弗里达来说,有些还是出于她的好意,但好意被忽视甚至被责怪,那大家果然是不爱她的。弗里达“求爱”之心持续受挫,她对外界的反应也越来越大。外婆送她和妹妹睡衣,两件颜色不同也让弗里达抓狂了。

弗里达在现实中一点点受挫,她对过世母亲的想念也就越来越强烈。她和妹妹做游戏的时候,把自己装扮成母亲的样子,重温和母亲相处的情境。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另外外婆教她祷告,以抚慰她的心灵。弗里达还无法理解宗教,但她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想和在另一个世界的母亲保持联系,维持母亲的一种存在。她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座圣母像,她放了一包烟希望能送给母亲,后来烟不见。她又放了一件衣服,但之后发现衣服只是被吹到一旁的树枝上,并不能送达母亲。她生气了。母亲终究是不在了,而她孤独于世。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弗里达的遭遇是因为她自己太敏感、太任性调皮造成的吗?她才六岁,她失去了母亲,承受着由此而来的种种压力,她当然幼稚,她努力着,却有着太多事力所不能及。大人们当然爱她,他们努力为她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家。但大人们却忽视了弗里达内心的状态和需求,对她的行为和变化、她的表达和反馈也缺乏重视和理解。

弗里达离家出走,但又回来了。她是多么无助啊!大人们这时候应该有所察觉有所反省了。这次没有责怪,新妈妈躺在她身边紧紧抱住她。

在失去母亲后寻爱寻找安全感的过程中,弗里达还承受着另外的压力。这些也都是母亲生病去世的后遗症。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一个是母亲的病。影片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观众还是可以从影片的内容中了解母亲是得了艾滋病。最清楚的表述是新妈妈向弗里达解释母亲的病:病毒侵入,失去免疫力,生病而死。对这种情况,大家都还是谈虎色变的,其他家长禁止小朋友接触弗里达。家人和医生也很谨慎,即便弗里达之前已经被医院证明没病,还是要重新做检查。弗里达对去医院一事也是非常抗拒的,好像有病的人才会去医院,她被当作病人就又跟别人不一样了,又被差别对待了。

好在最后结果是好的,大家都解脱了。影片还特别用一个庆祝场景来表现,弗里达愉快地拿着两支冰棒,吃得满嘴都是,新妈妈一边帮她擦嘴,一边开心地笑着。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另一个留在弗里达心头的阴影是死亡。弗里达没有亲眼见到母亲的死亡,但母亲生病卧床没力气陪她玩,留给她很深的印象。所以,当新妈妈因为生理痛卧床休息不能和大家一起玩时,弗里达很紧张,她害怕新妈妈也要死了。另外,影片还有一个弗里达看杀羊的场景,羊被按住放血,压抑可怕,增加了弗里达对死亡的印象。

当弗里达和新家人能够互相理解变得其乐融融之后,弗里达和新妈妈有一段正式严肃的对话。除了问母亲的病,弗里达还问到了死亡。新妈妈告诉她,人一般正常的死亡不会流血(并不痛苦可怕)。母亲临死前弗里达没有陪在她身边,虽然没有留下遗言,但她母亲说过很伤心不能照顾她了(母亲爱她并不是弃她而去)。新妈妈现在不会也不想生病(会陪在她身边照顾她爱她)。

这一段对话消除了弗里达心里的困惑和恐惧,并给她安慰和安全感。

影片最后,玩耍中的弗里达突然放声大哭,哭得情难自禁。这在情境中多少有些突兀,但在情绪上却是水到渠成。影片中的弗里达已不只是那个六岁的小女孩,同时也成为导演的化身。对去世母亲的思念,对经历了种种承受了种种的小女孩的同情,对得来不易的幸福的珍惜,对养父母以及妹妹的感谢,以及对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的纪念,种种情绪汇聚在了一起,以这种最直接也最有力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母亲艾滋病过世,小女孩该如何走出身心的阴影

观众为之动容。电影也圆满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