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潤鄉村 扎蘭屯市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更幸福

惠民政策潤鄉村 扎蘭屯市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更幸福

單立娟為前來郵寄物品的村民辦理業務。

惠民政策潤鄉村 扎蘭屯市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更幸福

諾彥託布村整齊劃一的民居。

本報訊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十三五”這5年,在各項惠民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扎蘭屯市鄉村更加美麗,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

扎蘭屯市達斡爾民族鄉諾彥託布村共有566戶1070人,其中有少數民族村民134戶335人。走進諾彥託布村,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村莊整潔美麗。幾年來,在各項民族政策的扶持下,村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單立娟是2014年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經沒有住房。2016年易地搬遷政策為她解決了住房,2017年村裡又介紹她去鄉郵局上班,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讓她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順利實現脫貧。單立娟說,今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越過越好。

諾彥託布村緊緊圍繞鄉黨委政府提出的“一核兩軸三點四園區”發展規劃,明確村級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種養業發展之路。採取“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利用智慧鄉村服務站、騰訊為村、達斡爾民族鄉電商服務中心等互聯網平臺,帶動全村產業快速發展,幫助村民持續增收。截至目前,諾彥託布村肉牛養殖、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光伏發電、中草藥種植、黑木耳種植、綠色果蔬種植等6個產業項目已初具規模。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21萬元,帶動74戶貧困戶增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諾彥託布村村主任康萬青說,這5年在國家各項民族政策的扶持下,諾彥託布村的變化日新月異。通過菜單式產業發展,到2019年貧困戶全部脫貧,實現人均收入17630元。

“十三五”以來,扎蘭屯市共收到上級下達少數民族發展資金5700萬元,主要投向全市少數民族鄉村公路橋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小型農田水利項目、民族文化發展和保護、畜牧發展等領域,著力改善少數民族鄉村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增加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收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程。幾年來,為少數民族鄉村修建各類道路46.6公里,新建大小橋樑11座,全市少數民族鄉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靳黛 於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