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前,乾隆拒绝英国,如今,英国拒绝中国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历史上的今天

二百年前,乾隆拒绝英国,如今,英国拒绝中国

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来中国,请求乾隆皇帝开埠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给英国国王回信说: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可见,乾隆认为此事不值一提,通不通商对中国影响不大,只是祖制从未有与藩属国平等通商的先例,因此断不可行。

在中国与藩属国的传统中,一直都是中国拼命赏赐来使东西,以保证自己的天朝大国形象,乾隆虽未赏赐,但是亦表现出了大国风范,即允许英国学习天朝的礼法,可是转瞬间就说,你学了没用,可谓是无情地讽刺。

二百年前,乾隆拒绝英国,如今,英国拒绝中国

今日的历史

2020年,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担忧。

这一次,历史仿佛在重演,英国对中国的友好通商要求提出了拒绝,表示不需要中国的5G技术,英国有更高端的通讯技术,效仿二百多年前的中国,关上了国门。

感悟

历史从来都不尽相同,但又经常重演,这是因为人心依旧。

《坛经》中说: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总是上演重复相似的情节,以史为鉴的目的就在于找出相似中的不同,以达到未卜先知的功效。

二百年前,乾隆拒绝英国,如今,英国拒绝中国

就事论事

二百多年前的中国拒绝的是世界,而如今的英国却是在联合西方国家,拒绝中国。

对于这一点,我们应理性看待,不要把自身放在世界的对立面,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历史证明了,国家之间的交流绝不会消失,要么是和平通商,要么是武力开埠。我们当然希望是前者。

今天,中国已经做到了以史为鉴,不再拒绝交流,与此同时,还在积极从历史中找寻办法,比如儒学中的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就被应用到了外交方面。

总之一句话,多学点历史吧,一切答案都在已写在了历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