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早飯,我們如約還來到昨晚的夫妻小店,一回生二回熟,和小夫妻聊起來,男人以前在北京和廣州都打過工,算起來在外漂泊10多年,三十多歲剛回自己的家鄉,開了自己的小店,膝下有兩子,小的一歲多,大的考上了縣重點高中,男人說外面的世界看也看到了,回來踏踏實實的過小日子。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這裡雖小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豆腐結結,本地人最傳統的早點,就是它與餄餎面再就著一碟小鹹菜。

老闆給我們嘗試一點,他說外地人可能會吃不慣,有點酸酸的,自認為北京豆汁都可以承受的我吃了一點,果然...無福享受。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於是,要了一份擀麵皮和一大碗餛飩來吃。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告別幸福的一家,我們出發上路,昨日離開褒斜古棧道的褒河,過漢中之後,一路逆漢江水而上,沿路田園氣息濃厚,農民們在田間耕作,竹簍內裝滿的青菜是每日的收穫和對明天的希望。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一路緩上,路邊竟然看到芭蕉樹,說明已經進入了亞熱帶氣候,不出30公里,進入陡坡路段,旁邊不見人家,只有愈發狹窄的漢水傾流而下。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一個岔路口,右手山道盤山而上,為危化車輛通行,直走就是長度3471米長的五丁關隧道!這是一路上最長的隧道,我們把車燈全部打開,然後,發現在隧道內有一條高臺階的人行道,安全第一,騎之!!隧道里面的騎行總是讓人心有餘悸,特別是大車駛進隧道,老遠就可以聽到轟隆隆的震動之音,時間感覺相當漫長,20分鐘,終於出隧道,仿如重生!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五丁關,地名,是指秦巴蜀道古金牛棧道之咽喉要塞,古來兵家必爭之險關要隘。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下坡後入寧強縣城周邊,直接右轉沒有入城,選了一塊平坦的地方(廁所門口)開始我們豐富的午餐!麵包、提子、香腸和蘋果!這是最節省時間的一種方式,苦?不!!!這是我們騎友選擇的生活方式!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吃罷繼續前進,腳下的寧強縣城一步步的劃過,我拍的只是縣城邊緣的一部分,並不能代表它的全部,很多新建的樓房在隨後的道路上一幢撞的帶給我衝擊,大妞說寧強挺富有的。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出縣城又開始了一段小上坡,如果不說,誰也不會想到那細長的溪流就是漢江水,對,漢江源頭景區到了,追溯漢江之源,我們就只能到這裡了,它是一片相當大的景區,我們就用這一汪清潭來與之告別!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拍照的功夫,下雨了,細如牛毛,極為不情願的換上一日不見得雨衣重回上坡之路,經常光臨的雨水真是把我們下怕啦,為了節省防雨鞋套,大妞用閒餘的塑料袋抵擋一陣,這是我們長途騎行的老手段,誰還在乎美觀呢?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這是國道108的1800里程碑處!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行6公里,牢固關隧道,今日第二道關口,海拔900米左右!過隧道,雨停了,就像川藏線的二郎山隧道一樣,這座山把雨水牢牢得鎖在了那邊!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一路長放坡神清氣爽,路邊山壁上書寫西秦第一關字樣,這指的是很快到達的七盤關!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自古以來,七盤關都是四川北部與陝西交界的一處重要關隘,它與白水關、葭萌關、劍門關一起,被稱為川北四大名關。

此關建於漢代,是金牛古道上由秦入蜀的重要關隘。建關時,為扼守進出川要道,設計者將關址選在寧強黃壩驛西的大巴山雞頭嶺。但由於山高風疾,尤其是隆冬之時,山巔冰雪封凍,寒風煞人,守關者難以為繼。為此,後來當地人將關址由雞頭嶺遷到七盤嶺。到了唐朝貞觀末年,又被遷到七盤嶺下山嘴部。因過關的道路需要盤旋七次,故此關被當地人稱為七盤關。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過七盤關,我們就進入四川啦!!!才疏學淺的我突然好像發現了什麼一樣,大喊道:原來四川的名字就是四面都是山的意思啊!大妞白了我一眼!

翻秦嶺,過三關,終於進四川啦,一路過來看山勢險峻,感嘆古人之言:蜀道難於上青天!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入川后,就是廣元地界,道路變得寬闊平坦!體感溼潤而溫暖,一路歡歌笑語,風景不斷!昨天計劃入住中子鎮,看時間尚早決定加把勁到廣元市。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一個8公里的上坡再一次打擊了我們的衝動,坡頂,看到山下有一處大洞,修路工人說叫龍洞,現在還未開發,但是朝天區有已經開發的雪溪溶洞可以遊玩!溶洞,我們看的比較多,所以更感興趣的是找地方住宿!出主路向朝天方向一路6公里村道急下坡捏閘到手痛,看著越來越遠的高速和國道高高在山腰之上橫穿而過,我們心裡都清楚,明天是以怎樣的方式再回國道,哭!

朝天區,是秦嶺南麓蜀道起點上的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秦蜀重鎮”、“川北門戶”之稱。相傳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而奔蜀,各州縣曾在此迎駕,稱“朝見天子”,故名“朝天”,引申為“朝天向上”之意。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朝天區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酒店的數量和質量相對比較匱乏。與我們一路的住宿對比,這裡絕對沒有性價比可言!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在朝天區的街道轉了兩圈,選中一處看上去幹淨的酒店,上去一問,明天開業.....我真的好無奈!最後,在小街深處找了一家外面環境雜亂但是內部也還湊活的賓館入住。房間小到無力吐槽,還好自行車可以放到前臺旁邊的屋子存放,一夜而已,我們互相安慰,這可比川藏強多了。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所以這裡也提醒走這條路的騎友,當然土豪免疫!我們騎行不怕髒累和吃苦,這是長途在路上不能避免的,但是如果有條件允許的話,誰不希望會睡的舒服一些呢,畢竟騎車也是個體力活是吧!

而一路上很多人都直接問我們在哪裡扎帳篷,這個,您看抖音看多了,我們不直播也不是網紅,我們是還有些經濟收入,只是單純喜歡騎行運動、看風景、賞人文、品美食的普通人,不喜歡被這些“事業”束縛的自由人,僅此而已!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不負今秋——千里騎行第22天,追溯漢江源,出七盤關陝西進四川

晚飯,兩份砂鍋沒吃飽的我又要了一份炒飯,實在沒有滋味,吃了人生第一根烤麵筋...

今天騎行102公里,有山、有水、有洞、進四川....有綿羊...一隻...兩隻....呼.....

#走吧,自駕去旅行!# #旅行# #騎行# @57川藏服務站 @走吧自駕遊

@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