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長政權突然落幕,處理安倍內閣負資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言】

13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和2007年突然辭去日本首相職務一樣,安倍晉三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再度辭去首相一職。

同樣和13年前一樣,安倍並沒有刻意培養接班人,最為信用的幾個黨內朋友,給安倍本人添了不少麻煩。

安倍政權的突然落幕是其政治的最大特點,為日本政局留下了諸多的負資產。

如釋重負的記者見面會

不少中國讀者在網上或者電視上看了安倍晉三首相辭職記者見面會的全過程。如果和13年前的記者見面會比較一下的話,這次長達一個小時,安倍全程站立,並未顯出疲勞。

日本最長政權突然落幕,處理安倍內閣負資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視頻截圖

記者會一結束,筆者詢問東京的朋友感想時,對方深深地舒了一口氣,說結束時感覺安倍如釋重負。但在中國這邊聽日本朋友的口氣,更覺得日本終於要從長達7年零8個月的安倍“一強”(政治界安倍獨大,眾人皆小的局面)中走出來,不論經濟還是與新冠病毒的抗爭戰疫,這個國家開始有了一點希望。

每次安倍見記者總是從一個長長的獨幕劇開始。安倍會用二十幾分鐘的時間發表演說,記者們雖然馬上就能從安倍秘書那裡拿到打印好的演講稿,但會場只有安倍的演講聲音及記者打字的響聲,甚至沒有記者抬頭看一下他們的首相。

提問都是事先和秘書溝通好的,前後順序也都早就排好,到了記者提問的時候,會務人員便把麥克風提前放在記者面前。在所有舉手提問者中,主持人看到前面有麥克風的人,便會點這位記者提問。記者拿出一張小紙條,一字不差地念完整個提問內容。然後是安倍看著提示屏幕上的文字,一字不差地按秘書官(其中很多是記者出身)寫好的文字,從頭到尾念一遍。然後“等”下一個記者的提問。

不過,2007年安倍辭職的時候,他已經很難在會場上站立,也不能回答太多的問題。記者會之後立即住進了慶應大學附屬醫院。但2020年8月28日,安倍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沒有念稿子,當然沒有讓眼睛一直盯著提字屏幕。

“我將在今後一年竭盡全力履行職責。”秘書在會前給安倍寫好了這樣的發言稿。當然,秘書並不是不知道安倍28日見記者不是讓記者給政權寫貼金稿子,是要宣佈辭職。但是在安倍自己宣佈辭職之前,秘書準備文稿的時候,必須要把這句話寫上。

安倍如實地談了自己的病,表示如果不持續進行治療的話,不可能行使自己的責任,而秋冬之際流感會不期而遇,自己已經完成對應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防疫之策,要辭去首相的職務,去治療自己的疾病了。

到了這個時候,便是安倍政治上的反對派也會對安倍個人說:“你多保重,好好休養!”

安倍邁著穩健的腳步,走出會場。而會場上的大部分記者,幾乎沒有人想到記者會全程早已經轉播出去,甚至中國的很多讀者都從網上看到了。日本記者們依舊在埋頭打字,甚至沒有深情地望一望遠去的老首相安倍晉三。

日本最長政權突然落幕,處理安倍內閣負資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日媒批安倍經濟學“三支箭”

經濟上能制定政策但缺乏實施能力

安倍晉三在2006年第一次出任首相的時候,打出的政治口號是“突破戰後政治框架”,大多數日本選民不知其所云。2012年12月重新坐上首相席位後,安倍談得比較多的是經濟,要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讓日本經濟從長達二十年的失落中走出來。

很快,轟轟烈烈的“安倍經濟學”佔據了日本輿論的主流,人們似乎看到了希望。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沒有隻失落不復蘇的社會。安倍非常幸運的是,日本經濟從2012年12月確實開始上揚。將巨高的日元匯率下調後,同樣從國外賺取的1美元,在民主黨主政期間,能換回80日元,但到了安倍時代,則是110日元,無形中讓企業多得了30日元。企業成績因為匯率馬上就上去了,接著股價提升,經濟形勢向好。

沒有工作就沒有消費。在日本國內市場不出現增長的情況下,企業不會擴大僱傭人數,但經濟向好,人手不夠用,日企採取的辦法是增加臨時僱傭。臨時僱傭也是僱傭,安倍主政期間,失業率確實下去了,但日本正式員工與臨時工的比率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臨時工在企業佔有的比率提升後,具體企業的經營變得穩固了,但員工個人的經濟保障十分脆弱,一旦遭遇危機,日本經濟本身便會讓振幅不斷擴大,最終形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不到三年時間,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安倍經濟學多少有了一些諷刺的意味,安倍本人已經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多說這方面的話。緩慢復甦的經濟沒有給日本帶來太大的轉變,這兩年,經濟也不是安倍注目的重要內容,安倍經濟學不了了之。

參拜靖國神社與重建對美對俄關係

熟悉外交的安倍晉三首相,有著比日本其他政治家更清楚參拜靖國神社的國際影響,但在任期間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是安倍的政治理念,是必須走出的一步。人們看到2013年安倍參拜了靖國神社,完成了對日本極右勢力的許諾。在2013年以後,不斷有安倍內閣的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尤其以2020年參拜的人數為多。

日本最長政權突然落幕,處理安倍內閣負資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國家財政相當艱難的情況下,安倍內閣大大地增加了軍事預算方面的財政支出,相當程度地加大了對在日美軍的補助。調整軍事部署,將防範的重點從北部防止俄國,調整為在西部防範中國,與中國在軍事上抗衡的態勢非常明確。安倍執政期間,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多次表示準備動用軍隊參與島爭,其個人要乘飛機視察釣魚島,將安倍內閣與中國在軍事上對抗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次安倍內閣在外交上的重點為美俄。不論美國出現何種政權,日本軍事同盟只有進一步加強的態勢,未發生半點鬆懈。全面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在美國政治混亂,忽略東亞作用的時候,及時提出亞太戰略,獲得美國的理解與支持後,日本將這個戰略轉交給美國執行。在美國政治家看來,東亞戰略上安倍功不可沒。

日俄之間的領土紛爭已經在戰後持續了多年。安倍內閣給日本民眾的感覺是,以安倍和俄國領導人個人關係的親密程度,從俄國那裡獲取兩個或者四個島嶼該不會有問題。但7年多的時間,日俄領導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但並未因此獲得領土上的便宜。

日朝日韓關係在安倍執政期間發生了巨大的倒退。安倍的選區在與朝鮮半島僅隔一海的山口縣,這裡和半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半島理解也最深。解決綁架問題是安倍入主內閣後喊得最為響亮的一句口號,但並未獲得任何進展。和韓國的關係,因為在半導體方面刻意為難韓國企業,兩國關係急速降溫。

日本媒體一味地為安倍外交唱讚歌,似乎7年多時間安倍在外交上獲取了重大的進展,但實際上除了教會美國使用亞太戰略外,能讓日本外交可圈可點的東西並不多。

日本最長政權突然落幕,處理安倍內閣負資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內閣人事局掛牌,圖自日本首相官邸網站

變異的行政體制

脫離於政黨利益的官僚體制,讓日本在1945年以後國家經濟政策中,執行了一條較穩定的發展路線。官僚的人事在官僚體制中自我解決,基本不受政治的干涉,這保證了行政上執行政策的穩定性、中立性。

安倍晉三第二次入主內閣後,立即成立了內閣府人事局,所有高級官僚的任免由安倍內閣作出決定,官員必須聽從內閣的指令。

於是,用發棉紗口罩的方式來抗擊新冠病毒,給安倍親信的人廉價批地,讓安倍選區的人來東京參加賞櫻會等等,過去的官僚體制下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在安倍內閣頻頻出現,最後讓安倍內閣本身失去了信用。

官員只看安倍的臉色行事,民眾不滿意這樣的行政結果。疫情一天天地嚴重了起來,東亞國家中,從新冠確診患者人數、傳染速度等方面看,日本可以說是最差的國家,最終安倍的支持率也因此大幅下滑。

官僚體制一旦變異,變成只執行個別政治家的指令後,目前階段還只是讓安倍損公利私,抗疫不利,更大的問題也許尚未顯現出來。

本來自民黨內部已經日漸失去百家爭鳴的氣氛,安倍也沒有培養一個或者幾個適於接班的人。安倍的親信在黨內、行政各個方面飛揚跋扈,頤指氣使,讓民怨很大。日本官員再不公正執行政策,不再通過日常的行政體察民意,及時向政治家建言獻策,而是雙目緊盯著安倍內閣。

明知棉紗口罩發下去也不能抗擊新冠病毒,但也執行這樣的政策,日本這個國家不僅在新冠上,在其他方面能否制定合乎實際需求的政策,無人知曉。

安倍晉三在經濟、外交及日本行政上留下了太多的負資產,處理起來可能會相當艱難。日本的失落在安倍之後也只能一路走下去,少了獲得轉機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