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秋 月 之 美


中秋是與春節、清明、端午並列的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慶祝四大傳統節日的方法在華人世界裡也基本一致:

春節——闔家團圓;

清明——踏青,祭祖;

端午——賽龍舟,吃粽子;

中秋——賞月,吃月餅。

中秋是秋天的節日,最能代表秋天的是月亮,歌詠秋月的古詩不勝其數。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月到中秋分外明

時下正是中秋佳節,最賞心悅目的過節方法,莫過於在中秋之夜,邀三五知己,到一個空曠的地方:

舉頭賞明月,

低頭品月餅,

談天論大道,

心中湛然清。

月到中秋分外明

隨著心中的明月悄然升起,幽暗的角落隱藏的煩惱無所遁形。於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快感油然而生。

月到中秋分外明

沉浸於美麗的秋色之際,也許心中會生起一絲疑惑:

春、夏、冬季都是有月亮的,看起來也都是同樣大小,為何秋月獨具魅力?

每年有十二個月圓之日,為何八月十五的月亮獨享稱讚,以致“月到中秋分外明”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這是文人墨客隨意誇口,還是真實現像?

皓月當空之時,假如您的心中無比寧靜,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底。

二、“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真的

我們很少說“春月”、“夏月”、“冬月”,唯獨“秋月”一詞張口就來,聽起來特別順耳,甚至很多人用作自己的名字。可見,在中國人心目中,秋月的確與眾不同。流傳千年以上的中秋賞月習俗裡,蘊含著華夏民族獨有的大智慧,這是因為我們的先哲早就觀察到中秋之月最為明亮這個獨特的自然景觀。

這一景觀由兩個因素決定:月亮本身的亮度及人眼所見的月亮。

  1. 月 亮 本 身 的 亮 度

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其光亮來自太陽照射產生的反光,故月亮的亮度取決於接受及反射太陽光的多少。月亮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其接受太陽光的多少與地面上春夏秋冬四季變化規律是有關聯的。

由春至夏,地面上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說明地面上接受的太陽光越來越多,繞地而行的月亮也相應地接受及反射的日光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亮;由秋至冬,地面上白晝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說明地面上接受的太陽光越來越少,繞地而行的月亮也相應地接受及反射的日光越來越少,因此,亮度逐漸減低。

照此理,夏天之月應該是最亮的。但人看到的現象卻不是如此,秋月比夏月看起來更亮,這又是為何?

2.人 見 的 月 亮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指人的肉眼所見的月亮而產生的感覺,肉眼所見的月亮與實際的月亮並不完全一致。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地球表面的大氣運行規律。就是說,春夏的大氣是往上走的,帶著地面上的濁氣往上飄散於空中,容易阻擋人的視線,在夏天達到極點,故夏月之明亮常被大氣中的濁氣所阻擋,容易出現“月暈”,人眼觀之,月亮並不是十分明亮。

月到中秋分外明

立秋以後,大氣開始下降,使飄散於空中的濁氣逐漸降至地面,呈現出秋高氣爽的景象,天空中格外清淨。中秋日為秋季一半的分界線(一般在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附近),經過半個秋季的濁氣沉降,空氣清爽,這一天如果天上沒有烏雲,天空特別湛藍,圓圓滿滿的月亮在湛藍的天空顯得格外明亮,輪廓清晰。過此日以後,雖然天空更加清淨,但由於月亮接受的太陽光逐漸減少,本身的亮度逐漸減低。

以上兩個因素,決定了一年之中,只有中秋這一天的月亮最為明亮,因而千古以來成為賞月的最佳時間。

知道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原理,賞月之時又平添了幾分遐思:我們感受到秋天的氣息了嗎?秋天該如何自處?

三、秋 天 的 氣 息 是 收 斂

生活在大城市裡的現代人,每天活動在自己建造的建築物裡,操縱著人類自己發明的工具不停地忙碌著,如同籠中之鳥,上不見天,下不見地,感受大自然氣息的本能幾乎已經喪失了,於是四季的更替僅僅停留在日曆上,“中秋”這樣的節令僅體現在相互轉發的掃一眼就忘的短信裡,體會不到先哲們設置這一節日的自然意義。這也許是焦慮、抑鬱情緒漫天飛舞,疑難疾病勢如潮湧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的先祖們生活在大自然裡,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對自然界四季的氣息變化感同身受,從秋風掃落葉的自然現象裡,早已感受到秋天的氣息是收斂的。收斂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外散、膨脹的狀態向內裡收縮;二是從上往下沉降。

月到中秋分外明

秋天的這一氣息特點在最古老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有明確的記載:

“秋三月,此謂榮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這裡將秋天的三個月稱為“榮平”,形象地表達了秋的氣息特點:“榮”就是夏天的“繁榮昌盛”,繁榮昌盛的特點就是氣往外、往上走達到頂點;“平”就是從上往下平降。秋就是從夏天的繁榮轉向秋天的收斂與平降,這個轉折簡稱“榮平”(從榮到平)

。經過“榮平”的轉折後,天地之間的濁氣下沉,地面上的天空清淨明朗,這就是“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的含義。

宋代著名思想家程顥寫了一首《秋月》的詩,也是描述秋月照耀之下的這一澄鮮清淨的自然景觀:

清溪流過碧山頭,

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

白雲紅葉兩悠悠。

月到中秋分外明

可見,秋之收斂、中秋之月最明亮在中國古人心目中早已是常識。

四、秋 天 宜 養 收

既然秋天的氣息是收斂的,秋天應如何自處才能保持健康?當然是順應秋天收斂的氣息而生活!這在《黃帝內經》裡被稱為“養收”,以下是載於《黃帝內經》的養收之道: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這詩句般的32個字,歸納起來就是兩件事:一是健康作息;二是收斂神氣。

  1. 健 康 作 息

作息就是兩件事:一是臥,二是起。《黃帝內經》僅用8個字就將這件事說清楚了:“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臥早起”這四個字聽起來太熟悉了!數千年來它一直就是作息好習慣的代稱,流傳至今。可時至今日,究竟怎樣才算“早臥早起”,已經變得非常模糊了:許多人將晚上12點上床、早上8點起床視為“早臥早起”,堅持不懈,他們認為只要比周圍其他人早一點就算是“早臥早起”了!

《黃帝內經》提出的早臥早起的標準只有四個字:“與雞俱興”。公雞在天快亮的時候會有特別的感應,並作出特殊的反應——鳴叫,因此,古人將這個時間稱作“雞鳴”,這是古人非常重視的一個時間——該起床的時間!聽雞叫起床是數千年來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在萬籟俱寂的凌晨,雞鳴聲此起彼伏,報告著黎明的到來,人們聽到雞叫就象戰士聽到戰鼓擂響一樣,從床上一躍而起,迎接黎明的曙光,開始一天的活動。這就是“與雞俱興”的含義,我們很熟悉的另一個成語“聞雞起舞”也由此而來。

那麼,雞何時開始鳴叫呢?一般都在寅時(凌晨3-5點),也就是說,寅時就是最佳的起床時間。近幾十年來,地球上的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化飼養的雞成了主流,為了讓雞長得快一些,雞棚裡24小時燈火通明,“工業雞”已感受不到晝夜的更替了,從而喪失了報時的功能,於是,現代人大多已不知道何時該起床了,“聞雞起舞”“與雞俱興”也就變成了天方夜譚式的故事,僅僅用於考試拿分數,不知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關係。

如果說“與雞俱興”是早起的標準,那麼早臥的標準是什麼?《黃帝內經》沒有明說,也不需要明說,因為早臥早起是一個連鎖工程,這個連鎖工程的關鍵在於早起,只要抓住了早起,早臥便是不由你不做的事,不需要再單獨提出來講,故老祖宗一直告誡我們“一日之計在於晨”。不信您試試:早晨真的在寅時起床了,到了晚上的亥時(21-23點)自然而然地要犯困,由不得你不睡。這就是“早臥”的標準。

  1. 收 斂 神 氣

相比於健康作息而言,收斂神氣就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的一件事,故《黃帝內經》用了24個字來闡述,其中最重要的是12個字:使志安寧,收斂神氣,無外其志。這12個字說的都是如何調服自己的心神,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字:收。

收什麼呢?收心,收欲,收志。

月到中秋分外明

(1)收心

焦慮、恐懼、不安是現代的流行病,許多疾病與之有關,其癥結在於只知放,不知收。每個人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變成了一架永不停轉的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為不斷攀升的人為指標而廢寢忘食地活著。當自身健康發出報警信號——症狀襲來時,又總是希望在不改變現有工作、生活模式的前提下,讓討厭的症狀即刻遠離,並永不再犯;當從各種資訊裡瞭解到這些症狀會一直跟隨時,又惶惶不可終日,心神不得安寧,以致夜不能寐。

倘若能感受到秋收的氣息,懂得見好就收,適時收斂心神,不再盲目攀比各種排名,則心神自然得到安寧,酣然入睡之時,就是症狀遠離之始。

月到中秋分外明

(2)收欲

人的慾望是一個無底洞,如果不懂得節制,任其無限膨脹,不僅危害社會,也會危害自身健康。例如人人必須面對的飲食問題,從維持身體需要的角度而言非常簡單,粗茶淡飯足矣!但人享受進食時那種短暫快感的慾望卻是永無止境的,甚至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唯一目標,各種廣告宣傳更是助長了一些人的貪慾。有些人生病後,聽到該停止吃某些食物的建議後,心裡悶悶不樂,甚至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

如果將人生的意義建立在滿足不斷膨脹的感官慾望上,將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快樂!懂得適當收斂自己的貪慾,多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方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享受愉快的人生。

月到中秋分外明

(3)收志

月有陰晴圓缺,月滿之時便是月缺之始,提示了“滿招損”的哲理。但人人都有一個缺點:自大。在商業化廣告盛行的現代社會,人的這一缺點也被無限放大,包裝與推銷自己變成了一種時尚,造就了無數外強中乾的“名人”,用醫聖張仲景的話來說就是“華其外而悴其內”(胸無點墨而外表振振有詞)。

中國古人早就提出了克服“自大”這一缺點的良方:謙虛。《黃帝內經》用的語言是“無外其志”,就是說要讓自己的心志適時地收斂起來,不要向外人表露無遺,也就是要謙虛謹慎。謙才能讓自己受益,而自滿只能招來缺損。

值此榮平之秋,如果我們能感受到秋收的氣息,做到了收心、收欲、收志,則體內的濁氣下沉,清氣上升,如同明月似的清淨本心自然顯露,心神必然得到安寧。

月到中秋分外明,

千古奇觀竟是真。

早臥早起神氣收,

濁氣下沉心安寧。


月到中秋分外明

#快問中醫超能團##中醫##秋日養生##秋日挑戰賽:雲遊VS居家##我的金秋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