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原创 罗松华 一路有我大叔 今天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导读】《株洲特产故事》《株洲风景故事》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下,由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统筹执行编印。我从19年2月接手参与采编任务到创作、修改,历经三个多月才得以圆满完成。新书于2020年9月30日株洲市第十三届读书月启动日在株洲神农大剧院隆重举行了首发赠书活动,并在会上开展了 “讲好株洲故事 助力高质量发展” —— 《株洲特产故事》《株洲风景故事》《照亮心底的光》新书分享会。其中《株洲特产故事》一书中收录了我采写的一篇约5000字的《壹号农庄的故事》与读者见面。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本文是根据采访内容进行创作的。原文撰写比较完整,但编入书中后,因为字数限制删除了不少情节,在书中看起来显得有些生硬,不太连贯。今天我刊发全文,敬请老师和读者指正。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早春二月,细雨纷飞。走进刘冬云先生创办于芦淞区白关镇卦石村的农家壹号庄园,人们无不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吸引。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刘冬云先生高大魁梧,面相和善,留着寸板头,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印象。刘先生站在山头的最高处,他指着周围向我们介绍:这里的群众说,从高空俯瞰,我这个庄园可谓五爪龙脉之地。远处的牌楼气宇轩昂那是进入庄园的入口。中间这一大片土地形如五指呈辐射状展开。这几年逐步建起来的办公楼、游客接待中心、富硒稻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钓鱼基地、畜禽生态养殖基地、果树基地、农耕文化体验站、烧烤露营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都散落在“五指”之上。我们看到每个项目都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每一个成功的梦想,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刘冬云也是这样。

从失败中站起来


刘冬云,岳阳人。年青时干过“民志青(民兵、志愿者、共青团)”工作,担任过农场独立大队长,后来搞农田基本建设,任指挥部副指挥长兼运输大队长。1986年他调岳阳市农工商总公司任总经理,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八年。 1991年刘冬云想单独干,便以辞职下了海为名,带着几个铁杆兄弟,在岳阳开了一家宾馆,门口挂出了“农工商总公司驻岳阳办事处”的牌子,装了一部程控电话,就开展外接业务了。一时间生意门庭若市,找他调货的人越来越多。那一年酒店经营业务加上农资销售,营业利润就赚了800余万元。刘冬云因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面对第一次赚到的财富,刘冬云并不满足,一个更大的财富梦想在他脑子里跳跃着。他把想法告诉大家后,拿出其中20万元分给大家,每人几万元也算是辛苦工作的酬劳。接着,刘冬云把办事处和宾馆一并转让了出去,带着原班人马和资金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网络资料图)


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搞得火热,对建筑材料需求特别旺盛,刘冬云看到了这个商机。1993年下半年他们跑去湖北荆州办窑砖厂。砖厂建起来之后,他们第一年盈利100多万元,效益相当可观了。可是,到了1997年初,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一系列连锁反应波及到国内,一时经济萧条,许多企业倒闭、停产,建筑材料严重过剩,导致窑砖价格暴跌,这对他们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流动资金也严重不足,让他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刘冬云感觉回天无望,便向当地政府提出破产申请。


在此期间,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找刘冬云谈话,有意挽留他,提出一起想办法把砖厂办下去。但刘冬云去意已决,无意再在荆州发展,荆州方面也不再挽留。经过清算资债相抵,还结余部分现金,刘冬云表示全部放弃,唯一要求是给他这几位哥们兄弟每人1万元安置费,并且送到能够搭车回家的地方就行了。记得那个时候正是夏天,刘冬云只带了一身换洗衣物,带着老婆空手回到了岳阳老家。


窑砖厂的失利,使刘冬云变得一无所有。两个女儿即将秋季开学,学费还是个问题。面对此情此景,他心理压力很大。没办法,只有求助家里几位老弟帮忙,那时候老弟们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宽裕,向别人借钱帮刘冬云凑了1万多元,他两个女儿的学费才有了着落。


摆地摊也有一份精彩


刘冬云两个女儿开学走后,他和老婆两人闲下来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无事可干,这样哪行啊!知根知底的老婆从娘家拿来了300元钱,对他说:跌倒了没有什么可怕,站起来才有希望。拿到钱,刘冬云做出一个决定,说“走,我们到株洲去!”


1997年9月中旬,刘冬云背着行李带着老婆来到株洲,租住在织布厂附近一间10来平米的房间里,房租每月80元。收拾妥当,立即上街去买些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具,还买了米、煤炉和藕煤。他是个喜欢喝酒的人,晚上吃饭他买了一矿泉水瓶的散装酒润润口。两人吃完晚饭,算了下这一天,除了2人坐车,买日常用品就只剩下40几元钱了。


晚上出租房电视都没的看,刘冬云带着老婆到外面转了一大圈,回来之后,他又在考虑日后接下来怎么办?忽然想起路边上有人摊块布在地上摆摊卖针头线脑、夹子扣子、发卡皮筋、牙签梳子、指甲钳挖耳勺等小玩意儿,一块钱三样任意选。能摆个地摊也不错,想到这里,他跟老婆一说,老婆也同意摆摊。


第二天一早,刘冬云跑去“金三角”市场进货去售卖。没想到的是,头一天竟然赚了60多块钱,夫妻俩激动不已,心情格外的好,于是买烟买酒庆祝!刘冬云是个好面子的人,那时候虽然身陷窘境,经济拮据,也没亏待过自己,抽烟喝酒从没间断。只不过降低了生活档次,一切以勤俭节约为原则,抽烟只抽1元一包的“笑梅”烟,喝酒也是买2元一斤的散装酒。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网络资料图)

次日他老婆接着去摆摊,连摆了两天。可第3天,街上开来了一辆皮卡车,车上坐着市场管理员,看见人行道上乱摆摊担的人,就冲过来收缴货物往皮卡车上丢,搞得他们担惊受怕的不敢随便摆了。有时候等着皮卡车走远了,再摆出来,跟市管员玩起了躲猫猫。


有一天,刘冬云和老婆在金三角一棵大树下摆摊,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戴着蛤蟆镜,头发油光发亮。这身打扮够帅的,很是显眼。那天市场管理员又来了,刘冬云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那里观察,市管员没看出他是一个摆地摊的人。倒是那个芦淞区建宁中队副中队长邓凯雄过来找他搭讪,经过了解情况,邓凯雄告诉他:芦淞市场群准备筹建夜市,你到我们夜市来,只需要每月交一百元的摊位费,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做生意了。进入夜市后,刘冬云由于两个女儿读书也要开支,夫妻俩白天还是照样摆摊,这样就能多赚几个钱。


一场火灾的救赎


后来不久,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改变了刘冬云的地摊生活,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8年的一个双休日,芦淞市场群某个市场发生大火,他正在路边摆摊,发现火情后,他顾不上手里的生意,拿起喊话器向市场和人群喊话,并指挥大家赶快撤离和疏散。与此同时,他紧急跑向几十米开外的公用电话亭向119报警。没过多久,株洲消防及时赶到投入灭火战斗。工商市场管理人员也赶来了,和消防人员、市场热心群众一起参与灭火。市里相关领导闻讯后也来到火灾现场指挥灭火。那场火灾火势还蛮大的,动用了湘潭消防赶过来增援,整整烧了四五个小时才把火势控制住。


市工商市场管理分局当晚召集紧急会议,就这次火灾事故开展调查和分析、讨论,局长邓贵秋想起一个细节,问大家是谁报的警,谁疏散人群的。有几个保安向邓局长反映,直指是刘冬云做的好人好事。邓贵秋局长立刻指示保安明天一定要找到这个人,他为我们立了一大功,一定要表扬并奖励他。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第二天,保安果然来找刘冬云,把他带到了邓局长的办公室,邓局长首先对他昨天的行为和善举表示钦佩和感谢,当场为参与灭火的事给予他表扬和重奖2000元,还请他到军分区国安酒店将军厅吃饭,席间有好多人给他举杯敬酒,把他当大英雄一样。后来好事接踵而来,邓局长安排他管理市场一层楼和夜市,每月分别开工资1000元。听到有这么好的美差,刘冬云想也没有想都答应了。那一年刘冬云管理的那一层楼被评为先进,后来又加一层给他管理。


1999年,邓贵秋局长退休后,被银谷市场聘去当总经理,邓贵秋带着刘冬云跟他去了银谷市场当副总经理。每月定工资2800元,每年还有晋升奖。刘冬云那时候刚过四十,工作积极肯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这项工作他一直干到2007年。

错位的夜市管理


芦淞夜市因开办在人民南路主干道上,属于占道经营,群众也反映极大。早在1994年市政府就发布公告要取缔芦淞夜市,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04年7月30日才正式实施取缔。当时是许力佳在芦淞区是常务副区长、陈志立是区政法委书记兼芦淞公安分局局长,罗群芬是管商贸线的副区长,他们率领消防、公安、城管、交警、武警等400多人联合执法,手拿盾牌和警棍站成人墙,夜市经营户们站在市府路这边,他们想法很简单,认为夜市是工商部门跟我们签的合同,并且交了摊位费的,不让做生意我们怎么过日子,就是不想走。两千多经营户也不甘示弱手拿经营器具,从下午1点多与政府部门互相对峙,事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但在这个时候,工商市场分局的正副局长和所长都不出面,其实他们也是不想管,认为你政府要取缔夜市,凭什么要我做善后工作?时间过去4个多小时,执法仍无进展。直到下午5点多,政府部门见无法收场,也想给自己找台阶下,便找到刘冬云。当时,刘冬云是夜市负责人和夜市个私协会会长。其实那时取缔夜市的公告发布以后,刘冬云就一直在考虑这个事情,特别是双方对峙的这4个多小时,他都在考虑怎么跟领导提要求,怎么为2000多经营户争取最大权益。芦淞区领导许力佳、陈志立、罗群芬他们三人过来问“有办法没有?”刘冬云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这个事我保证会处理好,只要你们领导说话作数。”区领导又问“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你的人多长时间能撤离?” 刘冬云说“夜市还是继续摆,但不摆在人民南路上,另有三个地方可供选择,如堤升街那里。”三个领导听他这么说“这个事可以考虑!”接着他又说“夜市还是由我来经营,批复工作我来办,你们区政府不要搞招标,一定要大力支持我。”三位领导大喜:“这要得!你承诺的15分钟内人群必须撤离,问题都好办。”随即,刘冬云召集各联组组长1个小时后去他银谷办公室开会,并要求全体摊主10分钟撤离完毕,卫生员做好现场清理。就这样,在刘冬云的努力争取下,成功化解了一次夜市经营户与政府之间的冲突! 他也因这次事件让区领导都佩服他认识了他。


为了把夜市能够合法合规长久开办下去,刘冬云写了一份报告递交市政府颜石生市长,但两次走进市政府却吃了闭门羹,没办法。他想到只有去省里寻求周伯华省长帮忙,因为周伯华与颜石生市长在株洲曾是搭档。刘冬云是上午去的省政府,没见着周省长,后通过女婿的姑父与周伯华的秘书取得联系和安排,下午见到了周省长。刘冬云把报告和开办夜市的前后经过、经营状况以及这次取缔夜市的对峙场面录制的视频和解说拿给周省长看,周省长当即写条子打电话,在报告上批复请颜石生市长答复。当晚周省长还请刘冬云吃了餐饭。饭后,刘冬云连夜赶回株洲,次日刘冬云拿着周伯华省长的条子和批复走进市政府总算见到了颜市长,颜市长看到周伯华省长的条子和批复,明显对刘冬云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变,亲自泡杯茶给他喝,刘冬云也因此与颜市长交上了朋友。颜市长当即指示区委书记姜维耀以芦淞区的名义向市政府打份报告来。


第二天区长蔡典维电话通知刘冬云来市政府办公室,由他口述,区政府办整理一份报告递交市政府。市政府批复下来后,再交区政府领导一层层批复,最后由芦淞区公共资源公司召开招标会,包括刘冬云有四家公司参与竞标,其实这个招标也就是走下过场,有区领导、发改局、纪委、工商、税务、城管等8部门组织打分,搞得真像那么回事!其实已经内定了刘冬云。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2005年12月,芦淞夜市搬迁到堤升街后,仍由刘冬云来接手和管理,他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芦淞堤升街夜市进行提质改造,铺设大理石地面、架空线路全部入地,更换电力变压器,安装高杆照明灯等,把基础工作做好,让夜市经营户们安心做生意。夜市由原来的散兵游勇的地摊式改为标准式的摊位货架,改善了经营环境。他又带领经营户们成立夜市个私协会,来服务经营户。开办夜市也为解决安置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刘冬云每年向区政府上缴利税30万元,缴完水电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后,其余为他的经营管理利润。


打造生态休闲农庄


刘冬云在服装界摸爬滚打20多年,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为顺应建设生态文明,创建两型社会的大环境,刘冬云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将事业重心向生态休闲农业转移。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2012年10月,刘冬云在芦淞区白关镇考察农业项目,他与当时的姚家坝乡乡长陈耀不期而遇,陈乡长得知刘冬云的想法后,当场把他拉到乡政府自己的办公室里,一番交流沟通后,陈乡长把刘冬云作为招商引资老板引进自己的辖区,并指示卦石村村支两委做好接待工作,准备洽谈合作项目。刘冬云查看了该村地形和环境,感觉很满意,就把自己的农业休闲庄园定在卦石村。


2013年刘冬云与乡政府签署招商引资合作书,并在乡政府的协助下,经过与农民协商,签下了土地流转合同,圈地1000亩,成立株洲市农家壹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当地农民共同组建了种植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刘冬云的生态休闲农业庄园梦就此开始。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2013年12月28日,农家壹号庄园破土动工建设,一年后,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工程建设完工,刘冬云的农家壹号庄园正式开业。刘冬云介绍,从开业之日起,农家壹号庄园便倡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本着健康、安全、原生态的出发点,严守食品安全,打造良心产业的标尺。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商务会议、度假休闲、餐饮住宿娱乐、垂钓会友、瓜果长廊观光、烧烤露营、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庄园餐厅的食材原料均为自给自足,自种自养的蔬菜和畜禽、水产品作为食材,无激素,无人工添加剂,畜禽类现杀现做,每天的菜品让食客新鲜看得见。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公司主推的富硒富锌稻米,产自白关镇生态环境优良的丘陵地带,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山泉水灌溉。该稻米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和氮肥,稻米安全可靠,有机硒锌含量高,易于人体吸收,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大有好处。


庄园的特色休闲项目之一的户外拓展训练有秋千、摇晃梯、蜘蛛人、空中飞人等各项有惊无险的关卡。游客能在“空中”探险,接近大自然,拥抱绿色,同时又能考验自己的毅力与胆识,挑战自我、增强信心,感受户外攀爬中的挑战性和刺激性。


从地摊老板到大农庄主的成功嬗变


庄园里水塘养了鱼,山坡上到处跑的是散养的鸡鸭,各种蔬菜是自家种植基地提供的有机蔬菜。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时,为了农家壹号农产品更加实惠,公司还致力于打造生态种养殖循环产业链,努力把“农家壹号”品牌做得更好。刘冬云自豪地说:“‘农家壹号’农业品牌发展得越来越好,2016年被湖南省评定为第六批5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来这里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农家壹号庄园已经走过5年时间,刘冬云把芦淞夜市的大部分收益又陆续注入农家壹号庄园,目前他在庄园投资总额达已达7000万元,力争将农家壹号庄园打造成生态农业休闲健康养生的后花园。

2019/ 05/ 02 四稿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