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電圖檢查,讓神經會“說話”

肌電圖是通過肌電對疾病進行輔助檢查的一種手段,通過此檢查可以確定周圍神經、神經元、神經肌肉接頭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狀態。


在脊髓疾病、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神經根壓迫症、肌原性疾病、神經肌肉接頭疾病、錐體系及錐體外系疾病的診斷中,常常需要用到肌電圖。


什麼是肌電圖?


肌電圖英文簡寫為EMG,廣義的肌電圖包括“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和“肌電圖”。神經就像電線,神經傳導是通過電信號傳導的。


神經傳導速度測定:通過微弱的電信號刺激神經來檢測神經的傳導功能,從而確定神經是否有損傷以及損傷程度、損傷部位。


肌電圖:利用針電極記錄肌肉靜息和收縮時的狀態,來分析肌肉損傷的性質。


肌電圖檢查,讓神經會“說話”

神經內科主任 魯明醫生


醫生為何安排肌電圖檢查?


通常用於獲得診斷周圍神經或肌肉病變所需的更多信息。


如果有以下情況,可能會接受肌電圖檢查:


存在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或者疼痛


出現肌肉萎縮


出現肌肉無力、癱瘓


該如何準備接受肌電圖檢查?


1. 請於檢查前一天洗澡、 洗頭,檢查當日穿寬鬆衣服,可以吃飯,不用空腹。


2. 整個檢查過程有酸脹麻木及疼痛不適感,一般均可耐受,時間根據檢查項目約需要半小時至兩小時不等。


3. 重症肌無力患者應停藥48小時後檢測,肌酶檢查要在肌電圖檢查前進行(檢查後化驗肌酶結果會偏高)。


4. 有針極肌電圖檢查項目者,扎針部位24小時內避免接觸水。檢查結束,針刺部位紅腫疼痛屬正常現象,一般無須特殊處理。


5. 安裝心臟支架、心臟起搏器及心臟搭橋術後患者;有精神病史、不合作者均禁做肌電圖檢查。


暈針患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血小板降到50x10^9/L(5萬)等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禁做針極肌電圖。

肌電圖檢查如何進行?


對於神經傳導測試部分,技師會用導電膏把電極粘到需要檢查的肢體皮膚上,然後會有電流刺激器放到相應部位去刺激需要檢查的神經,被檢測人只需要躺在床上,保持放鬆就可以了。


肌電圖檢查,讓神經會“說話”


針極肌電圖項目需要將一個針電極插入一塊特定肌肉,並分析這塊肌肉電活動的過程。


被檢測人只需要根據技師的要求保持肌肉的完全放鬆、小力收縮及大力收縮的不同狀態即可。配合程度越好,檢查結果越可靠,同時測試會進行得更快,導致的不適感也會越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