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心淨,才能淨心


只有心淨,才能淨心

【心淨】

有人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千奇百怪,無奇不有。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遇上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或是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而憤怒不已,這就是為外物、被他人所擾了。

而這個時候,內心清淨的人,則不為所動,淡然地一笑而過。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心淨,就是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因為權貴、利益而動搖。

對於心淨的人來說,不眼紅他人因善於鑽營而平步青雲,也不因自己的境遇而自怨自艾,若是有人問起來,那便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只有心淨,才能淨心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淨,就是讓內心始終處在最純粹的狀態。

惠能大師如是說:菩提本來就沒有樹,明鏡本來也沒有窗臺,又到哪裡去沾染塵埃呢?

虛虛實實、實實真真,在這個世界上,心淨的人,最珍貴。

【心境】

修心,最終為的是修一個心境。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代: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

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有一種心境,是在逆境之中,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一貶再貶,甚至被貶謫到最荒僻的嶺南地區,若是你,你心裡會不會有很多怨氣和委屈?但蘇東坡卻津津有味地吃著荔枝,坦然地說:“只要內心安定,哪裡都是自己的故鄉”。

只有心淨,才能淨心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還有一種心境,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明明身懷大才,但時運不濟,過的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甚至靠朋友接濟最後才得以在成都一個草堂定居,若是你,你會不會自暴自棄?但杜甫卻在屋頂的茅草被風捲走這麼倒黴的時候,想到了天下所有的貧寒之士是否能夠安居樂業。

“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是一種堅貞之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一種豪邁之境;“寵辱不驚,靜看世間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是一種豁達之境。

每一種心境,都是經歷了生活千錘百煉後的一種感悟。

只有心淨,才能淨心

願你此生,擁有一顆靜心、淨心,更擁有一個不卑不亢、寵辱不驚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