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Hello大家好!我是腦洞歷史菌。其實歷史並不是枯燥無味的老頭子,歷史也可以很好看,每天一篇原創歷史小故事,讓我們一起回味那些曾經發生的故事。

有這麼一個人,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正是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讓曾經的“天朝上國”被“四方蠻夷”欺負的抬不起頭來。不少小夥伴可能已經知道了,沒錯,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李鴻章

不少不太熟悉的人可能問了:哎?這個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爺爺,真的就是書上所說的那個千古罪人賣國賊嗎?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鴻章的生平。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世稱“李中堂”。

當時的大清國,可謂是外患四起,內亂不斷。這個曾經輝煌無限、由關外女真民族建立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大王朝已經走到了末路。而李鴻章呢,是真心想要振興這腐朽的大帝國。操練北洋水師,大搞洋務運動,能幹的都幹了,就這點上來說,這人臣做的是問心無愧。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有人可能會問了,他這麼嘔心瀝血,為啥時至今日很多人提起他還是會說一句“賣國賊”呢?要這麼看,當時的大清國,北方義和團搞得是如火如荼,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基本上是個人都能喊出那句“扶清滅洋”。慈禧太后一看,喲呵!這群人還挺生猛!那自己也得表示表示了,接著慈禧宣佈義和團為合法組織,並且“向列強宣戰”。說句風涼話,“向世界宣戰”古往今來她慈禧還真是第一人,武則天都沒幹過這麼有魄力的事兒。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慈禧太后

慈禧打出了自信,但李鴻章是個明白人,這是要活生生亡國的節奏啊!咱舉個例子,校門口有個小流氓,打了你一拳,搶了你吃午飯的五塊錢,你不甘心吶!於是在他準備轉身走的時候鼓起勇氣踹了他屁股一腳...結果可想而知,小流氓扭頭再揍你一頓把你剩下的兩塊錢也搶走了。

於是李鴻章表示:“此亂命也,粵不奉召”。李大人一表態,南方各省也明白了,紛紛對慈禧的抽風表示拒絕,還搞了個“東南互保”。於是,“抗旨”的李鴻章在北方那群喊打喊殺的人眼裡,就成了畏懼洋人的賣國賊。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再後來的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慈禧被小流氓一路攆到了西安,喊出了那句千古名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時候誰來收拾爛攤子呢,只好麻煩李大人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稱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我想李鴻章在談判桌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之時,捏著筆的手一定在顫抖吧。

不是因為慌張,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悲憤。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簽訂條約時的李鴻章

在談判的時候,洋鬼子們可是獅子大開口。誰也不是傻子,逮著機會誰都想賺把大的。李鴻章為了壓一壓洋人的價,在談判桌上多次吐血,同時還頂著國內民眾的謾罵。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被一個日本浪人照臉上打了一槍,這一槍使得大清國少賠了一億兩白銀。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認為這是一生的恥辱,發誓終生不履日地,兩年後他出使歐美,途經日本橫濱不肯登岸。當時換乘輪船,是需要用小船擺渡的,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麼也不肯上,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了一塊木板,75歲高齡老人,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就那麼毅然決然地蹣跚著步子,慢慢騰騰地挪過去。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李鴻章

再後來,李鴻章又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有一條款項是要清政府賠償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結合當時四億五千萬人口的中國,人均一兩,是一種侮辱,風燭殘年的李鴻章接受了這個侮辱。

李鴻章在簽字回來之後大口吐血,後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傳來,慈禧的眼淚當場就流了下來,感嘆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李鴻章:被稱為“千古罪人”,帝國飄搖的背鍋俠

李鴻章與孫輩

革命黨的黃興曾求見過李鴻章,開門第一句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幫我們趕走清廷,恢復漢人江山?”李鴻章沉默良久,回答說:“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吧”。

至此,心中悲涼已無言以表。

“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